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当下深入流行文化的日本艺术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村上隆、奈良美智两位了。而对于草间弥生似乎就陌生多了。
其实,她早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不知道这是源自于谁。你不信么?看看你的日常用品,有没有波点图案的呢?我相信,几乎每一位女生都有点波点的物品,或连衣裙,或零钱包,或卡贴……而这些“波点”,就是草间弥生的艺术。
这是一个事实,草间弥生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达到了当今日本艺坛无人可及的艺术高度。1966年,草间弥生凭借她创作出的具有相当视觉迷幻性的作品《无限爱》,在美国当代艺术界一举成名。
那时,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兴盛期。而草间,作为唯一一个日本女人被载入西方波普艺术史。其实,不仅波普艺术,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都想拉她入帮,因为她的艺术风格不仅独特前卫,还具有东方特质的抽象表现主义语言,同时又兼具了耐人寻味的、可琢磨、可探寻的形式美。草间“前卫女王”的称谓可谓名副其实!
南瓜与波点
草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她的“南瓜波点系列”,她对南瓜与波点的执着举世闻名。在日本二战期间粮食匮乏,南瓜就成为了许多日本人每天的主食,就像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红薯一样,所以日本人对南瓜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和特别。
在草间的眼中,每个南瓜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属于自己性格的纹理和形状。南瓜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千变万化在草间那儿,就用那千变万化的波点去表现出来。在草间弥生的内心深处,南瓜与波点代表着我们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
草间用她的波点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万物,我们看到她的作品里有着无穷无尽的圆点,这些圆点有着奇妙的排列次序、大胆的色彩搭配,依附在或具象的断臂的维纳斯身上,或组成了烂漫艳丽的花朵,或直接铺满了艳丽底色的画板上……草间如此的钟爱波点,这似乎就是她眼里的世界。
是的!这确是她眼里的世界!一切皆因草间自幼所患有的精神分裂症。“幼年就已经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我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圆点状的网,所以开始画这些圆点。我一直企图用绘画来治好我的病,但梦和幻觉一直都在发生,这些无法摆脱的图像根源于我的病,对我来说也无可替代。”
在草间那里,圆点就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圆点无处不在,是你、是我,是草间,也是我们每个人身体的构成元素。而重复的圆点便是草间弥生与世界沟通的一种途径,是草间对于这个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哲思。
草间弥生的艺术生涯似乎又再次让我们联想起一种说法,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似乎总是有着坎坷的、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正因坎坷,所以对世界、对生命和生活有着异于常人的感悟。对于草间而言,所谓的日本艺术天后、前卫女王、圆点女王等称谓,都是虚的。她只愿接受的称谓只有一个“精神病艺术家”,而这便是她人生历程的唯一本质身份。
在美国盛名三十载
草间,在美国业已盛名三四十载,她被认为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进入到欧美艺坛核心的亚洲女性面孔之一。另一位就是甲壳虫乐队约翰·列侬的妻子小野洋子。两人都真正地融入了美国的艺术圈,还成为了风云人物,这是之后甚至未来许多亚洲艺术家都无法做到的。
两人都曾在纽约参加反战、写作小说诗歌、拍电影等,还都具有刻骨铭心的世纪异国恋。美国近代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先锋人物约瑟夫·柯内尔便是草间弥生的“约翰·列侬”,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的去世。伴侣的离世给草间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
次年,草间回到了日本,远离了艺坛和公众的视野。“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草间后来说。1977年,草间自愿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在过去的30年里,日本社会很少有人企及草间弥生的传奇。草间在亚洲声名大噪,仅仅是五六年之前的事,而此时,她已75岁。
希望艺术带来幸福
尽管时光已过近半个世纪,但老太太的艺术仍然是站在时尚的前沿,而这便是经典的永恒之魅力。与村上隆同世界知名奢侈品牌合作一样,草间婆婆的圆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踏上了各大T台、秀场,当然还有全世界的大街小巷。
她为LV设计的“南瓜波点”系列手袋钱包,为弗拉格曼(Ferragamo)设计的经典 Marisa Bag,为兰蔻设计的唇彩、睫毛膏和化妆包,为海港城设计的限量购物袋……都成为了热卖单品,引领时尚潮流……
如今的草间,安静地生活在精神病院里,坚守着她的生命的价值——艺术创作。或许是因为医院里祥和宁静的氛围,或许是因为老太太对生命有了更新的感悟,她的作品不再似以前般叛逆,更有了一种单纯的境界,高纯度的红色或黄色的原色,形式上非常的靓丽和漂亮。
观看的人会感受到快乐,体会到简单和明亮,就像草间自己说的那样:“希望自己(晚年)的艺术能给大家带来幸福。”
【相关链接】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