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参观谈红木家具设计抄袭 2013-05-23 14:46:28 来源:《品牌红木》杂志 作者:葛卉
从整个家具行业来看,红木家具所占市场比例虽然很小,但是抄袭之风却尤为盛行。简单的通过照片、图片抄袭,复杂的就带设计师亲自到现场看或把别人家的家具买回来对着抄。

在中国的各大家具展会上,会场中最多最醒目的标示牌不是安全标示、展位标示,而是“请勿拍照”的警示。许多展厅中的导购员们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接待咨询的潜在客户外,还有就是阻止不断出现的明拍、偷拍的参观者们。导购员每天因为拍照者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在导购员提醒之后会立刻放弃拍照的参观者似乎并不占多数,多数参观者不是化明为暗就是对导购员置之不理。这也许可以被称之为“中国式参观”。

从整个家具行业来看,红木家具所占市场比例虽然很小,但是抄袭之风却尤为盛行。简单的通过照片、图片抄袭,复杂的就带设计师亲自到现场看或把别人家的家具买回来对着抄。对于许多红木家具企业的老板或设计师来说,研究别人家的产品成为了其“设计”的主要工作。当然,作为一个设计工作者,广泛涉猎经典作品,了解他人之长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这种了解之后,若未加入自己的思考,而只是简单地更换元素,还美其名曰“改良”,那就是赤裸裸的抄袭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红木家具行业的抄袭现象是有“历史根源”的,因为对明清时期红木家具艺术巅峰的推崇和模仿,仿古家具成为了当代红木家具的一大主要风格。历史当然有其经典之处,文化也必然要传递下去,还原并延续经典对于一个文化产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从一个产业在当代和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红木家具毕竟首先是家居用品,若扭曲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本意,让历史在现代产业舞台上唱主角,则必然限制了红木家具形成更具当代特色的家具风格,阻碍了当代产业发展的脚步。

说起家具行业的抄袭,不免要提到目前家具企业对于自身设计专利保护意识弱、维权困难,再往下就是谈对于智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谈了很多年,现实告诉我们,短期之内这个问题都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因为暂时无法有效解决,许多企业就觉得抄袭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做法,节省了大量产品研发费用的同时,也减少了新产品投放市场检验的风险。尤其对红木家具来说,改良或创新能否被市场接受还存在很大的未知数。

但现实又告诉我们,目前全国的红木家具企业数量增长速度很快,各地产业区域不断崛起,在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市场搏杀尤为激烈。企业想要抢占市场,差异化路线是较佳的发展道路。企业要走差异化,产品创新则必不可少,企业终究还是要有自主设计开发能力。一个企业,若通过抄袭别人的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进入自主创新阶段,等待它的则必然是后来者的抄袭。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产业中的每一份子都讨不到好,终究只能自食其果,有苦难言。

企业不让参观者拍照,对于保护自己设计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作用不过是杯水车薪,但企业显然不能把自己的产品藏起来或被动挨打。那么既然藏不住,还不如堂堂当当地亮出来。就像中山市家具商会秘书长邓广森先生所说的,“企业在推出自主设计的新产品时,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第一个设计制作这种产品的人。就像联邦椅,即使后来有再多的人模仿,大家看到也只会说‘这个企业也做了联邦椅’。”

【编辑:刘慧玲】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