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青
北京到伦敦的直线距离是12304千米,古罗马帝国的拍卖到网络竞买间隔了2000年。2012年,古老的佳士得和她的继任者一样,通过光纤寻求新商机,以艺术教育推动市场。学术、金融、互联网全面跨界。
和蔡金青见面的那天,北京天气阴霾、湿冷。我抱着杯热咖啡等待着她的到来,一阵有力的高跟鞋声,一个灿烂的笑容。基本的介绍和寒暄后,感觉到蔡金青有着和与普通拍卖人不同的气场。
跨界的力量
2012年6月,蔡金青加入了佳士得,担任中国区执行董事。她自如的谈起2012年佳士得全球取得的近63亿美元的佳绩,及较去年10%的增长时,丝毫感觉不到她从投资、公关“跨界”到佳士得拍卖,仅仅只有半年时间。
在网络上搜索蔡金青的名字,有很多是与博鳌论坛联系在一起。2002年她回国创立新盟国际顾问公司(New Alliance),全程参与了与博鳌亚洲论坛的启动。而后蔡金青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公关博然思维集团的合伙人,开始了跨境帮助国际企业在中国的公关咨询,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历程。从品牌建设、认知度培育方面在财经公关领域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所谓的公关是将人联系起来,建立起相互的信任。这和她在佳士得做的工作是一样的,“我们建立比较公开透明的市场,让所有的参与者在这里非常放心、自由、有信任感的进行他们的互动。”
而拥有一种投资的眼光也能够帮助解释整个艺术品拍卖业。蔡金青认为“艺术品无论叫投资还是收藏,首先是喜爱它,欣赏它。如果将它当做投资品来看的话,它是更加独特,且独一无二的产品。而对它的评价有可能是更多方面的,不光是理性分析、数据分析,更多的是从感性到理念这些看不见的审美因素。”
行业之间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步,蔡金青由投资、公关界跨入了艺术品拍卖。这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领域,而佳士得迄今已经有247年的历史,是一个传统厚重又不断完善的拍卖业“老大”。蔡金青说,“来到佳士得,我带着无限的敬畏。”
拍卖公司的管理者有一大部分是艺术界文博界的专家,在中国这种倾向尤为明显。这是蔡金青与其他人的不同,也是她保有一颗好奇心学习的动力。她经常翻阅图录,到访世界各地的艺术博物馆,向专家了解艺术品背后的传承,有时也会参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之中。
“拍卖公司就像一个电影制作公司一样,这里面各种功能都需要备齐,有的是演员、有的摄影,有的是导演,但也需要制作方或者资金投入方。我觉得成功的企业能将各方面专家或者独特的资源、能力能够最高效的组织在一起,让大家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减少浪费,渐近成功。”“那你的优势呢?”“通过管理,能够整合资源、使机构高效运转、员工彼此充分发挥专业能力,这可能是我的优势。”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跨界的力量。
不愿定义自己的世界公民
蔡金青微博的自我介绍是:不愿意定义自己的世界公民。
1986年,蔡金青在北大读化学系,和大部分人一样,当时选择的专业只源于一个朴素的理由“我觉得当时数理化是最能够体现成绩的方向,并且是最基础的学科。无论将来做什么,基础学科要学好。”
没有毕业就转学到美国,蔡金青有着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的双重体验。选择,给了她更多的自我发现的机会。美国校园里科学、人文、社会课程在专业确定之前需要选面的涉猎,“让我慢慢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及满足好奇心。比如在韦尔斯利大学,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比较全面的接触艺术历史。”
韦尔斯利大学世界最著名的女校,蔡金青成了宋氏三姐妹、冰心、希拉里的校友。韦尔斯利的艺术课程是学校最经典的课。选修的一年里她第一次接触了很多画廊,充分的建立了对艺术历史的理解和认知。蔡金青说,“那时候确实受益终生。”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在这所大学拍摄的,讲述的是一位叫Katherine艺术史教师教授这门课程的经历,当Katherine给她的学生看抽象艺术大师波洛克的画时,学生很不解,她说了一句话:“我不让你们写什么论文,也不希望你们喜欢它,只是希望你们思考。”令蔡金青铭记的,也许是一种艺术赋予她的思考能力。
后来蔡金青源于对美国自由的体制和经济高速运转的好奇,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了经济、公共政策。后来工作中从管理咨询到做风险投资,直到最后的公共关系,独立的判断和多年的坚持让她自如的面对人生中的未知。
“其实整个生活经历就是在不断的探索自我及了解世界的过程。人在不同时期所处的环境机遇是不一样的,他所体现的对某一领域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人的经历造就了他,越是成熟,越是对生活对所处的世界有一种敬畏,这也是我不愿意定义自己的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