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他的家园——乔万英的绘画 2013-05-16 14:16: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徐虹
艺术之所以能拨动人的心弦,在于它将不间断的情感意象,过滤、提炼,升华为可感知的形式展现给人。情感的深度及分寸感的平衡,是艺术魅力永存的秘密。而这种平衡的基础,与艺术家情感的真挚程度关系更大,甚至大于技巧的高下劣势。

乡村系列之一 441-80cm,80cm 2011年

乡村系列之一 441-80cm,80cm 2011年

艺术之所以能拨动人的心弦,在于它将不间断的情感意象,过滤、提炼,升华为可感知的形式展现给人。情感的深度及分寸感的平衡,是艺术魅力永存的秘密。而这种平衡的基础,与艺术家情感的真挚程度关系更大,甚至大于技巧的高下劣势。

艺术的丰富在于人性的丰富,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与永恒的时空对比中,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需要表达,生命需要歌唱,由此组成四季的景象。为了给瞬间注入永恒的因素,也为生命的焦虑和惶惑带来慰藉,艺术家为抒发人类的心声在不懈追求。而不同生命个体的不同层次的追求,使得艺术的表达必然色彩纷呈而不是单调灰色的。

从这层意义看,乔万英的绘画直接地表达了对生命及其赖以生长的基础的思考。但它不是通过书本的教条去求索解答有关生命和艺术的问题,而是通过个体在大地上的行走,通过身体和心灵在与自然敞开的对话中,并从艺术形式的生成中,获得了对生命意义的领悟。

乔万英生长在乡村,他就像北方大地上的草木,不孤独而且充满生命力的敏感。他的触须伸向泥土和空气中,以获取艺术的养份。这不仅仅体现在绘画中,也显现在他有感而发,时时吟咏的那些如歌、如诗、如民谣的作品中。这就决定了他绘画的特质是流动和敞开,犹如赤子畅通无碍地与自然融会交流。他投入自然,自然也涌流于他的胸中。他因而能倾听自然的“声调”,辨析自然的丰富层次。自然也和他“交谈”,与他的激情相呼应。他不把自然视作只能奉献和牺牲的对象——一般意义上人们将自然视为一个客体,最多做一个“旁观”者……所以,当乔万英在庄稼地里沐浴清风和阳光,和一群植物在阳光中歌唱生长时,他已将自己化作“一颗植物”。他说曾经听见“向日葵在歌唱”,当然这是他心中的“向日葵之歌”,他已经完全“长出”了和“向日葵”这种植物之间的诗意的联系,感受到他们所传导的清新、芬芳、蓬勃的生命力……当他情不自禁带着喜悦的感情轻轻哼出一曲轻快的小调时,显然,那曲调和当地民歌风有着联系¬¬——所有的民谣和民歌都直接地来源与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他的“向日葵”系列组画也诞生了。画中的向日葵是有表情,充满活力和跳跃着的,能让观者充分感受到它们喜悦地在大地上的生长……当他挥动画笔,自由挥洒“向日葵”跃动“身影”,或者以色块、线条率直地刻画它的图案般的“脸庞”时,我们很难以美术史上“表现主义”的个性宣泄或“涂鸦”的反抗叛逆来归属他的风格类型,而且也难以和一般的“乡土风情”挂钩。他接受过专业画家给他的建议,也进修过油画技法,对现代美术史上的那些画派和画家并不陌生。但他对这一切都经过自己的“过滤”性选择,或者经过自己的“自然化”感受,将这些风格流派的形式因素化作自己的田园激情,在画布上流淌开来。

从他的一系列描绘家园、乡土的绘画中,可以感知这是一个具有中国乡土文化情结的画家。它生长在乡土环境,艺术和他的生命一起在那里成长、起步和发展。他画中的田野、道路、庄稼、人物、树木、野花、院落、天空、月亮、太阳、黑夜、白雪……无不是乡土质朴的理性和单纯热情感性的平衡与和谐。他的作品风格变化很多,有豪放率真的,有神秘朦胧的,也有循规蹈矩的朴素。但总体来讲,真切的生命感动与直接的表达互为衬托,对乡土的自觉表现与生存体验互为表里,精神的提升与审美自觉互为依托。更重要的是他对“家园”的体认是基于感情、乡情、生命的诸多意象的集合,而不是单一的的乡村生存图景。他不同于大部分住在城里将“家园”比作失去的童年美好记忆,充满怀旧的想象的画家;或者将乡村视作一个未被污染的“乌托邦”的国度,享尽城市方便繁华之余想象着乡村的诗意浪漫。他的“家园”是实实在在的,充满扎实生长的活力,因为他就生活在其中。尽管他的作品并不完全如实描绘眼前所见,或者并非完全“质朴”的表达。但从他作品中体现的意象,以及充满激情的表现性可以证明,乡村――他的家园,是他在艺术上赖以思考和感受的基点。他的艺术表达了一个中国现代乡村人对生命、对家园,对更为普遍的理性的追求和审美的渴望。

【相关阅读】

用颜色放声歌唱 以天地注解我心——我看乔万英的画

贾方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乔万英艺术印象

关于乔万英的论述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