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着泥土的芬芳——画家费春其人和他的油画作品 2013-05-17 16:46:55 来源:新华网宁夏频道 作者:赵志翔
初次见费春的油画,是在去年秋天。应朋友之约,去春杨在北京房山的庄园叙旧聊天。这是一座农家气息浓厚的院子:几排杨柳、半亩菜地、一群鸡鸭,两只花狗。这浓浓的生活气息将北京五环里的汽车喇叭声和雾霾远远的隔离出去。

进入创作状态后,他对自己苛刻到近似残酷,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画室里,吃饭住宿都在画室,一个人沉浸在艺术世界。费春对自己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达到了精雕细琢的程度,一片树叶、一颗螺丝钉甚至一枚纽扣,都要画上两三个小时。在这个艺术市场普遍浮躁的年代,能够这样作画的人实在可贵。同样的一个题材,别人用半个月时间创作成一幅油画作品,而费春可能会用上一年时间。在宁夏的油画界,费春“画的慢”几乎是大家公认的,而就是这慢功,却“慢”出了件件精品。作品《新装》入选宁夏第二届青年美展,《小号手》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宁夏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超越》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息》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铁牛》入选“吾土吾民--传承西北油画邀请展”。

综观费春的创作成果,十几年走来,沉甸甸的。在油画创作手法上,他坚持使用古典技法。创作油画的人都知道,油画的创作有现代技法(即一次性画法)和古典技法。古典技法是以素描为基础,然后一遍一遍的用油墨罩染,每一遍颜料都上的很薄,这种画法和现代的直接画法完全不同,画面表面看起来十分平滑,几乎没有高低不平的笔触和机理,可以达到像现代照片那样的细腻效果。当然,古典技法创作油画也是最耗时的,在商品气息日益浓厚的书画界,用古典技法创作油画显然经济效率不高。但费春依然执着的坚守着这一艺术创作方式,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毅力乃至耐得寂寞的定力。十几年来,费春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几乎把自己封闭在十几平米的画室里,外面的繁华世界与他无关。费春说:“绘画是我人生的一种使命。在这个自己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城市里,他认识的人不到百人,而时断时续有些联系的人也不过十几人。进入画室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进入创作,就忘记了外面的一切。

他将艺术就是艺术家对于过去的记忆。观费春近年来的创作之路,他的创作触角深深地扎根于曾经生活过的西海固地区,其中故乡系列作品中的《耕》《息》《守望》,都以牛为主题,体现了牛在耕种、地头休息以及塬上张望的画面。在依然依靠牲畜耕种土地的西海固地区,牛是农人家的主要劳动力,也是生活的顶梁柱。农人对牛的敬畏和呵护甚至超越了对待自己的生命。在费春有关“牛”的作品中,他不惜笔墨着力刻画耕牛特有的气质、审美习俗以及农耕文化的思想内涵,传达出对地域性、时代性的确认。他的作品有一种历史的追溯感和震撼人的叙事力量,抒写了他对西海固乡土的深深眷恋和诗意情怀。

是的,今天的西海固仍然是贫穷荒凉的,甚至有些落后,但在费春西海固题材的油画创作中,除客观表现地域特色外,其作品还时刻不忘注入现代元素。《铁牛》是一副用古典技法创作的油画作品,整个画面上是一台正在翻耕土地的拖拉机,取材依然是故乡西海固,同样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但是耕种的劳动力已不再是黄牛,而是一台拖拉机。时代在进步,西海固也在进步,现代的文明之风没有绕过故乡的山山沟沟,西海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变化着,这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

同样,在故乡系列《耕》里,农家女牵着两头牛,在黄土地上奋力耕种。特别是那牵牛的农家女,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一点都不落后,身上穿着泛白的牛仔裤,裤边还绣着一朵花。将现代元素与原始的农耕方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作者独居匠心,也体现了作者对那片土地的热爱。

总之,看费春的画,无论是山塬上的牛、农家院子里的羊和花狗,或是被岁月磨蚀了的老物件,都是艺术家乃至常人身边最为熟稔的东西,它们的性格特征与艺术家互为映照,这也是作者多年来力图追寻和执着坚守的东西。其特别之处在于作者在古典技法和现代油画间找到了一条自然结合之径。他并不是简单地用油彩表现传统题材,也不是生硬地将现代信息强加入古典意境,而是从绘画的抽象本质——情感与精神的表达出发,既蕴含着中国古典的浪漫飘渺、含蓄禅意,又透露着现代审美的要求。如《妻子的肖像》:妻子无论是衣着还是身上佩带的首饰挂件,无不表现出现代时髦的元素,而妻子的身后,是一扇古老的木门,门上的色彩和拉环,表现了这扇木门的厚重,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对比,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文明表达的如此简约。

观费春的油画,多情中透着泥土的芬芳,你会自然地沉浸于亦画亦诗的乡土情怀中。

【编辑:谈玉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