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故宫博物院收藏《玉洞仙源图》 右:《松阴琴阮图》 对比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周臣弟子,临摹古代名笔,无论人物、山水、楼阁、鸟兽色色精工,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
此幅《停琴听阮图》轴,绢本,青绿设色。画面群峰巍峨耸立,白云流霞漂浮其间。溪泉从山涧潺湲而下,穿过溶洞,汇成清澈的小河。山脚长松掩映,花草丛生,士人正对蒲团上,弹琴拨阮于松风涧响之际,若与自然之音交融。不远处侍童正端着果盘走来,展现出一处远离尘俗、虚幻缥缈的洞天福地。
青绿山水画易于俗,因其色彩浓艳、耀人眼目,难在透过大青大绿的富贵气传达高雅的情态。“松涧琴阮”本是极平常通俗的画题,但仇英却能通过人物的传神勾勒,场景的精心布置,传达出一种士人的旷达情怀,令人为之神往。
《停琴听阮图》轴手法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玉洞仙源图》接近(见附图)。山石多披麻皴,笔致生动,敷色善用石青、石绿和赭石等色,轻敷淡染,上色之后,再根据画面对各部位青绿色的明暗要求,分别用淡墨层层烘染,色不碍墨,使得青绿色文秀而呈丰富变化,产生爽利明洁的效果。
徐邦达先生在鉴考仇英作品时曾这样说他:“真笔不论粗细,无不具有文秀之致。”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134页)这种生而致之的雅致,确实浸淫于他的所有作品。仇英传世真迹,几乎幅幅精美,从不见有草率应酬之作,与他这种严谨精丽、下笔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大有关联。
梳理《停琴听阮图》上所钤藏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此作的递藏经过。
目前能确知的最早的藏家是明末清初的耿昭忠、耿嘉祚父子,有“丹诚”、“玄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珍秘”、“宜尔子孙”、“公”、“信公珍赏”等印可证。耿昭忠(1640-1686),盖州人,字信公,号会侯。康熙间授镇平将军,累官至内大臣。精鉴赏,富收藏。耿嘉祚(17-18世纪),乃耿昭忠之子,承其父趣,亦是书画收藏家。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其上每有耿氏父子藏印。
此作继为康熙时权臣索额图所藏,钤“九如清玩”、“心园珍赏”二印。索额图(1636年-1703),满洲正黄旗人,世袭一等公。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被康熙处死。画上还有索额图二儿子阿尔喜普的印章,“阿尔喜普之印”、“东平”,证明索额图的收藏被其儿子继承。
此后则归康熙第十三子允祥“怡亲王府”,钤“怡亲王宝”。允祥本人工诗辞,善书画,喜收藏。怡府藏画后又归下一代怡僖亲王弘晓继承,所以画上有“明善堂览书画印记”印。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字秀亭,号冰玉主人。允祥第七子,袭怡亲王爵。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明善堂”为其室名,着有《明善堂诗集》等。
此后百余年,此作应一直收藏于怡亲王府,直到清末改朝换代,怡府收藏散出,才为近代大收藏家吴普心收进箧中,并钤“思学斋鉴藏印”、“普心长寿”二印于画上。吴普心(1897-1987),号庭香,江苏南通人。生性儒雅,耽于古玩字画之鉴藏玩赏,兼之供职银行界,可谓“好古而有力者”。青年时代曾在东北谋生,其时东北遭逢连年战乱,溥仪所携带出宫之名贵文玩书画多有散佚,吴氏乃挟其资财广为收蓄,累积既厚,遂成民国一代收藏巨擘。1949年后迁居台湾,其人后半生之交游行止及收藏故实不为常人知悉。经他收藏的书画有许多已归藏各大博物馆。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中国文物的代表藏品,米芾的《留简帖》、《岁丰帖》、《逃暑帖》,就是80年代从吴普心的藏品中征集的。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人安思远手中购回的宋拓本《淳化阁帖》,在安思远之前曾经就是吴普心珍藏了60年之久的稀世之宝。
仇英画历来都受到鉴藏家的推崇。当时就有人说他“精妙丽密,备极意态”(彭年语),“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王世贞语)。苏浙一带收藏家陈官、周凤来、项元汴常年累月地将他请在家里,以上宾待之,作画亦不相逼促,画成还给予很丰厚的酬金。他作的《汉宫春晓图》,卷后项元汴题记称“值价二百金”,远远超过项氏收购的其他宋、元名绘。此《停琴听阮图》轴,应属仇英青绿山水画之精品,四百多年流传有绪,品相完美如新,可见历代藏家对其何等珍视,洵可宝也。
【相关链接】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