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艺术家要用好所谓的“压迫感” 2013-05-21 09:54:1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伟静
蓝顶当代艺术基地,自2003年组建以来,经历了艺术家聚、合、疏、散的变化,以及从以前簇桥的“老蓝顶”搬迁到现在的新蓝顶艺术区的不平凡历程。在蓝顶当代艺术基地创立10周年之际,新蓝顶艺术区的发展状况如何?入驻艺术家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99艺术网带您走进艺术家们的工作室。

李熙工作室外观

李熙工作室外观

蓝顶当代艺术基地,自2003年由周春芽郭伟赵能智杨冕艺术家自发组建以来,经历了艺术家聚、合、疏、散的变化,以及从以前簇桥的“老蓝顶”搬迁到现在的新蓝顶艺术区的不平凡历程,一路风风雨雨,今朝10年华诞。在蓝顶当代艺术基地创立10周年之际,新蓝顶艺术区的发展状况如何?入驻艺术家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99艺术网带您走进艺术家们的工作室。

李熙工作室

李熙工作室

艺术家的工作室,司机的出租车

作为生活在成都的当代艺术家,李熙认为,就像出租车司机要有一辆车一样,艺术家拥有一个工作室也是最基本的,不论大小,不管在哪里,艺术家创作都必须要有一个空间,一种氛围,只有工作室的稳定,艺术家才能更专注于创作本身。李熙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够装修得简洁,能够保留房屋原框架的感觉,尽量保持一种原汁原味,所以他的工作室只做了简单的墙面粉刷及水泥地面处理。李熙将一楼用作工作室,半层做书房用以看书休憩,对于顶楼的布置,他打算将其用以生活。

“新蓝顶”让李熙感到很“压迫”

据了解,李熙从前的工作室在“老蓝顶”。当时,“老蓝顶”的环境日渐变差,随着新的蓝顶艺术基地建成,李熙及其他曾在老蓝顶的艺术家朋友们相继搬到了新蓝顶艺术区。他表示,在这种艺术区的环境里,艺术家可以进行更好地交流。在没有这种艺术区以前,艺术家的生活总是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不能很好地专注于创作,因此这种艺术区的建立对于艺术家的创作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李熙指出,艺术区是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存在。同时,蓝顶艺术区的建立,也可以带动周边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

搬到新的工作室以后,李熙表示自己压力很大,蓝顶艺术新村的成本很高,面对生活自己很有压迫感。同时他也说到,有“压迫感”是好事,著名挪威艺术家蒙克如果没有压迫感,就不会创作出像《呐喊》这样成功的作品了,艺术家就是要将这种压迫感用好。来新蓝顶之后,李熙主要在进行一些创作实验及阅读,工作室随地摆放了不少书籍。他说希望通过阅读,了解别人,了解历史,进而更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自己。在他看来,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如果对这个社会没有足够的了解,是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表达的。对于现阶段的创作,李熙认为自己最大的困惑是“探索”,之前一直在打破规范,试图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创作。现在又开始重新尝试老方法,重新关注一些艺术语言的问题。李熙说,也许不知道自己会发现什么,但艺术就是这样,你想做就可以试着做,也许你就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一枝独秀,不是春天

李熙认为,成都当代艺术能够不断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的宽松政策以及大力扶持,成都市民对新生事物的接纳,这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国际艺术交流频繁等,都是难能可贵的。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蓝顶艺术区才会一直充满活力。李熙认为,这首先与各位艺术家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其次,蓝顶艺术区每年都会有年轻的艺术家以及美院刚毕业的学生注入新鲜血液;此外,各大艺术媒体的宣传推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此次蓝顶艺术节,李熙是这样看待的,这种大型活动对于当代艺术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众多艺术家能够齐聚艺术节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不断进步。同时,他也表示,“一枝独秀,不是春天”,他建议成都能以蓝顶为出发点,创建一个诸如艺术小镇之类的文化产业园区,不单单是发展当代艺术,还可以涉及名扬国内外的成都诗歌、音乐等的发展。

【推荐阅读】

【视频】2013成都蓝顶艺术节宣传片

廉学洺:想一辈子待在“靑艺村”画画

首届蓝顶艺术论坛介绍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