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背头弥勒佛”雕像到莫言等三人的裸塑,再到中学生舌吻雕塑……最近,“雷人”雕塑层出不穷,是“审丑”还是审美?现代雕塑美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雷人雕塑在赚足了眼球效应的同时,是否也会被市场认可,被藏家追捧呢?
现象:
“雷人”雕塑哗众取宠
近段时间,雕塑劲刮“雷人”风,引发关注。譬如河南偃师龙华欢乐园的“大背头弥勒佛”雕像就备受非议,该雕塑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却梳着大背头。当时,该公司发布通告道歉,并决定拆除。于是雕塑被盖上帆布,移走头部,“蒙羞退场”。然而,最近,“大背头弥勒佛”雕像经改建后搬迁至新址重新亮相,再次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吐槽。园方回应称,这尊雕塑是游乐园董事长为了纪念其父而造的,主要是为了传承企业文化、激励后人。
无独有偶,5月下旬,陈列在厦大艺术学院展厅的莫言等三尊裸体雕塑引来众多质疑。这三尊裸塑尺寸统一,高120厘米,均由树脂制成。面对质疑和嘲讽,雕塑作者、厦门大学大四学生孙德迎说,他想用人体雕塑来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理解,此前也创作过许多有道德评判的作品。这次,将莫言等三人裸塑在一起,是为了留下更多的空间让公众评判。其指导老师王卫认为,这份毕业设计是观念性的作品,不同于人物肖像。裸体雕塑在现当代艺术雕像创作中很常见,它是艺术家个人观点的表达,不抨击或丑化任何人。
与此同时,福建漳州碧湖生态园里展出的一件中学生舌吻雕塑,也引起了市民众多非议。这个名为《车站》的雕塑出自青年艺术家柳青之手,他说希望通过这座雕像引起家长及相关部门对这种社会现象的重视和警觉。
逆传统、大尺度的雕塑作品接二连三地出现,不断挑战着公众的承受能力。这到底是创作者自我炒作,赚取关注?还是传播者借机炒作,吸引眼球?现代雕塑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
分析:
雕塑应更多关注善良淳朴的东西
“雷人”雕塑无底线的炒作在受到网民围攻的同时,更被行家批判——艺术是审美,不是审丑,雕塑带给观众的不应该是猎奇感,而应该是美的享受。
就公共审美而言,雅俗共赏是一个基本原则。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曾就城市雕塑的创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唯美型的雕塑需要亲和力;激励型的雕塑需要震撼力;而区域标志型的雕塑是最难表达的,不能刻意,也不是越大越壮观就好。最好做到一目了然、回味无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他表示,城市雕塑是一个慢活,不能“大跃进”,毕竟,城市雕塑不是一般的建筑,它是精神的引导,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
对个体审美而言,藏家黄先生表示,雕塑应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深远的思考:“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觉,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其次,来自它的影像,也就是作品形体的总体轮廓。雕塑影像给人的感觉或是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这是形体影像传达出的信息之一,让人感受到作品的唯美和力量。”
同时,黄先生还认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人生活中华丽的东西过多,一些很淳朴的东西正在渐渐退出生活舞台,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所以雕塑作品应该更多地表达这些善良淳朴的东西。
反响:
当今藏家多爱唯美风格的雕塑
“雷人”雕塑不但被公众嘲讽,被行家批判,在艺术品市场上更是备受冷落,而唯美风格的雕塑才是市场的宠儿。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本地藏家偏好汉白玉雕塑,汉白玉在细节表达上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表现女性题材。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钟志源说:“无论是画廊还是拍卖会上,女性题材的雕塑都最受欢迎,收藏者普遍喜欢唯美的风格。”他透露,自己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走“唯美路线”:“这个市场,拓宽了大家对雕塑的认识。将来抽象风格的雕塑,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会被重新认识。”
尽管近几年雕塑市场风生水起,但价格和其他艺术品类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钟志源认为,雕塑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价格还在洼地,有一定的收藏人群,但总量不多。国际市场上,雕塑和绘画作品的价格几乎平起平坐,甚至更高。我相信,目前偏低的中国雕塑价格,以后会跟国际惯例接轨。”
一直关注雕塑市场的崔先生告诉记者:“几万元一件的雕塑作品,市场接受度最高。”目前,不少广东雕塑界比较活跃的雕塑家作品价格,已在6位数以上。对于很多藏家来说,名家雕塑赝品多是一大收藏难题。对此,钟志源建议藏家尽量少收藏铜雕,“石头造假的可能性很小,而铜质雕塑因为是铸造的,所以理论上有被复制的可能”。
【相关链接】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