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劳瑞斯·切克尼工作室:单元·复制·生命的颂歌 2013-05-27 14:04:04 来源:艺术银行
现年44岁的劳瑞斯·切克尼是当前意大利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切克尼的创作媒介包括摄影、雕塑、绘画和装置。近年来他的作品着重于探讨空间以及虚拟物,同时涉及当代建筑的范畴,这些跨界尝试形成了独特的美学。

走访劳瑞斯·切克尼工作室:单元·复制·生命的颂歌

现年44岁的劳瑞斯·切克尼是当前意大利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切克尼的创作媒介包括摄影、雕塑、绘画和装置。近年来他的作品着重于探讨空间以及虚拟物,同时涉及当代建筑的范畴,这些跨界尝试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从摄影到雕塑,甚至到建筑的雏形,他不断地重新诠释自己所为之深深着迷的母题“建构与重组”。他的作品在表现内容上不断叩问和质疑常见物的形态,以略带幽默的艺术实践方式反观人们视为常态的物品或景象。

生于时尚之国意大利,切克尼也曾受邀与Fendi、Christine Dior及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牌合作创作作品。他近期个展包括于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多伦美术馆、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和北京常青画廊举办的巡展“万里无云(Cloudless)”(2006年)和“空墙·只有门(Empty walls, just doors)”。其作品也多次入选国际性的重要展览,包括台北双年展(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与2005年)、上海双年展(2006年与2012年)等。

切克尼,意大利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作品最“奇怪”的艺术家之一。干净,充满现代工业元素是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随后观众们会疑惑,因为这些作品往往像其名称一样让人难于解读,例如他在2010年完成的《彩虹桁架(厄里特里亚大戟属植物上双重消失的弧) 》 。 进一步了解后, 人们会发现不只是名字, 切克尼作品的选材也都是如此不近人情,完全不像传统的艺术品,反倒更像工业产物。然而,只要你肯花一些时间,将艺术家多年来的创作放在一起,一切就会变得豁然开朗。切克尼最近在常青画廊的展览让我们有机会与他一同去做这样一个工作。

常青空白的展厅被切克尼一件件不锈钢作品所侵占,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占据整个展厅一大部分位置的树丛状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件是“无处不在的图表灌木(Diagram Bushes Here and There)”。树杈形焊接钢模件反复连接而组建成的有机体闪着冷峻的光芒,如灌木丛般一丛丛盘踞在展厅里。仿佛单元在不断自我复制,并通过这种复制将向外无尽扩张。这些元素早在他2009-2011年的作品“我肯定是看到了一些东西VIII”中就初具雏形了:单元在纸面上自我复制并扩张,像是切克尼为其同类装置作品所打的草稿。它提供了概念,并制成了构成整个作品的一个小单元。不过,当你身处这些冷冰冰、理性排列好的作品前时,一种不断溢出的生命力会将你占据,如同身处于一片苍翠的树丛。“无处不在的图表灌木”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界一个神奇的过程:一粒种子吐出新芽,并不断向四周蔓延开。除了这一系列作品,在场展出的其他系列,像“苜蓿颂歌中的有序互动(Sequential Interactions In Alfalfa Chorus)”等,也都旨在表达这一思想,从树杈到苜蓿叶模型,替换的只是基础单元。到这里为止,切克尼的创作思路已经开始明了。

自然与人工的辩证

切克尼着迷于探讨自然与人工之间持续不断的辩证,可以说这个观念从他的创作初期贯穿至今。不单是这次展览带来的几个作品,他的装置一直延续着这个主题。他试着让这种生命力藏在一个个种子形状的单元内: “成熟的种子” (2011年) ;让单位蔓延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物体: “突触结构范例和微工艺学”(2012年);让单位蔓延并飘在空中: “万里无云”(2012年);他甚至把这种生命力的蔓延还给自然:作品“手掌,生物,歌唱的花园”(2012年)中,约1400个焊接钢组件构成的整体,盘踞在丛林里的一棵大树上,偶有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一个个细胞质感的单元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概念通过反差巨大的冷色材料表现出来,给人的震撼变得缓慢,而又巨大。他的作品也许可以视作艺术家为了寻求自然和人工这一冲突辩证的解答,尝试得出的一个个答案。

这种探索可以追溯到切克尼的早期摄影创作。切克尼于1969年出生在米兰,8岁之后搬到锡耶纳(Siena),20岁时获得当地艺术学校的文凭之后,转往佛罗伦萨的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两年后,他又回到米兰的国立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rera)习画。1994年,他从美术学院毕业,其毕业论文的内容并非关于传统艺术,而是探讨Wim Wenders的电影。虽然切克尼在学术阶段研习的是绘画,却在创作初始阶段选择了摄影这一媒介,这一选择为他以后的艺术工作做了一个很重要的铺垫。他告诉记者:“我很幸运,一毕业就找到米兰一家规模颇大的摄影工作室,使我有机会从零开始,学习关于摄影的一切技巧。包括使用计算器和相关软件。而我之后的作品形态和概念都是奠基于这短短两年间的经验。”1996年,他开始创作一系列摄影作品,包括一组“格列佛游记”式的照片: “背景中的停顿(Pause in Background)”和“非角色扮演(No Casting)”等。在这些照片当中,人与环境的比例完全失真。真实的人类身处于幻想中的小人国里,跨越过梦境与真实的交界,来到令观众惊异不已的微缩世界。作品中的切克尼躺卧在浴室洗手槽的排水孔旁,或是像在丛林中攀越过变电箱里错综复杂的电线。虽然这一系列作品与他的后期创作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其中已经展现出一种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成比例的失真的奇幻感觉。切克尼表示: “我在这些照片当中所呈现给观众的是在作品中摧毁了平常人视为理所当然的既有景象,之后又再次重新组建的结果。”

【相关阅读】

 【99专栏】劳瑞斯•切克尼个展:噪音和冰冷同构的有机体

工业组件的有机生长——常青画廊劳瑞斯•切克尼个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