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2013-03-30 11:56:51 来源:美术报 作者:曾静
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一的形态模式。以往,我们普通大众对艺术品的认识都止于绘画、工艺品,认为美的和技艺精湛的才是艺术,大众熟悉和习惯的是唯美、具象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的也是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走进美术馆的老百姓的观展期待。

魏光庆的《梅兰竹菊》

魏光庆   《梅兰竹菊》

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一的形态模式。以往,我们普通大众对艺术品的认识都止于绘画、工艺品,认为美的和技艺精湛的才是艺术,大众熟悉和习惯的是唯美、具象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的也是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走进美术馆的老百姓的观展期待。

然而现在,艺术已经不再仅仅是“美”的享受和创造,有一部分艺术偏重于思想的启发和创造,是对思维定式的挑战,对日常经验和观念认识的更新,也不再单一地追求“经典”,有时甚至企图颠覆经典,打破传统,反叛权威,挑战常规,摆脱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时代的各种束缚。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艺术,有时候是不美的,甚至是非正常形态的,也许是抽象的、变形的、夸张的、丑陋的,甚至也无法用单一标准去划分界定,这让大众觉得匪夷所思。因为他们从中既看不到“美”,也看不到技术,这些以往适用的艺术评判标准失效了,他们对审美享受的期待也落空了,所以他们很苦恼自己怎么看不懂艺术了,最后只好不奢求理解这些“高深”的艺术了。

其实这是大家对艺术的理解走入了一个误区,为什么艺术一定要是美的?为什么大家迫切想知道作品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就不能探寻一下自己可以从那些不美、不懂的作品中获得什么?能不能唤起你内心的思考或情感的涟漪,与你的阅历、经验、记忆、情感等等找到对应、呼应?

以这次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在公共空间晒衣服的作品为例,首先这件作品带给我们思考的突破:“这也是艺术?”、“艺术还可以这样?”其次这件作品唤起我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时代记忆,“江城人民过去就是这样生活的!”再次,这件作品不是草率的,通过网络征集的衣物都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原貌,并且晾的衣服厚的、薄的、长的、短的、亮色的、暗色的、内衣、外衣都搭配考究,错落有致,自然好看,有气势、有用心。

再以艺术家魏光庆的《梅兰竹菊》装置作品为例,卫生间里的面盆是洗手、洗脸的,浴缸是清洗身体的,大家可以想想,如果面盆和浴缸里面的水都是黑的,你是能够洗干净还是越洗越黑、越洗越脏?艺术家违背常理的设计,恰恰是其用心所在。墙上挂的“梅兰竹菊”是一种君子气节的标榜,而从其下面流出的水却是黑水,如果联系一下社会现实,你是不是可以找到些许微妙的对应呢?是不是会佩服这位艺术家的一针见血和他的言说技巧呢?

还有艺术家张羽的《指印》作品,有网友追问其意义,“暨不是马赛克也不是格子而是指印”,对于这样一整面的指印也成为艺术,大家深感迷惑。可是大家如果细看每个指印之间,它们是有关系的、有讲究的,是有形式美感和节奏感的,再看整体效果也是清新淡雅的,有一种清心寡欲的禅意隐隐浮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艺术家用手指一点点、一天天地蘸墨汁在宣纸上轻轻按下指印,如果不是心平气和、内心舒展又虔诚干净,可能营造出的画面感觉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而这种日复一日地重复,其单调、乏味、消解意义的行为却成就了一番净化、一番禅境。那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呢?

自毕加索的立体绘画、杜尚将小便池命名为《泉》展出、安迪·沃霍尔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已经将艺术语言、艺术形式都进行了革新,他们对艺术的“倒行逆施”为我们不断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有力打开了思维的局限,这也正是现代艺术之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之所在。只是我们的大众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认识,还处在艺术审“美”的初级阶段。大家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也没有形成以自己为主导、探寻自己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的习惯。其实我们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根本没多大必要去在意艺术家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只要我们能从中感受、从中思考,收获我们自己能够收获的,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这就足够了。也许让我们想起一段往事、一次特别经历,亦或是一种莫名的触动。如果我们能以这样轻松的心态来观展,也许我们会收获颇丰,也会发现艺术并没有那么“高深”,相反是“艺术无处不在”,“人人都是艺术家”。

编者按:

近日,湖北美术馆“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和“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这两个业内大受好评的展览,在网络上被吐槽,发帖者有图有真相,以俏皮诙谐的语言点评了在展览中不得其解的作品,表露出对当代艺术纠结费解的心境,那些早就被当代艺术弄得一头雾水的读者,如遇知音,纷纷跟帖,吐露他们对当代艺术的困惑。是观众没有当代艺术的思维还是作品的艺术含量本身值得怀疑,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本期刊登湖北美术馆馆员曾静的文章,以她的观展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以轻松的心态来欣赏艺术作品。

【相关阅读】

韩士连:艺术审美应回归大众

大众收藏拍卖会靠拢大众

中国当代艺术寻求大众支持前需“打假”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