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妍:嘉德二十年怀着敬畏之心做拍卖 2013-04-02 10:30: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郑晓芬
应该说嘉德书画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嘉德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业务部门;其次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做事态度,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敬畏、谦虚、老实。

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胡妍妍

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胡妍妍

怀着敬畏之心做拍卖

记者:嘉德成立二十年,如何保证在书画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嘉德书画的特色是什么?

胡妍妍:应该说嘉德书画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嘉德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业务部门;其次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做事态度,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敬畏、谦虚、老实。嘉德成立也是中国拍卖行业的开始,所以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做拍卖,也没有哪位老师可以指导,就是慢慢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整个艺术行业一直怀着敬畏之心。比如最初去香港苏富比、佳士得观摩,向他们学习。另外中国传统的文物商店的专家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品交易的经验,我们通过不断地拜访学习,这他们这些宝贵的经验也是怀着一种敬畏。所以我觉得,一是我们对行业的敬畏,第二,我们从事拍卖行业,买卖的不是普通商品,经手的都是珍贵的艺术品,所以对于书画作品本身,我们也是心存敬畏,因为它们都是历代前贤留下的智慧结晶和墨宝,留到今天很不容易,经过我们传递给下一个人,不知不觉中也饱含敬畏之情。

当时谢稚柳先生的鉴定经验,对我启发很大。他说“有些字画可以很明确地判断它的真伪优劣,也有一些会留给后人继续研究,我们不应该匆忙地下结论。”所以这一点上,我们对所经手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有一份敬畏之心,我们应该慎重处理这些艺术品

另外与我们打交道的客人应该说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卧虎藏龙,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怀着尊敬和谦虚的心。前面讲到的三个方面,不管是敬畏还是虚心,还是说做事方法的老实,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想把事情做得太过复杂,以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做事,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我们做事的态度。

从做事方法来讲,确确实实是一点点摸索的。比如说,我们对藏品的处理,鉴定以及评估、筛选的过程,二十年来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一方面是自身不断地学习,我们将老专家、老学者的宝贵经验化成自己的学术支撑;另外从行家以及长期做画廊生意的朋友身上学到很多经验。虽然到处问,但最后还是自己拿主意,这一套规章制度也是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流程规范,因为没有人可以帮你承担责任,只能自己负责,这是嘉德书画部一直在做的。

从市场开拓方面,嘉德书画部门一直比较努力。嘉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公司,之前没有一个客户名单,不像有几百年历史的大牌公司,他们有多年的积累,而我们是从一点一滴开始,集合每个人的力量和想法,千方百计去寻找客户,从买家到卖家,点点滴滴积攒起来,就成为我们现在的资源。

记者:早期,嘉德与北京的很多学者、专家有过亲密的沟通,具体谈谈。

胡妍妍:嘉德的业务团队会把征集的作品进行初步的判断,然后再找专家进行鉴定。经过二十年的历练,我们的经验也慢慢变得丰富,但每次征集来的作品,并非每一件都在拍卖中呈现,大概会有1/3的作品经过各种筛选后进入库房或者退还给卖家。

早期,徐邦达、刘九庵、启功先生家是我常去的地方,每次征集到宝贝,我就会打电话问“徐老在吗?”,然后背着包就去他家。那时候,老先生会指点作品怎么样,对不对,这对我们的团队锻炼很有好处。从学习的背景来说,我们确实是科班出身,但是把知识化为实践,我觉得一是要看得多,另外还要有人点拨。比如笔墨问题,太过虚幻了,每个人的理解会有偏差,这时候老先生就会把两张不同的画做对比,什么是实,什么是虚,怎么紧,怎么松,再看画的时候就会慢慢体会。这一点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那时候老先生很有兴趣,而且拍卖节奏也没这么快,量也不大,所以我们经常是拿着画就到老先生家里去了。启先生也很爱讲,经常从一张画讲到很多事情,一聊就是一下午。刘九庵先生不善言辞,很严谨。有一次我拿着一张金农的书法找到刘先生,他说“作品不对,就差一口气。”看我很疑惑,于是他拿出自己收藏的一件作品做对比,我是豁然开朗,真的是有种“差口气”的感觉,所以这些老先生对嘉德的帮助很大。

有一次,我们收到某国营企业收藏的一批字画,大概800件。这些藏品都是这家国企的一位老领导收藏的,文革时一部分被拿到故宫,这批一直保存在单位。我们真的很幸运,在整理这批书画的时候,刘九庵先生亲自帮我们梳理,每一件作品都做了笔记,我们还为此取代号为“800万”,分别在大拍和小拍进行拍卖。

关于筛选作品,一方面是借助外界的力量帮我们研究,之后我们再重新审查,特别是意见分歧比较大的;另外一方面,最近几年,印刷品等造假新手段的出现,我们增加了仪器做辅助鉴定,并且都有记录;我们还专门有人在网上搜寻拍品的来龙去脉以及查找“双胞胎”之类的事情,大概经过这几层筛选之后,最后再开会定夺。所以经常有客人说“我送拍的作品上不上,赶快拿个主意。”虽然最终要有人拍板,但是前面的流程没有走完就不能拍板,而且每一项鉴定都是有记录的,这是二十年来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开启民间参与拍卖的先河

记者:嘉德拍卖二十年,经手了很多名作以及创纪录的作品,这些作品对市场的影响?

胡妍妍:值得回忆的作品很多。中国嘉德首场书画拍卖总成交1227.44万,1996年,嘉德拍出第一件千万作品,傅抱石《丽人行》1078万刷新当时中国画拍卖纪录,这对艺术市场的启动是很重要的起点;而1994年秋拍对嘉德也是很重要的一次拍卖,齐白石《山水册页》以517万元成交。拍卖结束后,陈总、王总到美国访问,得到了表面上的赞扬和背后的怀疑,“这能拍出500多万吗?”大家都不相信这个数字,觉得一套齐白石的册页怎么能拍到500多万。现在想来,嘉德与齐白石的这件作品很有缘,这也是我们经手的齐白石作品中最好的一件,五十年代,它曾代表中国文化,去欧洲参加展览,所以当时这件作品的背后还贴着很多国家海关的标签。

1995年古代书画有一件重要作品,是石涛的“高呼与可”手卷,画的竹石图,分别用隶书、行书、草书题写,这件作品以473万被故宫收藏,也是民间参与拍卖的开端。嘉德第一次拍卖会是两家国营企业给予的支持,北京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和北京市文物商店提供的拍品,而这件石涛作品来自民间私人收藏,这个故事也很典型。拍卖是新兴的行业,而90年代初,大家的思想还很保守,再加上受到文革的影响,很多人不敢把家里收藏的古代书画拿出来卖,这位石涛作品的主人来嘉德两次,第一次什么都没带,但是看上去就很与众不同,他问了几句话“你们拍字画吗?古代的可以吗?”我说可以。后来他有说:“这张字画很重要,文革的时候被抄走了,后来天津文物局推给我的时候说,这件东西不准出天津,更不能出国。”他一直很害怕,不敢拿出来给别人看,由于当时大多数不明白拍卖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国家的政策是否允许,是不是合法交易。我们谈了很多,第二次他把这张作品从天津带到北京,并顺利拍出,并被故宫收藏,所以说这次拍卖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国际的博物馆参与到拍卖中,另外也开启了民间参与拍卖的先河。

经过几年缓慢、平静地发展滞后,2000年秋拍,嘉德征集到几件重要的古代书画作品,对整个市场有很大的促进,怀素的《食鱼贴》和宋高宗的《养生论》,这两件作品也是民间收藏。存世作品中怀素的绝对真迹是没有的,这件《食鱼贴》是摹本,80年代初徐邦达就撰写“关于《食鱼贴》的研究”一文,认定为唐代摹本,所以在文博全以及美术界是非常知名的。我记得当时是两个老先生主动找到公司,但是没有拿东西,在聊天的过程中提到他们有《食鱼贴》, “你们住哪,我要送你们回去。”我恐怕他们不会再来。“不用了,和你们谈得挺好的,我们会再回来的。”

然而在学术界很有名的作品,在收藏界却是另外一种看法。当年的收藏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藏家年纪大了,没有太多兴趣收藏新的作品,年轻的藏家刚刚跨入这个门槛,还很不了解。所以我们一直在斗争如何写作品介绍,写“摹本”,就是直接告诉大家这是复印件,市场会如何反应?最终我们还是忠于学术的研究,写的摹本。但是图录出来以后,很多人就说“摹本有什么重要?就是仿的。”一片负面的声音,不论我们再努力宣传,大家也不理解,结果流拍。

而宋高宗《养生论》则是另外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当时国家对珍贵文物有一个限定范围,《养生论》经过所有的书画权威专家鉴定为真迹,文物局要求,在拍卖中要注明:这件作品只限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博物馆、图书馆购买。拍卖当天,这件作品以900万落槌之后,文物局要求检查竞买人的身份,结果这位买家只是个人收藏家,由于他太喜欢这件作品,所以竞买成功后,他向文物局递交了一份企业资质,但不符合文物局的要求,被退回;之后又递交了一份国营企业的资质,由于某种原因再次被退回。当时嘉德尽快与买家交涉,这位买家的上一口是上海博物馆,最后以880万元成交,入藏上海博物馆。

我们很幸运征集到这两件重要作品,决定单独出一本书,我请启功先生题写书画,他想了想,定为《唐宋奇珍》。这两件作品不仅是嘉德拍卖的里程碑,对整个拍卖市场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十年过后,王羲之《平安贴》的拍卖就与这次完全不同,同样是摹本,大家已经能理解这也够得上国家一级文物,而对民众的教育和收藏的推动是从《食鱼贴》开始的。最近在网上看到大家对嘉德二十年拍品的回忆,提到《食鱼贴》,对其的评价完全不一样了,很理解这些艺术品的珍贵性。

兼顾学术和市场

记者:从2003年到现在的十年间,嘉德有什么变化?

胡妍妍:嘉德的发展与中国拍卖市场的成型、发展的步调是一致的。我认为从1994年到2003年是一个阶段,称为成型期,大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人对拍卖有成型的概念,唯一可以学习的就是苏富比、佳士得,但是中国的情况又不大一样,所以我们还是要依照市场来走,从03年到09年是发展期。2002年秋拍总成交额首次过亿,大家都很兴奋,恰巧有一个同事过生日,我们还准备了蛋糕,开了香槟庆祝。203年,中国书画专场过亿,是艺术品市场井喷的开端,之后的六、七年,一直徘徊在3至7亿之间,所以这是市场的发展时期。

但是在发展时期大家都比较懵懂,没有引入市场的各种手段,没有精耕细作,2009年之后,随着竞争的家具,拍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拍卖公司被迫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包括对作品,对客户的服务以及营销手段的创新,都是从09年开始的。2009年这一年的时间,成交额从一位数晋升为两位数,之后不断的上涨,从开始的一场拍卖过亿,到单个项目过亿,到2009年单件拍品过亿。

记者:03年到现在,是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期?

胡妍妍:应该是高速平稳发展。09年以后是飞速发展,是另外一个阶段。值得回忆的作品很多,比如宋徽宗的《写生真禽图》。09年以后市场上出现的很多明星拍品,曾经都是从嘉德拍出去的。

宋徽宗的《写生真禽图》、仇英的《赤壁图》,还有宋代的《瑞应图》,对市场是一个学术再教育的过程。我们知道,书画市场以近现代为中间力量,它的买家群体最大,交易量也最大,作品流动性好,但是每个项目都有制高点,对书画而言,珍惜的古代书画被收藏界认可,这才代表整个市场学术品位的提高,这三件作品在当时创造拍卖纪录,不仅是嘉德的骄傲,也代表整个中国大陆书画市场的风向。嘉德自1998年就开设古代书画专场,作为独立板块经营,但是特别难,因为资源少,鉴定难度大。收藏的制高点是古籍善本,最能代表学问,而书画的学问就一定是古代书画,仅仅有当代和近现代是不够的,当然近现代是市场的中间力量,也是我们投入最大的一块,但是嘉德一直在兼顾学术和市场,不但有挣钱的板块,还有把学术的品位做出来。

记者:随着书画市场的发展,嘉德书画部门会怎样调整?

胡妍妍:之前的十六年,嘉德的书画部都是在一起的,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书画。98年开始做独立的古代书画专场, 04年开始,将当代水墨划分出来单独做一个专场,但是人员是在一个部门。09年秋天,我们觉得市场越来越细化,就将近现代书画部和古代书画部分勊。今年秋拍开始,我们再次将书画部合并为一个整体,这样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包括香港的拍卖,与北京也是一个业务团队,从人员来讲,是很庞大的,十五、六个人。书画部但对于嘉德,对任何一家拍卖公司都是举足轻重的部门,书画历年都占公司营业额的一半,最多的时候达到70%,所以我们会用最大的力量做好书画。部门合并一户,每个人更加在学术上精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将书画部分做得更加精细。

记者:傅抱石《丽人行》,当年是从哪里征集的?

胡妍妍:最开始是王总认识郭沫若家的两个女儿,时任郭沫若纪念馆馆长的郭萍英,他经常组织一些作家、艺术家及其后代在郭老的故居举办文艺活动,有一次活动很晚了,他把我叫到旁边,“王总说了好几次,等哪天去我家看看画。”我心里很高兴,就说好。在她家,我看到了傅抱石的《丽人行》、《湘夫人》还有一张山水,她告诉我“这几幅画只能选一张”,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说:“我要《丽人行》”,因为这件作品太有名了,而且拍卖总是要明星拍品,能轰动的,最让人难忘的作品。她最后说考虑一下,几天后,我们收到《丽人行》这件作品,为那场拍卖我们还专门去香港、台湾展览,这也是第一次去台湾举办拍卖预展。

记者:1996年,傅抱石《丽人行》拍出1078万元,郭老的女儿有想到吗?

胡妍妍:事先也没想到。我记得在拍卖的前几天,我还跟她说:“这个底价是不是太贵了,要不要降低点。”

记者:底价是多少?

胡妍妍:不足500万,当时已经是天价了。那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价格,之前拍卖成交前三十名的名单,排名第十的价格只有十几万,所以这个价格真是挺高的,没想到会拍出这么高。

记者: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作品始终没有再在市场路面,和藏家有沟通过吗?

胡妍妍:最近还看到了,并且重新拍了合影。我记得,当年我走到哪儿都背着这张画,当时也不觉得什么,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是特别重要的作品,以后的拍卖中也没有一件傅抱石的作品能超越这一件。

记者:是重要程度上的超越?

胡妍妍:对。我觉得对傅抱石来说,他一生的作品中,《丽人行》应该是前三名中的一件。

【相关阅读】

胡妍妍:对嘉德大观夜场结果非常满意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