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英:用艺术寻根 2013-06-05 11:45:02 来源:文汇报 作者:钱好
乍一看到徐增英的“海上梦”系列作品,大部分人都不敢相信它们竟是木刻版画。绵密流畅的线条层层交错,织出了黄浦江码头、东方明珠塔、外白渡大桥……观画者仿佛透过一块绢布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纤维”。

徐增英

徐增英

乍一看到徐增英的“海上梦”系列作品,大部分人都不敢相信它们竟是木刻版画。绵密流畅的线条层层交错,织出了黄浦江码头、东方明珠塔、外白渡大桥……观画者仿佛透过一块绢布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纤维”。

“是的,这些都是一刀刀在木板上刻出来的。其实刻得多了就很简单。”徐增英背了一个大大的书包,笑容里的简单质朴与其画作的复杂精致截然相反。

徐增英告诉记者,自己从小“不好好读书”,却喜欢画画和篆刻,把太爷爷、太奶奶的“祖传”印章都磨掉了来练习刻字。小学时帮老师、同学刻的章印满了整整8个本子,徐悲鸿、齐白石的画也反反复复临摹了几百张。后来考入专业美术院校,广泛涉猎装潢美术、油画、漆画等绘画形式,但版画却纯属“自学成才”;也是在木刻版画这块艺术天地中,徐增英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从2008年正式开始版画创作,2009年就凭借一幅《逍遥游》获得白玉兰美术奖,如今已是全国版画界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

以往版画多由“大黑白”的色块构成,内容也以叙事性的画面为主,而这些传统在徐增英的刻刀下被完全颠覆了。在其成名作《逍遥游》中,一组组细密的曲线相互叠加,仿佛会随着观看者的视线而流动。三尾象征生命的蝌蚪游弋其间,四周每一个螺旋形“水涡”都包裹着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字,好似先人在画布上按下的指纹。类似的主题在他整个“道生万物”系列作品中都有所呈现,表现了生命在广阔天地中遨游的状态,其灵感则源自于老庄。徐增英希望借此呈现他对中国博大精深传统的继承。

“每一个自觉做艺术的人,总想找回自己的根。”徐增英这样解释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初学版画时,徐增英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模仿过欧洲作品,但这些作品让他觉得是“无根”的。此后,他改用中国画“气韵生动”的标准来引导自己的创作,从小打下的国画功底让他很快就将两种绘画形式融会贯通。“气韵”在徐增英的刻刀下呼之欲出,形成了一套令人一眼就能辨别的“东方笔墨”。

从2010年起,徐增英把“寻根”的目光投向了当代上海,创作了《海上码头》、《外白渡印象》、《江南风》等一批表现上海风貌的版画作品。有评论家将画中包裹了上海地标的层层线条比作“城市空间里蒸腾向上的气流”,但在徐增英的构思中,这些线条都是水。“‘上善若水’,水塑造了上海、滋养了上海人,水是上海的灵魂。”一直生活在上海的徐增英毫不隐瞒对家乡的热爱,他用作品刻画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精神气韵,而他扎根的这方水土也为其手中的木板注入了生命。

徐增英如今是一名老师,平时除了教书和创作,就喜欢一头扎进书堆里。在与记者谈及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时,徐增英笑称自己是站在工业文化大潮中的堂吉诃德。当来势汹涌的技术变革碾平了艺术的棱角时,徐增英愿意用木刻版画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复制品”来重现传统的“灵光”。

【相关阅读】

诗山河考——塔可的寻根之旅

第四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在观澜版画基地隆重开幕

【编辑:徐瀹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