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旧址变身博物馆 遗产保护需政府之“手” 2013-04-27 17:44:13 来源:人民网 作者:辛本健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Jon Goodbun博士表示,为期两周的中英高校工业遗产设计项目, 使得中英两国的学生对彼此有了更好的了解,并且建立了友谊, 两国高校也已经开始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英国学生已经开始在北京寻找工作机会了。

此次合作对中国高校的意义

中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交往始于改革开放,迄今也有三十多年的丰富积累。但是针对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国际合作并不多,特别是像中英工作坊这样规格高、规模大、参与院校和师生数量多的合作更是屈指可数。中国高校参与这样综合性的、多边的合作项目,其受益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取长补短,学习发达国家在设计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二是开阔视野,直观获取某一科研领域的国际动态和设计思潮;三是增进了解,扩大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和话语权;四是培养人才,锻炼中国师生的国际交流交往能力;五是寻找机会,扩大中国高校与国外同行进一步开展教科研合作的潜力;六是积累经验,为中国高校未来进一步向全球教育市场开放,增强吸引力创造条件。可以说这次合作对中国所有参与的高校而言,在进一步提升自身环境和品牌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与国际接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潘露西:工业遗产保护源于英国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性的产业结构和物流方式的变化调整,欧美城市发展逐渐进入“后工业”时期。其突出标志是,城市失去了大规模扩张的发展动力,而转向旧城更新改造和再生。

从世界范围看,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正在上升。特别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再生等产业建筑及地段改造的成功案例,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引发了世界建筑同行的进一步关注。

德国的“鲁尔”钢铁城公园曾经是一个以经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的重工业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区之一。1968年,德国开始对这里进行改造,调整产业结构、扶持高科技产业,并且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建设。改造后的鲁尔风景优美,拥有5座大型公园,旧工厂成了展览馆,被淘汰的设备变成了攀岩训练场和潜水训练基地,工业旅游得到发展。

“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源于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英国。”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文化教育参赞潘露西介绍,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在英国就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英国政府一直重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和改造,英国高校在此领域也为政府培养了众多人才。

中国建筑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对中国而言,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城区土地“退二进三”式功能置换、老工业基地转型,这三个方面成为产业用地调整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大量工业企业的搬迁,它们所留下的土地以及废弃的建筑、设备等如何处理是一个必然面临的问题,简单地推平重建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中国建筑学会介绍,与自然文化遗产相比,工业遗产的价值长期被忽略。由于大量的工业遗产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全国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的威胁。与西方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重视工业遗产保护相比较,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已经滞后近20年。

遗产保护需政府之“手”

而在我国,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南通大生纱厂、中东铁路建筑群、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石龙坝水电站、个旧鸡街火车站、钱塘江大桥、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等等,都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

近年来,上海、天津、重庆、沈阳、西安、武汉、南京、常州等城市已经开展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

今年,武汉市宣布将对27处工业遗产制订保护控制图则、分析遗产现状概况、划定保护建筑和风貌协调区,并采取三级保护的措施,包括严格保护模式,不得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适度改造利用模式,改造为城市开放空间、博物馆纪念展示馆、创意产业园、商业综合开发等。

上海市去年也宣布,后宝钢时代工业遗存或将被保留,那些被视为环境污染源头的烟囱将被赋予新的含义。上钢一厂和上钢五厂所在的吴淞工业区将被打造成融生态景观、商业商务、居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上海北部现代化城区。

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这里原是北京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电子工业基地,撤厂后改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今,798艺术区内有文化创意产业机构约400家,预计在“十二五”末期,该区域产值将达到120亿元。

【编辑:徐瀹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