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人》(Steelman),201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6×5×11米
一次意外引发的灵感
虽然这只橡皮“澡盆鸭”的形象更多地出现在西方人的童年回忆里,但说到霍夫曼创作这只巨型鸭子的灵感,却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92年,一艘货轮从中国出发,计划穿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但途中不幸遇到海上风暴,一个装满2.9万只浴盆玩具的货柜坠入了大海并破裂,所有的浴盆玩具都被海浪卷走,其中大部分就是这种黄色的橡皮鸭。但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小东西在海上漂了15年后,竟在2007年在洋流的作用力下到达了美国和英国的海岸,全世界都为之鼓舞和喜悦。这个故事启发了霍夫曼的创作,浴盆玩具橡皮鸭这个形象完全契合霍夫曼取材生活的艺术理念,配上长达15年的漂流故事背后不可思议的乐趣和巧合,霍夫曼认为,这些小鸭子几乎可以把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比下去。
如今,当一只巨大的黄色橡皮鸭巡回于世界各地的河道与港口时,它已经超越了种族、宗教、年龄和任何政治意味。霍夫曼说:“不论你身高160cm还是196cm,站在这只鸭子面前时显得没有任何区别,所有人看见它时都会露出笑容。”像这样,橡皮鸭就制造了一种平等并毫无偏见的散播快乐,这也许就是一个紧张而分化的世界所欠缺的。
事实上,动物玩具的形象也是霍夫曼最常用的创作语言,如今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霍夫曼在遇到创作灵感源泉的提问时总是说:“当我的第一个孩子降生时,我便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我的很多作品灵感都来源于孩子的玩具,这些带给人类最初快乐的玩意儿,对我很重要。”
当一只巨大的黄色橡皮鸭在香港尖沙咀维多利亚港悠然畅游时,岸上的人们已经难耐心中的欢喜。这只让人们的心情“一秒钟变轻松”的黄色鸭子,诞生于艺术家弗洛伦丁·霍夫曼之手,他带着他的装置作品游遍了大半个地球,超越了种族、宗教、年龄和任何政治意味,传播和释放着人性中最本能的快乐。
“最大化”快乐
与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这类同样擅长将日常事物“放大”来呈现的当代艺术家不同,霍夫曼的创作从不是为了“挑战”或“打破”人们的某种观念,只是要将“快乐”放大并更加长久地传递下去。
这位70后荷兰艺术家,在柏林魏森湖艺术学院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之后,便开始着手创造他的“巨作”。2003年,在荷兰南部的弗拉尔丁恩镇(Vlaardingen),霍夫曼在周围居民的帮助下,利用当地废弃的木料,耗时3个月完成了这件高10.5米的作品——《弗拉尔丁恩巨兔》(Vlaardingen Giant)。这只用各种不同规格和颜色的旧木料拼成的巨大兔子,,受到小镇居民的热烈欢迎。它的出现给原本平凡纯朴的小镇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人们每天生活和经过的地方,也因为这只尺寸惊人的“兔子”变得有趣起来,仿佛童年时自由编织的想象世界霎时间变为现实。
《弗拉尔丁恩巨兔》从此奠定了霍夫曼艺术观念的基础,他曾说:“如果你想作品得到人们的关注,让他们铭记于心,那最好邀请他们亲身参与,并使用他们熟悉的材料。”这种“特定地域作品”通常与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紧密相连。霍夫曼在2010年为巴西圣保罗的“像素展”(Pixel Show)创作的《胖猴子》(Fat Monkey),就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地域性思考。在作品中,霍夫曼与当地学生一起,用10000只巴西人尽皆知的Havaianas人字拖鞋,创造了一只躺在树丛间的巨型猴,拖鞋缤纷的色彩颇具热情洋溢的巴西风味。而今年夏天在瑞典厄勒布鲁举行的开放艺术双年展中,那件16米高的《大黄兔》(The Big Yellow Rabbit),就取材于当地生产的黄色墙面板。这只玩具兔像是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一般,倒栽葱地跌落在纪念瑞典伟人恩厄尔布雷克特(Engelbrekt)的广场上,转化成另一种充满玩味和调侃的占领革命。
弗洛伦丁·霍夫曼就是这样,他把世界当做游乐场,发展出公共空间与大众的多种可能关系,让艺术为生活带来一种“巨大”的惊喜。如果说霍夫曼要用艺术传递什么信息或观念,倒不如说他希望人们重拾那个未被制式化灌输的纯真视野,海阔天空地释放人性中最本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