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我们在鲁迅博物馆见过几次面,首先得知他已完成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进修,使自己更加充实,更加成熟,特别是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使今后的绘画在理性和感性结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充实自己,“师造化”于自然中,他走遍了祖国的天南地北,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他还沿着徐霞客所走过的路,心追手摹不停地写生,体味着先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论。仅绍兴一地,他先后去了十几次,画稿近百幅,为日后创作“越中览胜”储蓄能量。
2002年,他还利用到德国进行讲学的机会,游历了法国、意大利、芃蒂冈以及俄罗斯。所到之处,建筑是艺术、雕塑是艺术、城市是艺术、大自然是艺术、到处都是艺术。在法国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奥赛博物馆以及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芃蒂冈大教堂等地,他亲眼目睹了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最后的晚餐》、拉菲尔整墙的人体素描、米开朗琪罗的位于教堂宆顶的巨型浮雕和主雕“悲切”等;以及艺术大师毕加索、凡高、高更、莫奈、马奈等的优秀代表作。每每在大师的作品面前,他的第一感受是震撼,然后就屏住呼吸,凝神贯注,贪婪地吮吸着西方艺术的精髓。
对于艺术的借鉴和传统的传承,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习西方,学习古人,学习传统决不能照搬。强调“不要学结果,要学过程”。“在学过程时,要咀嚼、要思维、要消化、要体味,乐趣在于过程的探讨之中”否则就会依葫芦画瓢,千人一面,最后落入“学我则死”的死胡同。
对于艺术创作,他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艺术的精髓在于创新”画家的作品不能只停留在习作阶段,因为“习作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
他还说:“绘画是视觉艺术,好的作品首先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搏发力和张力。”优秀的艺术家都是不择手段为自己作品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吴冠中、黄永玉先生是他最佩服的艺术家之一,因为他们的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个性和随意性,作品老而弥新。
他“把绘画变成一种习惯”走到今日已硕果颇丰了。他的不少佳作除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和许多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外;1997年还有作品《钟进士图》参展“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画展”并获大奖;1995年为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创作了《长白抗联浴血林海》;1998年作品《菽馨》《泉鸣松下云荡石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相关展览后并被收藏。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