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楚金:白银时代的狂人 2013-04-08 10:44:28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kk
两战期间俄罗斯最著名的商业巨擘、马蒂斯最重要的赞助人、后印象派重要作品的拥有者、毕加索捐献作品以表敬意的收藏家……你很难用语言去描述这样一个男人,最后,你只能用他自己结结巴巴的话语去总结:“实际上是,一个疯……疯子画了画,另一个疯……疯子买了它。”

彼得•希楚金直到生命的尽头才娶了一名孀居的女子为妻

彼得•希楚金直到生命的尽头才娶了一名孀居的女子为妻

不断求新使希楚金的收藏呈现出很强的片段性,他不曾拥有任何一个艺术家各个时期的完整创作,即便是他热爱的马蒂斯和毕加索,但他始终是收藏史上最传奇的人物,显然不是因为他拥有全部,而是因为他拥有全部最好的。商人的魄力和谨慎已经不能解释这个问题,关键是,他独到而超前的眼光到底来自何方?

回想一下那时候的俄罗斯,一场革命即将开始,社会风起云涌,贵族尚未完全没落,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社会财富。希楚金的家庭就是那个社会的典型,他们是真正的新贵族,既有贵族的传统,又是工商业资本家。我们可以想见,希楚金从小便接受了西式教育,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家里来往的都是各路精英,音乐和艺术就像血脉一样生长在他们的身上。而他婚后的生活我们更容易确证,他的妻子,来自当地富裕的地主家庭的女子也是一名文艺爱好者,时常在周末举办音乐会和沙龙,佳吉列夫、……都是他家的座上客。那是俄罗斯最为辉煌的年代,而希楚金的家便是这种辉煌时代的缩影。

同时,他的贵族妻子还痴迷于古希腊历史,甚至为此著书立说《斯巴达人,来自希腊生活的场景》(1903年出版)。他们共同游历世界,参观古代文明的遗址。据马蒂斯回忆,希楚金曾两次前往埃及,在巴黎的休闲时光也常常是在卢浮宫的埃及馆度过,他对那些东西深深着迷。我们可以猜测,马蒂斯狂放的色彩,和平面倾向的作品之所以迅速得到希楚金的肯定与他对希腊艺术的痴迷不无关系。而希楚金的第二任妻子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对于希楚金购买《音乐》也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不过,那个时候俄罗斯的整体风气相对欧洲还是有些保守的,希楚金的艺术品位也并非一蹴而就,他个人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他对新艺术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初期,希楚金的收藏里几乎没有裸体人物,除了高更,因为少数民族风情的裸女看起来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而短短的几年后,希楚金就决定将《舞蹈》和《音乐》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楼梯间这个充当家族名片的地方,这不仅仅代表他认可了裸体的形式,更说明他想将新的思想带回俄罗斯,对此他也确有表述:“我想改变一下这些中产阶级的品位。”

这一过程和他对毕加索作品的接受几乎同步,看毕加索的作品似乎更加容易理解希楚金的变化。希楚金拥有毕加索60来幅作品,包揽了几乎所有粉红及蓝色时期的经典,这些作品与他之前的收藏有着巨大的区别,它们呈现出同样的主题:死亡和忧伤。为何希楚金突然接受了这些他不曾感兴趣的作品?那时候的他正经历着生命中最为沉痛的岁月。

1905年寒冷的冬季,莫斯科河中一具青年男尸被确定是希楚金的二儿子,此时距离他失踪已经好几个月。不到两年,希楚金最为亲密的爱人葛丽高耶夫娜猝死。希楚金尚未从悲痛中振作,死亡就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希楚金的弟弟伊万在1908年以服毒自杀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紧随其后的是希楚金最小的儿子。这期间,他购买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裸体作品《滚球游戏》,3名少年安静地站在草地上玩滚球,恰恰对应了他三位儿子的状态,两名裸体的似乎代表了正在极乐天国,另一个身披红布,似乎仍在尘世,而象征生命的河流在他们身后缓缓流过。虽然这个推测从时间上并不成立,但是,正如希楚金的收藏并不是一件富于逻辑的事情一样,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刚刚痛失三位亲人的男人看到这幅画作时的感受。至少我们知道,裸体对于他来讲已经不存在道德问题,那是生命的表达。显然,生与死的洗礼已经渗透到他对于生命和艺术的理解中。伟大的作品总是与灵魂发出共鸣,这大概也是希楚金从感觉出发,外行一般的收藏方式反倒是揽尽了经典的缘故吧。当然,他改变俄罗斯的期望也促使他比别人更能接受那些具有颠覆性的新作。

1909年,希楚金订购《舞蹈》时,对这幅画是有明确要求的。这与他通常不干涉艺术家的做法有很大的区别。《舞蹈》、《音乐》分别是5个裸体人物,颜色比以前的更为大胆,这一切都符合希楚金当时的需求。他要将自己的居所变为西方的一扇窗,为俄罗斯带来新的风气。他的举动不止于此,1907年,希楚金立下遗嘱,决定将所有收藏赠予他母亲家亲戚在莫斯科的画廊。1909年,他的宫殿对外开放,作为西方的窗口迎接俄罗斯的艺术家和普通人。每周二,艺术学院的学生都会来这里参观、辩论,从侧面推动了整个俄罗斯现代艺术的发展。

1918年,一纸列宁签名的文件,令希楚金的豪宅被收归国有,一家人被安置到当年仆人的房间暂住。为避免迫害,同年,他想方设法将所剩无几的财产换做钻石,伪造证件与一家人逃亡欧洲,这次,他的英明判断改变的不是艺术史,而是自己的人生。与他处境相同的莫洛佐夫抱着对苏维埃政权的一丝幻想选择了留在国内,甘当莫氏大厦的管理员的他最终于被驱逐出大厦,年纪轻轻便死在自己的祖国。

Tips:希楚金的收藏在大清洗中经多方保护转移,最终得以保留。虽然前苏联政府对收归国有的大部分艺术品进行了拍卖,但希楚金的大部分藏品至今仍保留在莫斯科的冬宫与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Tips:希楚金的豪宅原为沙俄公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殿,购买时他们便取得协议,公主逝世前将一直在此居住。1907年,叶氏以97岁高龄逝世,希楚金获得了更多空间用以陈列自己的收藏。

俄罗斯纺织工业巨头,是希楚金终生的对手与朋友。与希楚金家族不同,莫洛佐夫的爷爷曾经是农奴,靠异常的勤恳白手起家,这样的特性也遗传到莫洛佐夫的身上。莫洛佐夫将收藏艺术品当做工作之外的放松,《亚维农的少女》等艺术史上转折性的作品都是由他最早收藏。留在国内的他并未能保护自己的收藏,他的部分作品被前苏联政府拍卖,流失海外。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