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表现让人们处在一个并不乐观的情势之中,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面临是进一步回调下行,还是回调触底反弹的纠结。在不乐观中纠结是很沉闷的,偏偏这时又来了一个类似娱乐性的数字事件: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是第一还是第二之争,可谓是“兹事体大”,没有更多热点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又“摊上大事了”。这一事件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表情又拉上了焦虑的路程:关于数字的焦虑。虽然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串串数字,人们的感受很复杂,但是,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情势,又如何叫人不纠结、不焦虑呢。何况是面对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世界第一”的位置?!
事件的过程我们可能都清楚,根源是关于一组数据的错位而引起的“打架”。据媒体报道,法国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 price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报告称:2012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总额达122.69亿美元,中国拍卖市场以41%(50.69亿美元)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这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自从2010年赶英超美位于全球第一后的连续三年夺冠。而与此同时,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主办方欧洲艺术基金会出炉的报告《2013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聚焦中国与巴西市场》则称:2012年全球艺术品和古董市场萎缩7%至430亿欧元(560亿美元);其中,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降至25%(106亿欧元)而名至第二,而美国以33%的份额重夺“世界最大艺术品市场”头衔。英国仍然是全球第三大艺术品市场,所占份额为23%。
事件发生之后,虽然参与方有解释,但所谓的原因似乎也很简单,Art price合作的报告分析的是二级市场——即拍卖的艺术品,且只针对纯艺术,即油画、雕塑、装置、素描、摄影、版画、水彩画,不包括古董、匿名文化财产以及家具,并且所列价格为落槌价,当然也就不包括拍卖业私下洽购的数据了。而欧洲艺术基金会的报告则包括了一级市场(画廊、古董商)和二级市场(拍卖)的数据。毕竟艺术品市场成交额与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是两个不同的口径,这种语义混淆不应该产生。另一方面,作为市场分析报告,应更具系统性,不应做过多的排除来支解行业的整体性,在涉及影响行业规律的内容时不应只在注释中说明了事,而应在正文中明确划分与分析,这是应有的专业精神。
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在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在世界排名第几的问题,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世界第一、世界最大,这已无需讨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变成世界第一强,如何避免成为世界第一乱。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所有的报告方都明明知道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大的板块是私下交易,可就是没有一个报告涉及,也许主要原因是无法统计。问题的关键是,没法统计不等于不存在。在国外可能一、二级市场,再加上艺术沙龙、博览会等就几乎囊括了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可是在中国,这几部分加起来仅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冰山一角,它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占的份额据我们估计在30%~40%之间,剩下那60%~70%就几乎全是私下交易了。所以,拍卖成交额都第一了,再加上庞大的私下交易,何来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第二?我们一直在怀疑,面对不同的市场结构,用一个名义上是一个部分的数据进行比较,其实际意义究竟有多大?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规模的不断扩展,并未有效地带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行质量的提高,市场的混乱现象如真伪问题、诚信机制缺失的问题、市场体系发展扭曲的问题,以及鉴定评估等支撑体系缺失的问题等等,非但没有取得有效的治理,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随着市场的双高进程不断被放大、不断被积累,至今天,问题更趋严重,更趋严峻。面对这样一个运行质量低下的市场,市场的发展速度快及规模扩张快,如果不是建立在提高市场运行质量的基础之上,那市场规模大小的数据又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现实状况?它的真实性有多大?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态势需要科学而又全面地认识,我们需要科学而全面的数据,而不是以偏概全的数据,否则不准确数据的传播就会以科学与理性的名义误导市场和我们的判断。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我们目前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的认识还不够,对市场的实际运营状况还应加强了解。事实上,我们不少数据仅仅是来自于拍卖市场的成交额,有的还会结合一些画廊市场的数据、博览会市场的一些数据。殊不知,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作中,这些都不是产生成交额的主战场,主战场应该是私下交易。大量的私下交易不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永远的痛,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大特色,不了解这一点,就难以掌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脉搏。因为它占据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体量的绝大部分,而恰恰是这绝大部分,已经游离于我们的数据分析与挖掘过程之外。主要原因是,这一部分市场数据,我们实在无法统计,当然更是难以分析。工作难度不会使这个市场不存在,更不是我们用非典型的小部分市场的数据来分析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由,不然盲人摸象的典故可能就会重演。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是要与世界接轨,但前提是要在充分认识市场结构的前提下,优化认知结构,并在结构层面上先形成可对接性。
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数据研究与分析统计,虽然我们要积极建立更国际化的标准与方法,采用世界成熟的分析架构与工具,但我们还要强调必须建立在自己市场结构的基础上,不能削足适履。我们应着重分析的市场如拍卖、画廊及博览会,尚不能将此称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性市场,虽然它们受关注的程度比较高。对待这个问题,不仅从成交额上不能这样认为,从交易过程及其规则上也不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典型市场,但远不是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典型分析单元或对象。所以,建立在这样数据基础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作为市场参考,但决不可作为市场投资的依据。这样发布的数据也的确易引起人们的质疑,因为这些工作本身就是不完善的,本身就是实验性的、参考性的,万不可作为决策依据。再加上我们暂且不去分析数据挖掘的方法问题,单是数据失真及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与口径,就已经使得我们的数据来源与品质大打折扣。我们应看到,数据发布及统计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随意性较强,系统性与完善性难以保障,建立在这种数据质量基础之上的分析,要去为实际的投资市场服务,问题不仅会存在,而且易出现失规与失范等道德问题。市场数据注重揭示市场发展态势与发展规律,做好市场数据基础工作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一整套符合自身市场状态的体制与体系,真实地反映市场状态、结构与趋势,而不是仅仅依赖国外机构的数据,或是把国外机构的数据作为权威数据。
当然,我们非常欢迎世界著名艺术信息机构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和研究,也更应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与方式方法,这无疑对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可是,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市场需要有搞清自己家底的能力,虽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也常常会发生不服水土之虞。数据的发布方无论多么世界化、多么权威、多么最大,但检验其有效性与准确性的,还要看它是否揭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结构与态势。面对让人们一头雾水的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除了纠结与焦虑,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如果一味地纠结与焦虑,即使面对再大的市场,再有潜力的市场,总是需要别人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或是将要发生什么,听不到自己的心跳,看不到自己的立场,形不成来自本土巨大市场与消费能力的价值判断,那么这个市场的存在会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对这个问题,判断的标准只能是这样的市场有没有推动我们艺术价值与精神的弘扬,有没有提升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而不是来自国外机构的一些相互打架的、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的数据报告,但前提是,我们要尽快建立符合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与系统状态的数据统计与计量系统,有能力尽快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数据工作做好。
编者按:
近日,两份重量级的艺术市场报告在全球艺术品市场公布,一份是由欧洲艺术基金会委托专业研究艺术品市场的艺术经济学创始人克莱尔·安德鲁研究编写的《2013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聚焦中国与巴西市场》;另一份则是由法国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 price)联合中国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出版的《2012年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两份报告均对2012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数据分析与行情总结,在对艺术市场中的几大主要经济体的数据研究中,不难看出资本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走向及未来趋势。由于报告出品机构对数据采集分析的口径不同,所得出的结果必然大相径庭。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