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物》 2009年
99艺术网:作品《排泄物》,大内裤底下有很多机器,跟这个也有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这一时代信息量过剩的阐释么?
王智远:《排泄物》的创作先于塑料作品,我做作品全是有逻辑关系的,不是突然的。
《排泄物》出来的时候我正好五十岁。内心有一种特别的茫然,我指的不是消极,而是重新思考人生。我觉得我们创作了一堆垃圾,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排泄物”作品中的LED屏,是我的助手按照我的思路整理出来的,在网络上下载的从严肃的政治文章到花边新闻,随意挑选的句子,把它们打乱放到一块。我们今天确实生活在一种知识的海洋,看什么都没有意义,看什么都很麻木。因为太多了,这件作品反映我当时的一种心态,一种对于我,对于我旁边生存的环境,这个大千世界中的一种自己作品的判断。
从创作《排泄物》以后,我才开始关注“垃圾”。当时那个垃圾还是电子垃圾,后来我还带着好几个助手,到垃圾厂捡垃圾。大夏天的不辞辛劳在做这件事。看了很多垃圾,也拍了很多照片,慢慢的,塑料垃圾不知不觉的进入到了我的脑子里,之后变成了我的作品材料。塑料作品相较以往,显得更纯粹,没有任何的拼贴,没有任何的补充材料的直接摆在那儿让大家看。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下一步,丰富多彩是必然的,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想是要和中国这块土地发生关系的。作品在内涵和意义上,对这种状态要有所体现。不一定要直白,但需要留下痕迹。2008年,我在东京森美术馆有幸看过来自印度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给我印象特别好,比中国当代艺术做得丰满的多。尽管材料和形式也是无奇不有,但每件作品我都能“闻”出印度的味道。这一点也是我对于自己作品的要求,包括对我同辈的艺术家们,是我特别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