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琛:中国当代艺术的模样 2013-06-17 14:09:15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徐琛
人们普遍停留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不成熟”的“杂陈“的“暧昧”的含混的观念之中。人们的情感,观念与审美意识都停留于此初级阶段,并没有完全实现“整体现代性”和整体的社会变革。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还是处于主流?

在中国整个社会结构中,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期,是工业革命的阶段,而中国大部分人的观念属于来自农民阶级,但他们同时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绝大部分人的观念,尚未脱离农耕文明阶段的习惯和恶俗,“酱缸”文化孕育下的一代代子民,迷信愚昧和麻木,将封建制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各种腐朽产物,当作信奉的教条和唯一的价值标准,一切违反家长意志和主流话语的行为思想与言论,都被当作异类和被非议的对象,加以排斥,扼杀和绝对地唾弃。

人们普遍停留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不成熟”的“杂陈“的“暧昧”的含混的观念之中。人们的情感,观念与审美意识都停留于此初级阶段,并没有完全实现“整体现代性”和整体的社会变革。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还是处于主流?而不是“非主流的当代”,那完全是由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习惯和视觉要求,不能简单化地依据西方现代主义理论,来粗暴地加以改良和变革,必须理解和顺从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地滋养和文化吸纳力,消化和吸收来自西方的艺术语言架构和艺术体系,来传递出属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情感。

一,“写实主义”进入当代了吗?

在西方,“写实主义”早已经是属于过去的时代潮流。19世纪后半叶的艺术革命,已经将印象派,象征主义等引向现代主义的进程之中,其后的现代主义,诸如野兽派,达达主义,立体派等,将现代艺术引入一种科学的理性的辨析方向之中。

西方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已经进入社会整体系统的重新建构之中,社会公民意志和社会民主风气,远远地超越中国君主独裁和帝王统治的一元化封闭和单调的自闭性。西方公民更多地具有社会公众意识,具有社会法律观念,具有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而同时期的中国社会,还处于意识形态严重割裂,等级差异和精神与人格分裂的初级阶段,人的奴性,媚俗性和非自由意志,统辖着每一个生活在由桎梏的封建制转承过来的价值体系判断之中。一切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之属,都被称之为“异族”,“异类”,成为被唾弃和被谩骂的对象。而西方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则更多地追求民主法制和制度健全,追求人格完善和心灵纯净等人性的价值标准。

当下境遇中,当代艺术发展应确立怎样的话语体系,价值判断标准?是追求民族文脉的延续,还是在艺术语言的多元分流格局中,达成一种语言的共识或规范?或者,在无论怎样的前提下,确立多种价值标准,来判断或者解读多种艺术语言的价值?而“纯化艺术语言”则作为一种目标或策略,探究着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和观念的突破点。当今时代,如何从掌握艺术语言的意义层面来认定“艺术家”的身份,则成为首要的语义词,关键词和多义词。

以“后现代”文化为体征的当代艺术,构成和渗透进入整体的中国社会文化与生活之中。后现代主义的绝对差异原则,助长了“随便怎么办”,“你想怎么办?”“怎么办都行”的任意妄为的态度,艺术在“无止境”的消解和人为的“制造错误”和过失中强化着“谬误推理”的症候,艺术越来越无法判断和解读,依照此种逻辑下去,艺术的结局要么完蛋,要么死亡,要么埋葬掉它——以消解为策略的解构主义,使得虚无主义弥漫天下。

【相关阅读】

徐琛: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

艺术原本的模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