云水间No.09 丙烯 80x100cm 2012年
云水间No.16 丙烯 80x100cm 2012年
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画。“心”即“识”,是综合了各种知识和感受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心”和画之间是同构的,“心”是画的本源,画是“心”的物质化呈现。画把“心”储存起来,等待着有一天被观者读取。
这既是知名艺术家李磊先生的夫子自道,也是我们解读其艺术创作的钥匙,更是进入他所呈现的一幅幅古典诗意与现代气息交织浑融的抽象艺术作品的路径。
近期正在展出的“心与识——李磊的抽象艺术”呈现了艺术家完成于2012年以“云水间”系列、“风满云头花满天”、“暗风催红香凝袖”、“关山不知云中君”等作品为主轴的10幅新作及12幅粉彩纸上素描作品;同时回顾性地精选了10幅李磊于2006-2011年间先后完成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乱花飞”、“吉祥九重天”等,具体而微地展现了艺术家汲汲专注经营的抽象艺术创作成果,引领我们走入他一向追求的纯粹和诗意抽象之境。
1978年,李磊从西北回到上海。心思敏感丰富的他,为适应陌生的城市,开始将内心不安多变的感情注入于艺术的学习。 80年代中期,“85新潮美术”席卷艺坛。怀着兴奋的情绪,李磊入神地倾听一场场艺术讲座,大量吸纳各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宗教书籍中传播的信息,关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种种惊心重大事件。他开始创作一幅幅具有自述性的、生存危机感的油画作品如《我,扮演太阳鸟》(1986)、《地狱变》(1989),深具潜藏于内心的稚憨朴茂的特殊倔强内质。进入1990年代初,中国的艺术活力正从各个不同角度得到发泄与释放。李磊此时的油画,不期然地也进入了一个描写活泼心境的新方向。成长经历中曾经近距离面向山坡上的小草和野花,呼应着李磊天生敏感多变的情绪,他延续着自述性形象,转而以新的绘画情境,演化成可提示形式的个人经验,如作品《爱小小鸟》(1991)等作品,展现个人生命的现实内容。
李磊1996年开始进入抽象艺术探索领域,尝试寻求将个体生命特质转向抽象化表达。他逐渐去除画面上所见寻常事物外形,加强抒发感情内涵的抽象形式与笔法运用,追求艺术表现的变化,但又不截断与过去经验的联系。
2000年,上海抽象艺术家已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群体,渐渐形成上海的独特地域文化现象。著名艺术评论家龚云表先生曾说过:“每位艺术家的本身,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世界,抽象艺术家尤其如此。当人们深入探索抽象艺术本质时,便会发现,其关键在于艺术家如何以自由的思想,来完美地表现自我,表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抽象艺术,没有传统,只有参照。唯此中国的抽象艺术才更具创新性。 ”
中国的抽象画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具象画家经历了长期艰苦探索,才完成形式的转换过程而走向抽象艺术的。李磊也同样如此,他曾说:“抽象画创作源自画家内在需要,旨在传达画家内在经验的真相与探索内在世界的奥秘。我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融会在作品里,思考问题方式也是东方的。我的创作,借鉴了东方传统哲学概念和艺术形式,以及密不透风疏可走马间的虚实对比,黑与白都是相生相应的。 ”
李磊说道:“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是一致的,我们不以西方的艺术史观来评判中国的抽象艺术。我的艺术指向我的内心深处,为了完整而准确表达内心的情感,我需要运用许多表现手段,有从传统继承下来的,有从西方学习来的,也有自己摸索出来的,只要能为我所用就是好东西。 ”
因此,花飞花落间,观看生命短暂;云水之间,体悟世间无常。交融着心灵导师赵无极、罗斯柯(MarkRothko)、苏拉吉(Pierre Soulages)、里希特(GehardRichter)等大师精炼洗粹的艺术思维启发,李磊的抽象创作《禅花》、《忆江南》、《醉湖》、《海上花》等系列作品随着心念的流转,全情倾注于他画面色彩之中,实践自己在创作上鼓动内心同步思索,寻求中国文化核心理念与成熟国际抽象艺术语言之间,走出一条当代中国抽象艺术之路。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