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英
欧洲油画艺术经过600年的历程,在已发展到如此高度并从艺坛中心转向边缘的情况下,中国的油画艺术是否还有可继续发展的空间?这是油画家们最为关心的课题。特别是在前几年西方艺术界已有“绘画已经死亡”、“架上绘画消亡论”等说法,曾经引起我国一些艺术家的困惑和迷茫,且不论此说法是否正确与客观,或是否仅是西方一些业内人士的片面观点,然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油画艺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上述观点是否适用?则要由我国精神文化的需要来决定。我十分同意靳尚谊所说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否能延续下去,取决于两点:一是这种艺术在中国土地上还有没有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再就是取决于它是否还受到社会公众的接受和欢迎。”而现实情况是,油画在中国正展现出蓬勃生机,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油画的未来要由我们根据国情独立思考来决定,当前每年几十万的考生、数十万从业人员和各种艺术活动如雨后春笋的兴旺景象,就是明证。
起源于欧洲的油画艺术,体现了欧洲的文化精神,它与欧洲人文历史、哲学、科技的社会进步密不可分,其璀璨的成就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从宏观来看,中国油画和欧洲油画的发展过程有着不同状况。
切实加强油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对其涉及精神表达和艺术技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应作为近期的研究重点
我们了解欧洲油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每个阶段都留下了一批代表画家及艺术珍品,几百年间,每个时期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包括科技进步带来文化理念的变异,循序渐进,基础扎实,艺术语言不断丰富多彩。而中国油画从传入至今虽有百年历史,但总体看发展时间短,又大都处在社会动荡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提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的油画家对西方绘画的了解,犹如在欧洲油画艺术长廊中间横开一扇门,大家根据艺术爱好各取所需,从文艺复兴前后到现代艺术诸流派,同步直奔油画历史的各个阶段,如饥似渴地吮吸各种知识和艺术营养。新时期以来短短30年间,凭着中国艺术青年的才智、热忱和急切进入欧洲艺术殿堂的干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蹚过了欧洲油画的各个阶段,其速度令世人惊诧。各种风格流派、各种观念和思潮广收并蓄,似乎欧洲已有的我们都已具备,甚至他们没有的我们也在实验。中国油画进入迅猛发展的盛期。但冷静看来,我国油画艺术在品质和深度上与欧洲传统精华还有相当距离,总体上还是缺乏底蕴,我们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由于缺少文化积淀而深感基础不实。犹如平锅里的发面饼,虽然铺满锅底,其中却漫布空洞,显然在此基础上难以盖起高楼大厦,更不要说攀登艺术高峰。由此从艺术的长远发展看,要想往高处去,必须先夯实基础,应该在当前中国油画的各个层面向深度开掘,提高它的总体水平,切实加强油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对其涉及精神表达和艺术技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应作为近期的研究重点。
近年,因工作变动,我有机会以较多的时间投入创作实践,赴各地名山大川采风写生,特别是多次赴欧美各主要博物馆细览,并与师友同道切磋研究经典名作和艺术流派兴衰与变迁之道。通过对比认真体悟和思考,我有一些粗浅的感受。
欧洲的油画艺术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她的魅力为何会使我们不懈追求?除了其中精神文化内涵之外,油画艺术的那种特殊美感是重大关注点。油画艺术必须保持和展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质——本体艺术语言的独特品质,包括色彩、空间、体积、材质美。不论是多层次色阶覆盖造成的交响效果,还是轻舒薄罩优雅隽永;不论是加强边线,还是模糊边线;不论是强调黑白对比,还是追求色彩和谐协调;不论是讲究严格造型,还是强调夸张变形……在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在观察方式和具体技法运用时发挥个性创造,就会使审美视觉上发生丰富变化而呈现新颖的观感。观赏几个世纪创造的艺术瑰宝,可以体悟艺术家的创造智慧,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认为油画作为特定的艺术,其艺术特质决定可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其表现形式又必须是有其边界和局限的,诚然广向姊妹艺术借鉴可使本身丰富和发展,然若无限制打破或与其他艺术综合,则会取消或削弱这门艺术的基本特征,会导致艺术形式的单一化,在总体上失去艺术的丰富性,这应引起重视。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文化界曾举行了一场关于京剧改革的大讨论,提出了“京剧必须姓京”的观点,京剧吸收姊妹艺术长处为其营养,可以丰富京剧这门艺术。但如果改革失掉了西皮、二黄这个京剧的主要特征,而变成另一种歌剧,就会导致取消京剧艺术,那就是京剧改革的失败。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要提倡创造的精神自觉,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作出有价值的创造贡献才能留存于世
艺术门类的生命力是由其艺术语言自身的表现功能和创造功能所赖以支持的。综观欧洲油画传统,由于地域和文化不同,在油画艺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各有区别,但因西方社会文化大环境所致,也因宗教及文化上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总体上属于一个体系。无论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荷兰、德国等,放眼欧洲各大博物馆,虽然人才辈出,琳琅满目,但几百年间人们一致认为属于大师级的也只集中于几十位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维米尔、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戈雅、达维特、科罗、马奈、莫奈、梵高、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在我们眼中某个欧洲博物馆的重要程度,就是看该馆所收藏这些大师代表作的多少,而不是建筑物本身的华美。这些彪炳史册的大师,无不在油画艺术语言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的大量作品,展现了油画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璀璨成果,推动了世界油画艺术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艺术史就是艺术语言不断发展和创造的历史。正是他们的才华把油画艺术的魅力发挥到如此高度甚至达到极致,他们不愧是人类艺术的创造者。但从人类文化长河的历史思考,今天油画艺术的发展是否就此止步而不能前进了呢?
由此想到在艺术广阔天地、与欧洲艺术不同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身蕴着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精神和不同的审美理念。今天我们继承传统,必须要立足在创造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传统的精髓,达到发展的目的,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因此要提倡创造的精神自觉,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作出有价值的创造贡献才能留存于世。正如最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所引用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我理解这不是一般文字概念的句子,而是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又能引起别人心底的共鸣。这也说明对个性艺术语言的重视不能只局限于技法层面,重要的还有对艺术对象包括对所处社会的观察和研究独特的视角,深化精神表达。莫言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说明了他的理解,所以我们说艺术家必须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创精神,艺术家作为人类精神的创造者不同于一般人之处也就在于此。
再如我们熟悉的近代中国京剧传统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各有千秋,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旦角风采,虽从客观来看,总有高低之分,如果属于同一流派,就只能留下最优秀的一位,但正因为他们不同路向的探索,创造出不同风格的艺术风采,才能以“四大名旦”的声誉共留于世,可见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多么重要。但从世界上看,就因文化不同、民族传统不同而带来不同民族的创造贡献。说到底,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我们应有的位置,这表明必须大大提高在油画艺术语言的研习中个性化探求的自觉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