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情与墨趣 韵雅妙丹青 2013-04-16 14:52:49 来源:雅昌艺术网
郭金标的山水画是独树一帜的。当看到文人气息很浓的作品时,给人的印象是:走进了一个静谧的世界。

郭金标的山水画

郭金标的山水画是独树一帜的。当看到文人气息很浓的作品时,给人的印象是:走进了一个静谧的世界。而回过头来看他的画,不觉为之一振,因为他的画表现的是一个灵动的山水艺术世界。这种动的艺术世界是通过他笔墨的干湿,空间的转换以及丰富的形式美变化体现出来的。

他山水画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笔墨趣味很浓,即是说他的山水画是建立在笔墨的韵味、品格、疏密等基础之上的。在笔墨的转换和对比之间透露了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和关切,他画面的动感也折射了“天地运行的存在形态”。只有运动才能将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如人类的各种活动,各种交往,各种生活都是粘联在一起的。运动的节奏感体现在画面的韵律和节奏中。在郭老的画中,无论是花草还是山石都能体现其山水艺术的内在变化。他用深入的笔墨内在关系观照了山石、飞瀑、流泉的自我主体意识。可以说他的笔墨趣味反映了一种左右顾盼、上下相随、一气哈成而又气脉贯通的画面品格。他常用狼毫、兼毫、中锋、侧锋、散锋并用,主要发挥不同的水墨透明性,体现鲜活的艺术生命律感。这些都反映了他画面的精神趣味。

他把自然山水的具体表现与画面中具有具象和抽象意义的点线面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一、用笔沉着坚实,笔笔有力,具有力透纸背所体现出来的力感。他常说:“用笔不可太快,在流畅中要下意识地沉稳,并且一笔中要表现出丰富的变化,即使是湿笔也应使出现苍毛的效果,其湿笔要干用,即是干笔也要出现苍润的感觉,千万不可呆滞。”二、在用墨上同样有快慢,动静的差别。如在画远山时,从那随意的几笔就能清楚地看出他用笔快慢、干湿、轻重的痕迹,笔笔分明,又能融洽适中,并且变化灵活,一气贯通而不呆板。三、在笔法中也要参以丰富的墨法应用,在模糊中见分明,在清晰中有混沌,具有宇宙万物的苍茫圆融的特点和活泼泼的生命契机。

自隋唐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山水画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万象峥嵘的景象,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宋元是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高峰,其风格多样,形式多变,影响着后来山水画艺术发展的格局。马夏是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画风突出,形式感很强。如果范宽、郭熙的山水画是雄厚一路的代表,那么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则是劲健一路画风的代表。明有戴进、吴小仙承其衣钵,近现代的陈少梅对这一画法深明其理。

郭金标早年学习的就是马夏一路的画法。画风严谨,其笔法劲健有力,皴染井然有序。严格说来,马夏一路画法是北方山水气象与南方氤氲的烟云气候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路画法是取北方山石为骨法,取南方烟云变幻为其韵致,最后将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到南宋末元代初,这种画风逐渐由刚健转变成水墨苍劲的画风。表面看来这一路画法属于北派画法,但实际皆有南北两方面的因素,如唐寅的山水画。郭金标继承了这一画法,他早期的山水,如《桃源仙境图》《访友图》等都是这一路画法的典型。由于宋画严格的写实风格,又受到皇家画院的影响,所以马夏一派画法保持着他的写实风格,很受重视。这种写实性一直是这种画风的重要特点。在南宋和明初,这种风格一直是画院的主要风格。当然马夏的画法发展到后来,也出现了不同的分支,如蓝瑛雄厚、仇英的清新古朴。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风格是院画发展的结果。郭金标的山水画淋漓畅快、干净利落、简劲明朗,即是这一风格的影响。

虽然郭金标继承了这一画风,但是他知道,师古人还得师造化。毕竟时代审美风尚不一样了,尤其是近现代中国艺术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在政治、经济、文艺等范围的扩大,使中国艺术从概念到内涵都要比原来要丰富得多。世界艺术理念也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传统山水画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郭老深明其道,所以他在中年以后,就立足于传统山水画的创新;后来,他的画风就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也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审美环境。比较而言,早年的画风刚健,而后来的画法则圆融自然,表现出:画面中,山、石、水很自然地融为一体,自然而匀称。由于早年坚实的笔墨功力,使他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他把山石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为一个整体:飞瀑、大江、雄山、烟云无比浩大,房屋、舟桥都好像沉浸在烟云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时期的笔墨表现更加沉稳、坚实,但也更为圆活。他画面上的不凡表现,源于他长期的生活实践,也是他在生活中感悟到了这种他与山水文化相统一的生命存在。

由于绘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会产生新的山水画意象。当然,现代绘画的发展,有很多不同的绘画发展方向和选择,继承传统和完全创新都是根据画家的情况自己选择的。继承特有的中国画风格和思想,是可取的。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是指首先在具备笔墨的形式因素的基础上再与时代的审美精神相结合,并不是舍去笔墨而只谈单一的形式。郭老将笔墨与现代审美思想相结合,突出了他对中国画的理解和立场。

就画法而言,他常在作画时,在蘸有墨的笔里调水,或先在蘸水的笔中加墨,有时淡墨先行,再破以浓墨;或者先重墨,再破以水;有时笔里面包含着不同的或不等的墨和水,一笔挥下,变化非常丰富。迅速挥以水墨之后再勾以轮廓,线条刚劲有力,同时在泼墨,泼水中施以积墨之法,在略干或半干之际再破以重墨或干淡之墨以显示其阴阳向背;在迅速完成的山石勾皴后,趁水墨淋漓未干之际再画以树木,在与山石接触的部分显得十分融洽。多种墨法的交相运用使画面增加了苍润之意,在痛快淋漓中显出生动的笔墨情趣有云蒸霞蔚之意。欣赏他的画:那奔腾的水,翻腾的云烟,清辉秀拔的山峦,是那么悠远,畅怀!在秀丽的江山中蕴含着雄伟与婉约,神秘与旷远;在他的心灵深处,潜藏着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对人生的感慨。

故郭老的山水画有一种生动的气势和非凡的韵致,不仅表现了曲折、灵动、丰富的意境,而且还表现了浓淡、虚实、飘渺的笔墨空间所映现出来的丰富而强烈的诗意化感觉,也体现了在民族绘画语境下,一种内在静观而富于积极生活意义的独特山林体悟感言。他将笔墨的理趣与韵味结合起来,在空间中展现了一个情景交融的绘画场景,突破了画面因静止而产生的局限性。他常说“画要有味,要能咀嚼品尝,反复耐看才是好画。”只有通过丰富的笔墨形式才能表现出曲折回环,可观可游的具有独特趣味的山川魅力。他的山水画表达的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生命律动,在一种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显现其笔墨本身的内在美以及形式构图中的简洁与单纯。

为了使他的画更有整体感,具有充足的气势和丰富的韵律感,他常用晕染的方法,用大笔泼墨的方法晕染,丰富的笔墨表现力几乎一次完成,故整体感很强。他常说:“画山水,要内容丰富,但又要整体统一,在单一质朴中表现丰富的艺术情趣。”

他的山水画反应的创作基调是古代的“可观,可游,可居”,实则强调的是山水画的曲折变化。其作品精神来源于对大自然山水的消解以及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极具一种历史的深重感和个性的苦涩情感。通过他作品的“模糊与分明”“勾和写”的状态展示了他“达其性情,行其哀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规律。他试图在平淡的心灵中去感悟一个真实的艺术生命历程,并通过点线反映了一个真诚的传统艺术家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对一个传统的民族艺术观念的回顾和眷念。我们说一种艺术价值的高下并不在于他的新与异,而在于一种对程式的综合与归纳,最后走向反叛,突出的是其精神意义,赋予的是他的时代气息。可观的是,郭老的山水画就是一种趣味、力度和修养的自我展示;其皴擦点染推动着他的艺术理念的深度完善,扩大了他的艺术表现力,也许这正是艺术表现的执着与真诚!

虽然在郭老的画里更多的是用笔墨语言去完成的,但为了使画面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他采用淡染,以及用敲粉的方法着色,达到了丰富的视觉效果。所用色多为藤黄、花青、赭石等颜料,冷暖适宜,色调柔和优美。

郭老在早期学习传统的画法中,从临摹入手,完全处在一种师徒式教育模式规范下的学习状态。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开辟一条新的艺术之路,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一种新的风格的出现往往需要画家从学习、锤炼到蝉蜕、演变的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反应绘画创作的不平凡之路。在演绎和诠释着“常”与“变”,乃至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推动着自我审美意识发展的同时,郭老选择并借鉴了古代经典的画法、形式构图、笔墨技法等一系列高度理想美和抽象化的图式(程式),在新的时代,又用新的感知方式总结并开拓了诸多新的画法技巧。例如:创立了用大笔画水法,在皴法上面将各种古代皴法结合起来加以变化,似卷云又似披麻,更似拖泥带水皴,既能表现现代社会复杂的山石林木,又能体现新的时代风貌。他采取的一种兼收并蓄,正是中国人的文化艺术精神,也反应了他的思古情怀和文人情结!

他的画是将气势和韵律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气势是他绘画的核心,他的画法就是建立在他的绘画形式当中的。傅抱石先生的绘画是追求整体的气韵和总的气势,追求的是那种傲立于世界的豪放之气,而郭金标的画也突出的是这种气势。在其表现中,他自然而然地放弃了他画中,由于传统继承的比较规范和经典的笔法,而是自然而然地追求着他自由抒情的精神笔调。在作画时,无论大画还是小画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理法完备,没有迟疑现象,也只有这样,才能传达他画中艺术对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启迪。

现代绘画的发展,是各种画法都得到表现和尝试的时期,追求古典精神和趣味也是画法中的一个重点,应当传承和发扬。正是有各个时代画家的辛勤努力,才使中国画在每个时代都开出鲜艳的艺术之花;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世界,寻找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的精神。现在正值绘画的发展与论争时期,而郭老的成功也说明了传统绘画在新的时代又呈现了新的生命活力,他的艺术是与时代发展相吻合。

【相关阅读】

阳先顺:当下中国山水画用墨彩晕开桃花源

汪为胜: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编辑:谈玉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