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曦云:评论不是批评家的特权 2013-04-17 09:26:44 来源:艺术+
青年批评家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正如批评家贾方舟所言: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批评方法,他们的方式和我们老一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观察更敏锐,更有文化视野。

杜曦云

杜曦云

【编者按】青年批评家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正如批评家贾方舟所言: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批评方法,他们的方式和我们老一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观察更敏锐,更有文化视野。这一代批评家,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发声欲望,有自觉自主意识,但在今天,青年批评家所面对的艺术语境已经不同于前辈,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那么,他们到底应该干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怎么样发言?作为一个出色的青年批评家,如何对历史特别是现实作出独立的解释,对历史如何塑造自己做出深刻的反省,对自身的精神处境作出清醒的判断?他们从哪里来,然后到哪里去?这都是本期专题要思考的问题。也许“来”和“去”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但我想,有的时候,起点和终点能够说明,却是说不清楚的,所以索性还是把握好当下吧!

1978年出生于山西,2000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要从事美术批评、杂志编辑、展览策划等。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是个“自媒体”。评论,不是评论家的特权,艺术实践者、对艺术有感觉的人,都可以评论。哪怕三言两语,只要能获得认同或启发,都是有价值的。对我自己而言,我在微博上看到不少博友的只言片语,对我启发很大。和艺术家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见解常让我自愧不如。和理论专业的个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对概念的推重、对文字的迷恋、对视觉的漠视,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远离,是我所认为的问题,这些问题,我自己身上有。当然,对别人而言,这可能不是问题。在当下,评论家的重要性,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对“评论家”的质疑和反思,是我所感兴趣的。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记者:您本科学的是油画,后来为何转向艺术批评方向发展呢?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主要是由于机缘巧合,当时油画的研究生没有考上,于是决定选择美术史论专业。

记者:您觉得油画学习对您进行艺术评论有什么样的影响?

杜:主要是在看作品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视角和自己的实践经历。这个作品如果我来创作,我会怎么做,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和表现元素。可能对于绘画的理解更全面,包括在创作过程方面的别具匠心也会有所了解。

记者:作为批评家,您一般如何解读一幅作品?

杜:我一般看作品也是站在普通观者的角度。我会以我视觉的主观感受为主,并不是听别人怎么说,要有自己的判断。什么作品都是要你自己亲眼所见,亲自去感受才能辨析出是否是一幅好的作品,也不需要盲目听从批评家的意见。

记者:您觉得青年批评家如何发声?

杜:我觉得现在网络时代,信息非常发达,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微博等现代化的工具传播自己的声音,并一定需要借助传统媒介这一种力量。人人都可以是批评家,我觉得重要的是你说的什么,而不是谁说的,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相关阅读】

杜曦云:中国当代艺术家能做什么

把艺术这门生意做好——原弓的观点和行动

吴味:杜曦云的当代艺术苍蝇主义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