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主持的千高原艺术空间给成都文化艺术领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让本土观众看到多元的文化艺术,让外国人知道在中国西南,有一家代表成都国际范儿的专业画廊,能和他们一起坐而论道,让他们觉得中国不止有北京和上海,中国还有成都。
本期嘉宾
刘杰,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负责人。“千高原”2007年成立,开幕展即被收入亚洲文献展,之后继续以诸多创新项目和对新艺术家的发掘迅速跻身除北京、上海外城市画廊的前列,去年受邀参加全球顶级画廊汇聚的香港艺博展(已更名为巴塞尔艺博展),今年再度受邀,是除北京、上海外唯一一家获邀的内地画廊。刘杰坚信,专业的精神和对规范的恪守,是一家艺术机构最大的正直。
对话
艺术机构群体,京沪之外要看成都
理想主义者的艺术空间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要选在成都开这样一间画廊?
刘杰(以下简称刘):因为我就在成都,也不愿为了做一个实体的画廊,就把生活搬到北京或者上海。第二,这里相对有基础,在贵阳搞一个现代艺术画廊就太不靠谱了。成都有落地的条件,包容性很强,有开放性视野,有艺术的传统,有艺术家群体。事实上,机构群体方面,除了北京上海,成都可能是最多的城市。
记:在北京上海外的城市做画廊,不利方面还是很明显吧。
刘:北京上海毕竟更国际化,成都有两万外国人,北京上海这个数后面不止加个零,北京上海的人见的世面确实不一样。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局限,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更努力地寻找我们的空间。
为什么要强调老外这个群体?因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开始都是老外在买,他们对那些中国人看来新奇的东西,觉得很正常,同时做了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改革开放的中国会有新的精神风貌、文化价值和趣味,代表当代中国艺术的一定是新的艺术,代表新的中国,毫无疑问具有极大价值。
记:成都也有画廊这个机构出现的需要。
刘:当然,我们也不是第一家,最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了,2004年后艺术开始有市场,第一家是蓝色空间,那时价格低,随便买。
记: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刘:在这个行业,很多做画廊的人都没法做精确测算,做个科研报告,做好了再做画廊,全凭感觉。我也是凭感觉,而且晓得有相当长的培育期,三年,五年,从没想过开门要赚钱。在艺术市场这个行当上,第一赚钱的是做收藏,绝大部分画廊是亏损。从2007年到现在,如果用这些钱买东西,以我的眼光,现在一定是若干倍。但不能这样想。文化艺术领域大多数的职业人士,或多或少都是理想主义者,西方也如此,收入都不是很高,一定要热爱。
记:你做画廊也是因为热爱。
刘:第一我是学艺术的,油画,很热爱。另外也是阴差阳错,同龄人中我算除了传统艺术外接触当代艺术特别早的,十多岁就通过有限的两三份报纸杂志开始接触现当代艺术信息。看四大名著,后来伤痕文学,开始审视身边的人,审视周遭的生活和境遇,八十年代尼采热起来,艺术热起来,还有弗洛伊德……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脉络,都是知道的。
寻找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
记:做画廊毕竟是商业行为,并不是三二十万的小投入,需要对市场做判断,你如何看待市场的商机,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刘:作为一个要自负盈亏生存发展的机构,我当然希望顺利生存下去,并且赚到钱,但我同时清楚这从来不是赚钱的行当,第二,更重要的是找到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做更有价值的项目,这样才不至于给社会提供太多的垃圾。五六年下来你会发现,最受尊重还能活下来的画廊,才是最专业的画廊。
记:有媒体说过千高原是一家本分的画廊,如何理解本分这两字?
刘:两点,一是专业能力,专业判断,你选的艺术家是好的,推出的作品是好的,这是一个画廊最大的正直。第二,讲规矩,守游戏规则。我们是今年北京上海外,唯一一个进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内地画廊,这艺博会可以说是全球顶级的画廊博览会,这次全世界选了245家画廊。全球画廊起码上万,可见好残酷。
记:千高原在推出艺术家和作品方面的标准是什么呢?
刘:比较难说。为什么叫“千高原”?法国著名哲学家德勒兹的一本书,1000座高原,讨论现代性的问题。我们是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杂混的国家,所以我们特别关心中国现场,以及在这个复杂时代中我们的现代性,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基于中国现场艺术家个体的敏感和创造。比如何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艺术家,但出国时间太长,2004年才回成都定居,很多人不了解,2008年第一次参加我们的展览,2010年正式开始合作,效果很明显。这些艺术家,无论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都严重被低估。这样有理想主义情结,表现语言纯熟的艺术家,中国并不是很多。
还有刚结束的展览《桃花谷仙梦》,刘传宏,1975年生的传奇艺术家,长期在山里,他的画如此安静,直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你们选择的艺术家似乎都在所谓的主流艺术边缘。
刘:一个专业画廊选艺术家是个漫长的过程,长的六七年,短的也要一两年,反复看,交流,比对。第二,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方向,不是故意选择自我边缘化的,恰恰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和社会的比对关系。
记:看得出你们和艺术家之间不单纯是合作关系,更有彼此信任。
刘:当然,除了商业上的利益代理关系外,更多是一种价值认同和信任。
记:在你们代理的艺术家里外地的艺术家也不少。
刘:其实从来没有刻意,或者说本土这个词不在我们的思考中,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本土是个伪命题。当然事实上我们代理的成都艺术家更多,因为成都有很多优秀艺术家,同时我们都在成都,方便。
艺术市场需要知识性积累
记:今天提到中国的艺术市场,总爱用到泡沫这个词。
刘:我理解,第一艺术都是泡沫,因为艺术是没用的东西,但不要忘了,从古到今,最贵的部分都是没用的部分,比如一个LV的包,功能和塑料袋一样,之所以贵,恰恰是它没用的部分。第二,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必然有泡沫。今天有好多当代艺术从业者,真正好的是极少数,而民众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完全没有启动,完全看不懂,看不懂自然会认为没用,是泡沫。这需要时间,需要知识性的积累,还有,随着经济发展,艺术品会成为生活必需品。今天能够购买艺术品的家庭还没动,以后是必然的,西方太多这样的例子。
记:怎么看画廊在这个市场上起到的作用?
刘:市场经济,生产力很重要,生产关系同样重要,怎样配置生产关系?资本,专业人士的劳动以及潜在市场,画廊就是要配置这些关系。他可能很年轻,不被关注,被低估,我利用专业的劳动,资本的注入,推出去,让大家买到好的东西,从大的来说对文明的推动和保存作了贡献,小的来说,画廊本身买到好的东西,对购买者的利益是有保护的。
有人说画廊是二道贩子,经纪人,这对了一半,画廊有经纪人的角色,但不同于演艺圈的经纪人,在投入自己劳动的同时,画廊是要投入资本的,并且资本还很大。画廊的角色更像一个天使投资人加专业经纪人。
记:千高原这五六年达到你的预期了吗?
刘:我从来不预期,更不会用成不成功这个词,从行业来说,我们算成长得比较好的,因为百分之九十的画廊永远都进不去巴塞尔艺博会,更多画廊一辈子进一回,我们还可以进去很多回,这我心头有数。一个事情持续地做下去是最重要的,画廊随时面临新的挑战,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项目怎么做,总是要思考。做画廊不是一个好工作,因为很辛苦。
记:你更多在做学术主持的工作。
刘:大多数做得好的画廊都这样,画廊最大的学术是选了什么做了什么,但一定要有学术能力和策划能力,否则根本不晓得咋办。
记:有没有国外画廊作为发展目标?
刘:当然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画廊都值得我学习,但很难说我就要照着做,也没想过要成为他们。
埋头拉车,抬头看路
记:你说过博物馆是城市的思想容器,千高原这样的艺术空间也给成都这个城市带来了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
刘:我们是做一点事情的小机构,这些年有几方面吧,第一,希望让大家看到很多人思考后觉得好的东西,包括国外好的东西;第二,做一些非盈利的计划和交流,还代表文化部参加瑞士艺术节。让本土观众看到一些多元的文化和艺术,至少能让别人知道在中国西南,有一家专业的能和他们坐而论道的画廊,代表成都的国际范儿,让他们觉得中国不止有北京和上海,中国还有成都。
记:你对画廊未来有什么期许?
刘:我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和我刚开画廊时的心情一样,都得努力,一步一步战战兢兢去做;第二,需要真正负责任的媒体,客观地提供声音,一个实在的画廊可以和公众发生很大的关系,可以看展览,收藏,都不贵,至少够得到。总的来说在我的字典里设定目标没用,最好是埋头拉车,当然要抬头看路。这个看,看的是整个文化艺术的方向,而不是看市场的商机。好的画廊家不是投机者。要说投机,也不是短期投机,价值判断投的是一个长时间的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采访手记
见到刘杰,他刚赶完一个策划书,前晚一个通宵,再前晚11点离开画廊,再再前天半夜12点离开。昨天早上打完最后一个字,是早上7点了,他的助手在快印公司等着印刷装订,赶到9点半交出去。刘杰8点过到家休息,10点过被电话吵醒,11点与意大利策展人见面交流一个小时,1点半又赶去一个地方讲方案。当晚回家8点,爬上床一觉睡到天亮,所以虽然见我前他刚送走一个老外,聊了一个钟头,但总算还是比较精神地出现在我面前,伴随着一支又一支的香烟,一口气讲了3个钟头。吃饭时见到刘杰的太太,也是艺术家的陈秋林说,他就是一个“话”家。
千高原对我的吸引,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刘杰的“话”。刘杰是重庆人,口音里还能听出川东音的清脆,但已没有火爆,而是舒缓柔和,娓娓而谈,随便一个话题,他都能旁征博引,书上的、听到的、见到的,延伸出好几个支话题,一口气能讲上一二十分钟。前一阵刘杰还客串了一把成都电视台一档高端谈话栏目的主持,也算他“话家”名号的又一佐证。
极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是不是一个画廊主应该具备的特质呢?倒也未必,刘杰说,在这个行业,大家在一起交流,其实只需要几句话,就知道彼此是怎么回事了,简单说,第一,你够不够专业;第二,你讲不讲规矩。千高原画廊从成立到现在快6年,从这两点来讲,刘杰还是非常骄傲的。画廊发现、推出的艺术家和作品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2007年的开幕展“回想——成都新视觉艺术文献展1989到2007”被亚洲文献库收藏。千高原去年受邀参加香港艺博展(今年已更名为巴塞尔艺博展),今年再度受邀,该展览由全世界顶级画廊参加,千高原是除北京、上海外唯一一家获邀的内地画廊。
在短短几年里,尤其是在成都这样一个不占地理优势的城市,这样的成绩应当说是相当出色的,刘杰说,有的画廊也许一直都不可能进入这样的顶尖艺博会,但我知道千高原未来还可以进好多回。秘诀似乎是公开的,就是专业和规矩,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有艺术媒体曾评价千高原,说他们一直在做的,是画廊的本分。如今,守本分似乎变成了最难的事情,因为守,就意味着时间、等待。所以眼前的一点成绩并不让刘杰喜形于色,他说,当今中国社会,不仅艺术领域,各个领域大家都很急。别的不好说,至少刘杰知道,一个好的画廊家不是投机者。
所以刘杰一再说,做画廊不是一个好工作,不仅做画廊,做所有文化工作都不是好工作,因为这个行业挣不到快钱、大钱,而且非常辛苦,也许有挣到的,但与千高原无关。我第一次在刘杰嘴里听到了“画廊的正直”这个提法,所谓画廊的正直,就是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不给社会提供垃圾。在刘杰看来,做文化做艺术一定要热爱,要有一点理想主义的色彩。
一个理想而又理性的画廊家,让千高原拥有真正的魅力,当然,如果这个画廊家还是一个颇有情商的“话家”,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他淡定、周到、细致、体贴、幽默、风趣,言谈举止,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