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相容——论金石绘画的视觉精神 2013-06-09 16:24:4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马俊子
金石先生的作品在大气、潇洒的感觉中展现出一种英姿豪爽之气。画面在视觉上显得非常强烈而沉稳,空间、造型、构成、色彩和语言方式都与他所透露出的个人内在的性格极其符合。

金石先生的作品在大气、潇洒的感觉中展现出一种英姿豪爽之气。画面在视觉上显得非常强烈而沉稳,空间、造型、构成、色彩和语言方式都与他所透露出的个人内在的性格极其符合,刚烈、洗练、干净、利索而精准。整个作品充满魅力,透视出中国人所具有的一种外在气派和内秀的文人精神,富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和视觉的冲击力,传达出一种唯美的审美情趣,极具欣赏性和收藏价值。画面传达出他在当代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强势冲撞中产生出巨大的反弹力,与此同时,又积聚两者之所长的接纳态度。这增强了自我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体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判断力,故而彰显出博大的包容思想。金石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所滋生出的独特而强烈的眷恋、反思、挖掘与传承的意识,传达出他自在而为的艺术修养方式、价值考量与精神取向,同时,也体现出他外表刚烈狂热而内心温和、粗犷而又细腻、张扬而又内敛的双重性格。

作为曾经在寺院里有多年静心修炼的金石居士,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内心的修为过程有机自然地融为一体,也是进入意境的一种过程,这正是显密双修的可贵品行。他对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儒释道及佛教思想自有独到的见解,既练内功又练外功,又与艺术创作有机地联盟,这在艺术界的确是少有的鲜明个性。观其画,画如其人,人如其画,真是艺高人胆大。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他的名字极其吻合的肯定结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好斗,善斗,这既是他作为罗汉的一种精进拼搏精神,也是他作为僧侣居士而惩恶扬善的一种普度芸芸众生的举动。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界与浮华喧闹的人世间,在风云火爆的当代艺术大潮中与民族传统的经典艺术里,这两种世界交织在一起,而金石的内心世界却在这两种夹缝之中自然而然地求得一种稳定、均衡与慰藉。这些体现于他对生命的本质、对处事的态度、对佛法的参悟,都达到颇为精深的境界。让人在欣赏他的精彩作品的同时,必然更多地产生出对他刮目相看的几分崇敬感。

通常,金石的这些作品是在极度矛盾的绘画语言之中求得和谐统一,类似于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却又互补互行。在同一幅画面中,他让矛盾的语言双方发生冲撞斗争,然后又让它们冷却凝固下来,却富有一种流动、畅快的变化感。他运用兼工代写的表现方法,又把装饰性、版画味与绘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两组表现方式的融合,既强烈又柔和的感觉油然而生,处理得是那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而在这些矛盾的对比与转化的过程中,做到了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大有峰回路转之势,从而显露出一种精彩的戏剧效果。在画面中,大幅度而细微考究的色场分割,浓郁而沉稳的色彩对比,形成刺激而精准的视觉效果。再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和品味,那些微妙的色彩、线条、肌理、晕染、残缺、做旧等特殊表现手法的艺术化处理,技法高超,丰满、精微而活跃,充满奇思妙想。对于画面的细节,精心关照,无微不至,不遗余力地精雕细琢,力争做到狠而准。这些在画面中都形成一道非常耐人寻味的风景线。在惊叹之余,这些都无不让人佩服他的艺术表现的功底之精湛,佩服他对待艺术创作的虔诚态度,犹如修行一般的一丝不苟。加之对精、气、神进行演绎变化之后,注入对画面的控制和对形象的塑造之中,使得气韵非凡,异常生动,趣味十足,让画面更加彰显出强势的张力、人文的神采和审美的风韵。

目前,金石的这些作品大体可分为《大象无形系列》、《面具系列》、《敦煌系列》、《中国新娘系列》和《中国历史故事系列》等五大系列。其作品多次参加中日韩、美国艾克姆艺术馆、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等艺术交流展,以及参加一些国家的大使馆、领事馆、星级酒店和宾馆的邀请展。多年来,其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一直深受观众、藏家、专家的广泛喜爱和高度的称赞,一直深受国内外艺术界、机构与藏家的追捧,并被多个国家、机构和藏家所珍藏。《面具系列》以戏剧脸谱为主而演绎创作,被美国藏家尊称为“东方歌剧”。作为在中国佛教圣地四川修炼的金石居士,法号广锦,是全国十大高僧释济尘尊长的闭门护法弟子。其画作《研经图之三》,是为其上师释济尘大和尚再版的《洪武南藏经》而创作的杰作,还有《禅悟》这两件经典作品,早已被法国领事馆作为永久性的收藏。《研经图之二》被中国外经司收藏。《西方三圣——观世音》,被中华台北旅游局收藏。《老子施道图》被德国西门子公司收藏。金石的典型特点之一:以画参佛,以画弘法。其宗教题材的作品在交流展览和被收藏的过程中,传播着文化艺术也就传播着佛音。他被佛教协会和其上师释济尘大和尚封为“沉思罗汉”,而这一特殊身份就为他创设了侍奉佛主和菩萨的天职,绘制菩萨像和完善菩萨造型,进而弘扬佛法这就成为他的一种必然的修行。

《敦煌系列》重新诠释了敦煌文化的辉煌,画面中的飞天和菩萨仪态优美,衣纹飘逸,举止大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透露出一种富丽、高贵、宽容与温和的气质。再现了人与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安慰着芸芸众生的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其世间女性,均以菩萨幻化为原型,表现了中国女性的善良、勤劳、智慧与包容的传统美德。

在金石的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浑然天成中呈现出几种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多种视觉力度与精神取向的综合感官效果,这些都是其他艺术家所难以企及的突出的视觉特点,展现出一种追求艺术的奉献精神,唯美而向上。

其视觉特点之一,就是把画面概括为精炼的黑白灰三大层次。

画面对黑白灰色度在画面的分布、概括、对比和掌控,使得形象充满一定的装饰趣味,又不失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感。那些本来难以和谐的黑与白的超八度的色阶并置搭配在一起,巧妙地形成强烈的对比,犹如超重低音与超高音跳跃同构的交响乐,富有低沉浑厚与清亮明晰的音域大跨度和覆盖面,从而让画面仿佛播放出明朗、响亮、果敢而厚重的视觉与音响交相辉映的音像效果。而在这些黑与白的大跨度对比中,间或有微妙的中间明度的颜色(或灰色或其它颜色)在其中一带而过,使画面多出一个过度层次,尽显出色泽的丰富与滋润。在画面中,那些黑白灰并不显得沉闷,浓郁而厚重的黑色,黑色黑是黑黑的带宝石色,灰色灰的沉稳、温和而透气,白色亮白清脆而不苍弱。

其视觉特点之二,就是运用肯定、有力、娴熟而流畅的线条。

那些是一种精准的铁线描,犹如镶嵌在画面与形体之中的一缕缕天然的青丝,充满弹性的质感,发出清脆的声音,放射出幽幽的黑色金属光泽,熠熠生辉。在画面中,那些游动如蛇的线条,既是物象与物象之间的间隔、分离与区划,又是造型的一种有效的语言与手段。线条与线条之间,或密集不透一丝风一丝气,或疏散开朗,或含蓄留白,或隐约附着些许色彩,或晕化罩染,或有几分笔痕轻轻扫过,把线与形体之间处理得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其视觉特点之三,就是画面的大块色域的堆积与分割。

这些在综合中国画、民间年画、套色剪纸、木刻版画、西洋绘画、装饰绘画、设计艺术等艺术种类的板式构成中,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整合,又把重心的力道轻松地分散开去,得出明确、肯定而有力的布局。这些都很吸引人的眼球,形成突破人的视线的第一道关口。

其视觉特点之四,就是对画面的强烈的水墨趣味与情结。

作为早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国画专业的金石,其作品颇有水墨情结,这也是作为中国人所具有的极强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识。而他用水来调兑丙烯颜料,以中国特有的墨色感觉来构成画面的独特创作方式,无疑使作品在突出的当代性气息中又滋生出一份观念意蕴的玄机。在大片色域中,时有颜料自然流淌与浸润的痕迹,确定与不确定的水和颜料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变化丰富,妙趣天成,形成等同于水墨画一样的效果,同时,又增添了油画般滋润的色调和色彩的厚重层次。这些画面上对综合性的语言运用自如,在顺其自然的变化和韵味上,彰显出对“道法自然”的感悟,创造出新型的形式美因素。他把中国画里运用在宣纸上的水与墨的泼墨、破墨、冲撞、互混、渗透、过度等手法自然移植到画布上,从而形成气韵生动的水墨韵味和氤氲气势,传达出中国人对水墨绘画的情有独钟的爱恋情结。

其视觉特点之五,就是对画面的肌理灵活处理。

在发现自然界的天然综合材料与颜料相结合的这些媒介物并对其充分而奇妙的运用过程中,金石不仅找到了绘画的新感觉,也获得了绘画创作的过程与表现新感觉新认知的高度统一。厚薄相间的肌理在确定与不确定之中跃然凸出于画面上,增添了画面材质的温暖与亲切感,增添了浑然天成的自然属性,如浮雕一般凹凸不平有可触摸感。这些肌理附着在绘画的形体中,同绘画的形式构成天然的协调,把自然的变化、变幻和不确定性凝固在艺术作品中,层层叠叠的,丰富了画面的坚实质感与感人的表现力。然而,肌理又被掩藏在笔墨的色域里,远看显得似有似无,妙趣横生,近看却又历历在目。在把肌理和绘画的对比与融合过程中,又增加了画面的艺术语言的视觉张力,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到精神振奋的力量,而充满欣慰感与满足感。同时,让人感觉到一种充实、雄浑与厚重的创新意识,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相关阅读】

“五车八斗”金石个展

“昭君出塞”金石最新力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