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勇在自己的作品前
主题: s2
这些天好几个老外都说很喜欢古歌砖里的泡泡,问是不是制作中出现的偶然效果。我想很多人都会这样问。因为它们的确象自然的形态,其实是我刻意为之。我采用的是水晶胶材料,有各式各样的工艺限制。怎样防止书法作品不被高温烧掉,并出现一些自然气泡,这些都是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完成的,而且全部都是纯手工工艺制作,制作周期较长,每天只能生产几十块,这些都增加了我作品的创作周期和难度,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工人都习惯了流水线和标准化作业。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他们没办法干活,而且他们看了我制作的样版后,都认为是不合格产品。拒绝制作。为了这还与工人们吵架。找了好多工厂没人愿意干,直到我在合同上保证收货及不追究责任,才有工厂同意制作,可以说每一个泡泡都是精心安排并制作的结果。并且每一个都不相同。
这样做一方面与我之前的作品有一个延续和呼应,但更重要的是为作品营造一种特殊的效果。让作品的可解读空间变得更多元。在这里每个泡泡都象征着一个生命。象征着新的可能。同时也想通过泡泡来阐述某种瞬间与永恒 。
在威尼斯的天空下,阳光将古歌砖里的泡泡变成透亮的银白色,与被砖封存的黑色书法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使得1500个社会热词在它们聚集之后更能整体的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现实以及文化。这就是被我用透明材料封存的历史现实,泡泡为这种现实披上一层梦幻的外衣。砖上的英文是我用谷歌直接翻译后,再用毛笔来书写,在这里运用谷歌来直译后通过书法来转化是作品的关键,而泡泡与书法融为一体,也瞬间提示了我们在超现实的环境下阅读由谷歌翻译出来的,浓缩中国智慧及社会社会现状的文字词句,是一个在世界文化背景中对中国文化重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生涩、碎片化、似懂非懂,甚至啼笑皆非。整个阅读过程中让我们真切的体验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泡泡成为在这件作品集中呈现并放大这种差异的重要元素。
若干年后,我们再看这些一块块透明带有泡泡的古歌砖时,或许发现它就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分泌物的透明结晶体,就像琥珀一样被松油裹在历史的瞬间里,相对于历史的长河,我们翻天覆地变化的当代社会,就是一个瞬间,一个片段,一个幻影。各种误读或者障碍乃至冲突,都是在历史这个时间盒子中见证历史发展的被泡泡包裹的一只美丽苍蝇。
主题: s2
昨晚威尼斯的海风刮的狠,也刮到了我心里,弄得我整夜无眠,担心作品古歌墙会被风吹倒。从前几天开始搭墙到现在一直就有人问我墙安不安全,会不会倒塌。而我的回答是没问题的。因为我知道墙搭的很稳,即使我用力推都难撼动它。尽管这样,可是每当刮大风的时我却是最担心的。虽然在整个作品的设计中,我允许墙被推倒或者被风吹倒等各种原因的倒塌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但这毕竟不是最好的结果。很多人也问我,为什么不搭一个更稳健的造型,非要弄一个看起来危险的墙呢。 其实墙在这件作品中具有隐喻性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观念语言。
我将谷歌翻译的并写成书法的各种文字词汇定格,铸进透明的砖里,形成特指的古歌砖,再用古歌砖砌成一道墙,意在打造一个具有视觉冲击的文化景观,让它出现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现场,展现给世界观众一种熟悉的陌生,并在这种陌生中,让观众体验到最熟悉的无趣和无助,甚至莫名其妙。让观众猛然发现很多结果一开始就已注定 ,比如,在这个表面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里,技术日益发达,沟通越来越顺畅的时代中,各种鸿沟与墙依然无时无刻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束手无策。事实上这道墙客观呈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微妙关系。既世界要深度了解中国,并不只是流于表面,中国融入世界更需要智慧,中国的智慧以及知识文化艺术要在世界以及互联网世界里生效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
古歌砖,一个生造发明的词汇,在当今越来越国际化的文化语境中具有明确的指向意义和想象空间的词汇,因为从某个层面来说谷歌也是一种国际文化和价值观,在互联网社会中,谷歌这类工具,正以工具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知识的获取方式,对它们的依赖实际从另一层面可以感觉到一种新的文化及话语权的诞生,因为我们已经被改变,而且改变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谷歌已经不是工具这么简单,其实谷歌这些年在中国的各种遭遇也是一个特殊而不可回避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正是价值观差异之后博弈的结果。实际上我们想通过谷歌来了解世界,是需要翻墙才能实现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谷歌砖必然成为一个用来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状态的特殊词汇,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用透明"古歌砖"形成透明的看似危险的"墙",将随时提醒我们留意隐藏在社会深处以及每个个体内心深处的那一道道极其不容易察觉的墙。 而我则希望通过威尼斯这个国际平台将这道墙变成人人都可以看得明白的重要文化符号。
主题: s3
看来我还是足够自恋的,这或许是艺术家的通病吧,看着1500块“古歌砖”形成的高2米,长18米的墙,就是莫名奇妙的喜欢,或许是这墙道出了我心中长久以来无法言述的很多隐秘的东西吧,乃至竟然忘记了威尼斯的美景,拿着两台大相机围着它拍照,一会儿蹲着拍,一会儿趴着拍,一会儿站着拍,一会儿躺着拍,浪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拍了一千多张照片还不觉过瘾。几乎每个角度的每个时间段都被拍了个遍。一天下来才发现不同时间段作品的效果都不一样。你的心情也会随着时间与光线发生变化,其实这道墙完全是一件变幻莫测的作品。尤其是到了傍晚的时候,阳光从斜上方照过来,居然将整道墙变成阴阳面,一边金光灿灿,一边深咖啡色,层次分明而绚丽,显得极其梦幻。平日里刺目的阳光被透明的古歌砖分解成五颜六色的光斑。这时看到古歌砖上的一个热词“中国梦”,恍如穿越时光隧道,进入另一个世界。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中国梦,我的梦很简单,就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推开窗户,就可以看见蓝天白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然后在充满了阳光味道的工作室里,和我的家人用真诚与激情描绘梦想与未来。
主题: s4
在创作古歌砖之初的时候,我或多或少的考虑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东西方政治的差异,也因此调整了作品的某些方向,现在想想或许有些多余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的作品,几乎全部展示在斑驳古老的建筑空间里,各式各样的当代艺术作品象星星一样闪烁在厚重的历史空间里。历史与现代交融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异常的和谐。让人熟悉而又陌生。你根本就没办法想象一个古老的躯壳里面居然装着世界最前沿的实验性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们就像想象力丰富、敢于叛逆的调皮小孩,而威尼斯则象一个慈祥和蔼亮丽的老神仙,用无边的胸怀接纳着调皮的孩子的各种最调皮的行为,不管你怎样的方式调皮,他总是乐呵呵。其实整个在艺术双年展期间,威尼斯就是一个文化撒野,文化叛逆,文化创意的狂欢特区。你有多大破坏力和创作力尽管使出来。在这里破坏力和创造力取决与你的能量及资本。当你彻底撒野叛逆后重新调整情绪和目标,忘记这里的一切继续前行。
主题: s5
当这1500块古歌砖全部被自己一块一块,堆砌成一面高两米,厚零点六米,长十八米的墙,树立在中国馆场外的绿草坪上时,发现已经到了威尼斯时间下午六点,金黄色的夕阳照射在古歌砖上,整个砖墙显得格外透明和金碧辉煌。与红色古雅的中国馆相映成趣,如同一个童话世界,同是中国馆参展艺术家缪晓春站在草地上开始逐个念古歌砖上的词,“异地高考,我基本同意,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美丽中国,吐槽,三个代表,实干兴邦,伤不起……”由于他一直在念没有停顿,而且这些词都很跳跃,没有必然联系,其他人都觉得很有趣,都跟着念砖上的词。其实1500句热词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即刻让我们进入一个信息的海洋,并对这些信息保持关注与热情。认识汉字不认识英文的人,可以从汉字词语中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状态,并获得新的认知和体验,既懂中文又懂英文的人,不但可以感受中国社会现状,也能感受到翻译的走样,理解到文化的鸿沟与沟通之间的无形墙,不懂中文,却懂英文的观众,会被这些晦涩让人似懂非懂的英语弄得有些莫名奇妙,产生追根溯源的冲动,既不懂中文也不懂英文的人,会将古歌砖墙当作纯抽象或文字图腾来对待,或者置之不理。其实不管怎样,在威尼斯这个国际艺术舞台上各式各样的观众看了这件作品必定有他自己的理解方式。这件作品给不同的观众都预留了阅读与阐述的空间。
主题: s6
乘船观海是威尼斯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整个威尼斯就像从海中生长出来一样,在主岛上没有汽车,骑自行车也是被禁止的。船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我们住在利多岛上,去到中国馆必须天天坐船。每天早上迎着微风看着碧蓝开阔的海洋和长在水里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建筑,心里顿觉舒畅开阔,能深刻理解到海纳百川的含义。也能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水城居然可以容纳全世界的艺术,并且站在潮流浪尖上,其实他是用海的胸怀接纳和孵化了世界当代艺术,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威尼斯的每个角落都被艺术填满,就是艺术的海洋,数百万与艺术相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在海风和阳光的沐浴下吸收着艺术的营养。
主题: s8
去中国馆的路上顺便去其它国家馆里看了看,大家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巨大的空间里充斥着各类巨大的装置作品。其文化野心都非常直白的暴露出来。感慨当代艺术真是烧钱、烧神、烧力的买卖,有想法、有创意还不行,还得有资本才行。有资本还得有体力才行,大体量的作品光是运输就折腾的你够呛。我的1500块古歌砖就是个苦力活,累得几个老外直不起腰。看来350欧元八小时也不是那么好挣。总体来说威尼斯双年展就象若干个工程队在干装饰工程,整个威尼斯里里外外都是工地,有点象创意工程大拼比,区别就是这些工程只为满足精神需求,不满足具体实用需求。几个月后全部毫无条件的拆除。其实想想艺术不能只拼体量,拼资本,拼野心,更多拼的是智慧与真诚。
主题: s9
尽管我已经很熟悉这些古歌砖了,但之前它们一直都在有些黑有些脏乱的工厂里生产,我没有机会在阳光下欣赏这批砖,当这些全部堆在阳光下的绿草坪上时,尽管只是作为创作材料随意的堆砌在那里,我还是被这些光芒四射的古歌砖弄得激情四射。阳光的心情完全取代了之前的阴霾。手触摸着这些厚重而晶莹剔透的古歌砖,有着体量与质感的异常感觉,当然也是这种异常让这些砖瞬间拥有了贵重与脆弱易碎的双重感觉,我书写的中英文对照的中国社会热词也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的砖里折射出异常的光芒。首先在感官上就被自己的古歌砖打动。感官体验虽然是初级体验,但却是让大众进入你作品语境最重要的因素,也正是这种感官体验让我来回搬运摆弄这1500块每块重达6公斤的古歌砖而不至于枯燥和劳累。感官万岁,万万岁。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