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百姓婚轿
200年前的榆木谷风机、100年前的手工织布机、60年前的小型木渔船……怀柔区雁栖镇北台上村,农民李亚林自办的村俗博物馆正在紧张布展,下月就将免费开放。馆中3000件折射中国农村历史变迁的老物件,都是这10年间他跑到全国各地收集来的。
村俗博物馆,就位于北台上村村委会后,原是一处3000平方米的闲置展厅。李亚林把它租下来,专门安放自己这些“宝贝疙瘩”。
今年50岁的李亚林,10年前喜欢上了收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依靠着做生意的积蓄,他开始满世界地淘换各类珍奇宝贝。
与大多数藏友不同,他更偏爱收藏一些农民生产生活的老物件。“我去过不少博物馆,但专门收藏咱村里老物件的还真没看到过。咱本身就是个农民,就想把这些乡村老物件存下来,留个念想。”
走进正在布展的村俗博物馆,种地用的耙子、加工粮食用的碾子……满眼皆是。在李亚林眼中,它们都是宝贵的农村历史记载者。为了收集它们,老李可是大费周折。
“就拿这四轮手推车来说,可是我费了老鼻子劲才收到。”李亚林说,别瞧它现在破,100多年前,它可是远途运送东西的最好工具,老槐木做的车身,搁那个年代,装个3吨的重物一点儿都不成问题。为了踅摸这车,他去了七八趟河北永清县,最后出价近两万元才收到。
无论聊起博物馆里的哪件藏品,李亚林都是如数家珍:200年前榆木做的谷风机、提水用的辘轳、100年前的手工纺线织布机、老式新娘子结婚坐的轿子、60年前渔民打鱼坐的小木船……而为了收集它们,李亚林跑遍了天南海北许多地方:甘肃天水、浙江金华、江苏无锡……每到一处,他就找到当地的藏友,询问农用老物件的线索。有些实在淘换不到的老物件,李亚林只好别出心裁,自己请来木匠,对照资料照片、图纸进行复制。
转眼10年,到今天李亚林已收藏了3000件乡村老物件。很多人问他,这么耗费心力,散尽家财,就为了这些已经没用的破木头,值吗?
他说自己最不爱听别人这么问。“什么叫‘没用’?”他拍拍身边一辆造型古怪的器具,“就说这辆200年前的耧车吧,这是老祖宗发明的自动播种机。您瞧瞧,从里到外造得多精细。虽然不如青花瓷、翡翠什么的值钱,可让孩子们多看看这些东西,就能感受咱老祖宗的智慧,您说是不是?把咱农村的历史留住,这值多少钱?”
还有人议论他,办博物馆,收门票,今后是个不错的买卖。可他却说,不论谁来,一律不收钱,全部免费参观。“我巴不得人家多多来看呢。现在农村都机械化了,这些老物件快被人忘干净了。可我总觉得,它们不能被遗忘啊。”李亚林感慨地说。
【相关阅读】
【编辑:徐瀹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