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至今已经5年。这场8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人民币。地震发生后,乐施会迅速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开展紧急救援工作。截至今年3月,乐施会为汶川地震筹得1.72亿港元,合共动用1.71亿港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开展224个项目,包括28个紧急救援项目和196个灾后重建项目,超过85万人次受益。余下约100万港元用于地震中尚未完成的重建项目,预计2013年底完成所有项目。乐施会保证所有捐款均会全数用于汶川地震的救灾及重建工作。
乐施会中国项目总监廖洪涛说:“五年前的汶川地震是历年来乐施会在香港为全球人道救援工作筹款的最高纪录,也是乐施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直接参与的紧急救援工作。2009 年 1 月,我们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签订《开展汶川地震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试点项目框架协议》,是首批中国政府认可的从事地震灾后重建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重建的整体方向,是集中修复和重建小型基础设施,为灾民未来的生计发展奠定基础;后阶段则强调通过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等途径,使受灾群众能够恢复灾前的生计水平,并提高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防灾及自我组织能力。”
与政府部门合作时,乐施会一方面希望确保政府部门尊重和严格按照乐施会公开、透明和参与式的项目管理原则,实施救援和重建项目,另一方面希望借着相互合作关系,推动政府部门采纳及推广乐施会的工作手法。乐施会的救援和重建项目也与很多当地的民间组织合作,希望借此推动内地民间组织发展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问责性和公信力。
地震使不少贫困村民背负重建房屋等许多新的负担,容易债务缠身,因此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产能力的生计发展项目,对灾民来说极为重要。以陕西省略阳县徐家坪镇猫儿沟村为例,地震使全村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816 元人民币下降至564元人民币。地震后,村民参与到乐施会种植核桃及养殖当地品种乌鸡等生计改善项目中,使用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至去年为止,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66元。此外,乐施会帮助社区建立灾害预警机制,使社区具备了防减灾能力,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和保护。
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和重建项目中,乐施会也特别注重向贫困、弱势和缺少外界援助的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投入资源,过程中特别关注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如妇女、贫困家庭。此外,乐施会重视社区及灾民参与,包括讨论及决定项目的内容,以保证项目能够响应灾民需要,同时推动社区能力和社区组织的发展。
在整个地震的紧急救援阶段,乐施会先后有约60名职员直接参与救援行动、物资采购和传播工作,并于2008年6 月于在成都成立灾后救援与重建项目办公室,负责推行四川灾区的紧急救援工作。同年 8 月乐施会启动灾后重建工作,10 月制定为期五年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策略规划。
截至今年3月,乐施会投放了1.71亿港元于受灾三省推行紧急救援及重建项目,其中3,200多万港元用于紧急救援项目。乐施会一直十分重视透明度和问责性,设有严谨的财务管理审计和项目监察制度,确保所有捐款用得其所,用到灾区和灾民身上。所有物资从采购、询价到派发,都由乐施会的工作人员直接负责,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在采购过程中,采取三方比价的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资金,让有限资源可以支持更多灾民。发放物资时,我们须领取物资的灾民签收的记录名册(又名花名册)。物资发放后,乐施会的工作人员会到现场进行回访和审计,确定灾民按质按量收取乐施会援助的物资,并与村民代表及受访者了解他们对发放程序及标准的意见。灾民也可通过张贴于村内的公示,清楚知道物资发放是否公平、妥善。
关于乐施会
乐施会是独立的国际发展及人道救援机构,致力消除贫穷以及导致贫穷的不公平状况。我们在香港以及世界各地以多元方法解决贫穷问题,包括推行小区可持续发展项目、人道救援及灾害防治工作、本地、国家及国际政策倡议,以及培育本地青少年的世界公民教育。香港乐施会于1976年成立以来,共于逾70个地区推行扶贫发展及救灾工作。香港乐施会亦是乐施会国际联会的创会成员,联会成员于94个国家推展扶贫工作。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