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争抢美术学生潜力股 2013-04-29 13:12:35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张章
虽然各大美术高校也在积极想要留下学生的毕业作品,但是因为价格低或者不给钱只给证书而竞争不过外来的藏家。其实所谓“外来”也并非外人,记者了解到,学校里的老师也是收藏学生作品的主要藏家。

未毕业的大学生艺术作品已然进入拍卖市场

未毕业的大学生艺术作品已然进入拍卖市场 资料图片

挖掘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已经成为当下书画收藏界的一个热点。

不过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藏家的“触角”已经深入校园,美术高校在校生,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已经成为藏家争抢的“香饽饽”。

毕业作品潜力大

藏家盯准好苗子提前下手

虽然离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毕业展还有两个多月,但是研究生导师李晨就已经接到了很多个想要收藏学生作品的电话。

“每年毕业前就这样,但我没有作品的决定权,只能告诉他们毕业展的时间。”据李老师介绍,往年他有60%左右的学生毕业作品均被藏家买走。

由于毕业创作是学生大学期间的心血凝聚,所以作品质量以及标注性意义都不同一般。

相比较进入市场的成熟画家,学生的作品价格相对低,“而且谁知道哪朵云彩会下雨?说不定其中就有未来的艺术家。”李老师举例说明毕业作品的潜力有多大,对中国新时期油画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品《西藏组画》,就是陈丹青在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时的创作作品。

七张组画中的一张《牧羊人》曾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2007年秋拍以3584万成交。

据李老师介绍,藏家对毕业生的作品会给予长期、系统的关注,有潜力的学生在毕业后若发展得好,还会得到藏家的扶植。

拍卖行、藏家潜入校园

学校竞争不过藏家

不止在辽宁,全国各地的藏家,甚至拍卖行都已经将触角伸向了校园。近日,北京保利向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发出邀请,邀请这些艺校的名师携优秀学生与国内某知名拍卖行合作,设立“艺苑掇英——高等美术院校师生作品”专场。同时,一则湖北美术学院学生画作卖2.5万元的消息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大学生还没入社会就开始学着卖画成为热点。

虽然各大美术高校也在积极想要留下学生的毕业作品,但是因为价格低或者不给钱只给证书而竞争不过外来的藏家。其实所谓“外来”也并非外人,记者了解到,学校里的老师也是收藏学生作品的主要藏家。“我们收藏学生的作品有便利条件,而且我也有平台来展示作品,让更多的好苗子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下去。”既是美术院校老师又是画廊业主的马先生说。

在去年本报组织的“放飞九月梦想”——大学生书画作品爱心义拍活动中,全场作品无一流拍。参与拍卖的藏家来自各行各业,藏家们表示,此举即是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也是对学生作品潜力的看好,期望其中能够产生未来的艺术家。

作品被收藏是对学生物质精神的双重鼓励

除了毕业生的作品受到关注外,美术高校在校生的作品也同样悄然进入了市场。记者走访调查了沈阳多家艺术院校、学院发现,沈阳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开始卖画,呈现出的特点是研究生卖画作现象比本科生多,价格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也有少数作品价格过万,比如日前在鲁美附近画廊展出的沈阳大学学生马宝军在校期间的画作,标价就已过万元。

到鲁美念书一年后,学生刘阳就开始卖画,第一幅卖出的是水彩习作。“老师说有朋友想要一幅画装饰,但得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画作,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所以推荐了我,虽然那幅画只卖了800元,不像自己在读研究生的学姐,一幅画卖了2000、3000元,但对未出茅庐的我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

“大三时画卖得最好,上学期6幅画卖了7000元多,下学期卖了4000多,赚的钱够交一年学费了。”学生张浩野说。刘阳也说自己的学姐卖画后,便很少向家里要生活费了。采访中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的作品被收藏是一种鼓励,更加坚定了毕业后从事艺术创作的动力和决心。

不过,也有老师对此表示担忧,“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认识市场,也可以有限度地改变学生的生存条件;但过早地参与市场也会过早地让学生被定性,恐怕会迷失艺术的追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术院校老师说。

一些专业机构和画廊已经注意到对学生的培养,他们签下毕业生,不急于从作品中盈利,而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和空间,待作品成熟之后再进入市场。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