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老的人生和书法艺术摭谈 2013-05-16 09:42:47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秦金根
谢云老独具个性的书法艺术,其融具象与抽象于一体的艺术形象和内涵留给人们可无限解读和想象的空间,充满了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尊重,对时代精神的寄托,以及个性化的审美追求。而其寓画意、诗性于书法艺术之中的带有主题性的创作视角则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

上述的审美品质与谢云老长期对用笔、结构、章法等的探索、积淀密不可分。形式美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法、意、趣等审美因素赖以表现的重要方面。谈论谢云老的书法艺术,首先就要能读懂长期锻造的具有极强风格特点的形式因素。

线条是构成其书法艺术形式美的核心。上文已述及谢云老对线条的认识,此不赘述。线条形式的丰富性乃其是否具有审美内涵的关键。谢云老将其长期积累的功力、认识,连同其熟练运用笔墨的经验一起,用于其对审美形式的富于气魄的创造。他以金文、鸟虫篆、甲骨文笔画的古拙和因象形性而具有的装饰性,会同楷书的稳健与力量,出以行草的流动与潇洒,从而完成其对线条丰富性的打造。所以,无论其书法风格如何变化,而其线条所具备的形式美则始终丰富。《唐李颀〈琴歌〉》的线条纤劲,纯情以中锋出之,用笔交代清晰,其源正在于庙堂的金文和小篆,而其创造性地出以轻松自由,正好破除了正统书体的板滞而乏变化与性情的弊端。《唐刘禹锡〈石头城〉》虽亦用中锋,但不再重视用笔细节的交代,而是加强提按、快慢等用笔的对比变化,以形成极富节奏感和空间感的形式,看似粗头乱服,毫不经意,实则一切尽在经营之中。

结构亦是其形式美的重要方面。结构是以字内的空间经营来创造美,其外在结构形式的选择,字内笔画的搭配和分割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谢云老擅长空间经营,而却能出之无为,即不露经营的痕迹。其书法常取方正偏长的结构形式,内部空间被笔画近乎均匀地分割,形成平正规范的总体审美取向。但这仅是从总体而言,谢云老的高明处在于,在每个近乎均匀的空间分割中总能介入一二笔画,打破这种均匀,使其静中寓动,平正中寓变化。如在《唐李颀〈琴歌〉》中,捺画和横画在单字中常常被放大,形成向右、向下空间延伸的意向,使得平正的空间分割被打破。又偶见笔画的挪移,形成局部空间大小的对比。在《唐刘禹锡〈石头城〉》中,方正的字形常被外围笔画的伸缩处理打破,形成不规则的形状,笔画的挪移、粗细、长短等对比加大,使得局部空间变化突出,并形成一种跳宕的变化感,服务于整体古拙诡异风格的选择。

章法是篇章空间的经营,其道理和结构相类。谢云老书法中的章法经营与其结构空间的处理相似,共同服务于书法风格的选择。在《唐李颀〈琴歌〉》中,近乎规则的字距、行距的分割使得每个单字都处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与纤劲沉静的总体风格相统一。然而,其结构和笔画的隶意表达又使得单字向左右形成外张感,压缩了行距,共同和字势的俯仰一起与左右行形成呼应,寓于丰富的变化。而在《唐刘禹锡〈石头城〉》中,除了大体的行气纵向贯通之处,其章法更多的是行与行之间的融合和穿插,有时使得行距几乎为零,产生令人窒息的壅塞感。加之笔画的粗壮厚重和率意行笔,更加重了这种感受,而这显然是作者的有意选择,以期服务于古拙诡异的整体风格。然而,作者并非一味追求满布的章法。在作品的开头,作者就使用了枯墨,笔画在枯涩行进中形成较小的结构,留出大片空间。接着才在第一行的末端笔蘸浓墨。酣畅挥洒,结构亦随之增大,撑满四维空间。在第三行的后段,随着笔中含墨量的减少,再次出现篇章开头时的处理方法。如此形成明显的空间节奏的变化,加强了整体章法的变化和跳跃感。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