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唐炬的终极收藏 2013-06-18 11:29:33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王涛|
唐炬,中国当代重要收藏家。他有着一套清晰的收藏体系,那就是收藏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实力派画家在1980—2000年期间创作的典型性的重要作品。其中精品的数量接近他初步计划的100件,这些都将是他未来美术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银行VS唐炬

艺术银行=ARTBANK唐炬=唐

ARTBANK:您在收藏作品的时候会去考虑艺术家的身份吗?

唐:有考虑,因为中国这一百年的架上绘画历史中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这必定要做一些深入的了解才能熟悉整个轨迹,比如他们在全国性展览里面获得什么样的奖项,包括艺术的面貌和特点.但是也有一些年轻的画家并不了解的,偶然看到作品会眼前一亮,特别打动我,我也会拥有一些这样的作品。

ARTBANK:您拍的最高的一件作品多少钱?

唐:二千多万,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之一》。因为我的系统里边需要,它在中国架上绘画这段历史里面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能出现也是一种很难得的机会,所以我不愿意错过。

ARTBANK:如果实际成交价格比心理价位低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唐:当然高兴,但这种高兴并不是因为省了多少钱,只是觉得能拥有它了,而且艺术品也没有一个价格标准。艺术品毕竟不是量产的工业品,它的唯一性决定了价格没有标准,如果两个人志在必得可能会出一个天价,但未必是它的合理价值。重要的是你如何拥有它,这是问题。

ARTBANK:您收藏的过程会在乎所谓的国际趋势吗?

唐:我不太关注所谓国际的潮流、趋势,我甚至有点儿反其道而行之,我总觉得所谓的国际潮流从根本上有点儿放弃绘画,只是追求表面上的一些形式的变化。比如说达明·赫斯特之类的,我就没有办法从心里去接受,我觉得他可以存在,但是不能把那个作为一种未来的趋势或者代表一种最新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甚至觉得有点儿欺骗的感觉。

ARTBANK:您自己有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吗?

唐:也有,但是数量非常小,因为并没有成系统地去收藏,只是很偶然地拥有那么几件而已,因为一个人的能量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目前的定位就是把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实力派做得更加丰满、更加有力量,然后用三、五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殿堂,把他们放进去。

ARTBANK:您自己有特别喜欢的收藏家吗?觉得他的收藏理念是比较值得推崇的?

唐:其实王薇夫妇挺了不起的,他们现在已经有一个非常大气的从中国古代书画到红色经典,到现代架上绘画的收藏系统,我觉得真的是非常了不起,我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佩服、一种赞叹。

ARTBANK:您家里雕塑也不少,这方面也是收藏重点吗?

唐:雕塑我没有太下工夫去梳理,就是碰到喜欢的艺术家会持续地买他们系列的作品,像魏小明、王伟都有,向京的也有几件。

ARTBANK:您喜欢亲自去拍卖现场还是电话委托?
唐:都有。如果有时间我还是会去看的,尤其如果大家都觉得市场低迷、信心不足的时候,我觉得我去现场会给人带来一些正面的力量,可能也会带动一下大家的信心,好的作品还是应该有人去捧场的。

ARTBANK:您有没有想过和艺术家本人直接来购买?

唐:很少,极少,因为我买的还是他们之前的重要的代表作,但是这样的作品在他们手里的几乎是很少。我不太喜欢直接找艺术家,一方面现在好的艺术家肯定都有机构,有合作者,挖人墙脚也不合适;另外就算是没有合作,直接找艺术家谈价格也很没劲。更主要的是他们新画的画我未必喜欢。

ARTBANK:您对刚刚进入收藏领域的藏家有什么建议?

唐:有些人可能算不上藏家,只是对这个感兴趣,有的通过朋友找到我,我倒是很用心地去接待他们。但是我一般不跟他们讲哪幅画怎么样值钱,我建议多看作品,通过看画去了解艺术家的来龙去脉,找跟你的眼睛、跟你的心灵能够有触动和反应的作品。我不希望他们莽撞地进来,直奔投资、回报,那些都不太靠谱。

ARTBANK:您自己有担心过现在收藏市场低迷的状况吗?

唐:我从来没有介意过市场的起起落落,我只是在寻找我需要的作品。当然我也是在进行一种梳理,我觉得市场低潮的时候我反而会代价小点买作品;市场高涨的时候,我可以将一些作品进行一种流通,换回来一些子弹,高涨的市场也会对我的梳理带来一些好处。

ARTBANK:如果您自己未来要做美术馆,在面积和选址上有初期的规划吗?

唐:第一步我会先把内容通过努力让它更加丰满,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然后我会出一本画册;再策划一个巡展,可能北京、上海甚至香港或者欧洲、美国做一个巡展,把中国这一部分艺术家的力量先传递出去;有可能会选某一个公园的角落做美术馆,国外很多不错的美术馆都是在公园里,我也不需要它的所有权,只给我提供一个地方就行,因为我这些作品也是奉献出来的,虽然我并不想高调地捐出来,但是我希望这些作品永远在一个殿堂里存续下去;另外有一个学术交流的空间。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