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专访 Pt.3 2013-04-25 17:35:27 来源:FT.com 作者:Julie Belcove(陈颖编译)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偶然发现了自己标志性的风格并且搬到了巴黎,他在那里度过了1985年至1995年。虽然他继续在纽约举办展览,但由于他的作品受到了欧洲标准的影响,似乎其在美国外获得的认可更加广泛。

George Condo, PRESCRIPTION FOR THE CLINICALLY NORMAL, 2012

George Condo, PRESCRIPTION FOR THE CLINICALLY NORMAL, 2012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偶然发现了自己标志性的风格并且搬到了巴黎,他在那里度过了1985年至1995年。虽然他继续在纽约举办展览,但由于他的作品受到了欧洲标准的影响,似乎其在美国外获得的认可更加广泛。“我的画作全是关于艺术语言的这种可替代性的——在其中,有那么一瞬间你可能会觉得它们的背景具备你在伦勃朗的肖像画里能够见到的阴影和色调,但它们刻画的人物却又完全不同,而且类似于某些低级文化(low culture),”乔治·康多(George Condo)说。“一开始我还觉得人们的理解力远远无法到达这个层次。因为它看起来毫无道理。”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杜撰出了“仿现实主义”(artificial realism)这一术语来描绘他的方向。他指着一幅斜靠在工作室墙面上的画作说:“当我在创作那幅作品时,我想的是某些可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东西。”——他指着的画作描绘了一片田园景观,他的名字“Condo”以一种毫无节制的状态呈现在画面上。

他画中的人物引发了最大的轰动——它们既不来自于梦境,也不来自于药物引起的幻觉,而是来自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对日常生活的荒谬的处理。“他们都是一些你不愿意花大把时间去盯着看的人——他们不是什么杂志的封面人物,”乔治·康多(George Condo)说。“人群从地铁里出来,其中一个坏脾气的老太太正粗鲁地推着身边的小伙子、想要从人群中找到一条路,于是引发了某些奇特的争吵——这种类型的表达对我来说要有趣得多。”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讽刺过他童年时代的牧师、股票经纪人甚至是伊丽莎白女王,但他的艺术同样也存在悲悯和同情。“我倾向于相信我能将漂泊者打造为一个英雄,”乔治·康多(George Condo)说。他继续将自己比作是创造了大量人物的剧作家。“在绘画中可能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是你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一个人的两面甚至是三面,而且你还能够捕捉到我称之为‘心理立体主义’的东西。”

这位艺术家的系列作品“Drawing Paintings”充满了只绘制了一半的人物和色彩艳丽的色块。“我喜欢素描,我也喜欢油画,于是我想这两种表现方式之间为什么要有区别或等级?为什么不将它们统一到一个整体中,就像我所谈论的语言那样,”乔治·康多(George Condo)说。“人物消溶了,直到它们最终再次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颜料。我认为我这是想向我过去的一些人物说再见了。”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不喜欢空闲的状态。大多数时候他都在早上七点半起床,在进行一系列“非理性活动”之前通常会以一个熟悉的主题开始。“我忍受不了一块空白的画布,”他说。“如果有人想让我发狂,那么他只用在我的面前放上一块白画布、然后不给我任何创作材料就可以了。对我而言那完全就是一种折磨。

【相关阅读】

艺术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专访 Pt.2

艺术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专访 Pt.1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