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左手文学右手绘画 2013-06-19 09:41:36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顾博
美籍华人刘墉是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却不知他也是极早就成名的画家。6月1日,刘墉以“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为题展开主题演讲,拉开匡时拍卖艺术体验季——博物志的序幕。

刘墉

美籍华人刘墉是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却不知他也是极早就成名的画家。6月1日,刘墉以“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为题展开主题演讲,拉开匡时拍卖艺术体验季——博物志的序幕。在随后接受记者专访时,刘墉表示,现在的中国画在传承中少了精神。

成长

捣蛋孩子成全能冠军

在作家的光环下,刘墉的画家身份鲜有人知,但刘墉却是真正的科班出身画家。刘墉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28岁成为美国美术馆驻馆艺术家,他也是美国水墨画学会的全权评审。没以写作成名前,他还曾担任过高中美术老师。在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刘墉全新珍藏作品集中,包括《萤窗小语》等7本书的封面用的都是他自己的画作。

刘墉以才子名世,诗书画艺皆擅,堪称全能选手,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题材囊括山水、花鸟、草木、民俗等。“我从幼稚园就开始画画,我高中的美术老师说我捣蛋,因为老师教的我都会,老师总是让我去课堂外面。”刘墉说。正是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让他通晓了很多领域,包括数学、摄影、音乐等。难道刘墉就没有不了解的领域吗?刘墉想了几秒钟:“还真没有。”

创作

诗画融通自有我在

刘墉每天起床想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天到底是要写文章还是画画,到了晚上他一定会抱怨今天写了文章没有画画,或者是画画了没有写文章。但是同一天又写了文章又画了画,刘墉又觉得那不是自己了。

刘墉将文学与绘画通过自己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他喜欢用诗来解画,用画来读诗,他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电影的分镜头剖析,从而形成一幅幅水墨画,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讲述给听众。

书画同源,这是刘墉对自己文学与绘画结合的简单的总结。正如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所讲:笔墨不墨,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你觉得我原来要这么画不对,我这么画觉得很好的,那样子的常常是神来之笔。”刘墉说。

无意“吹出”新技法

在刘墉2013年的新作中,他给新作一个新的故事:“这张画里有三对情侣,其中一对中的小姐正梳妆,笑问檀郎:画眉深浅入时无?”

刘墉的画也不同于普通的画,在创作的方法中也更显性情。有时候,刘墉会将画布铺在花园里,带着一塑料袋的墨跑到楼上,再将塑料袋抛到画布上,用重力自由挥洒出泼墨的效果;他用数学坐标轴的方式画画,分割出画面构图的黄金比例;山水作品中刘墉放弃用喷枪,把纸弄皱,用一根L形的吸管一点点吹,吹的时候他想象呼吸是画笔,吹出了独创的梦山水画法。在这些近似玩乐的创作中,刘墉用其独特的方法阐释另一种绘画的乐趣。在这些作品中,传递出他对绘画的爱。

市场

随性创作引藏家追捧

2007年起,刘墉的画作已经进入苏富比[微博]开始拍卖,至今已取得百万元的拍卖成绩。此次,刘墉的作品首次到大陆参与拍卖,在匡时春拍中,刘墉的画作取得了32.2万至44.9万不等的成绩。

刘墉此次带到大陆的作品包括其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重要现代水墨作品、“梦山水”的早期代表作《晚山》、表现经典月色题材的《明月松间照》等。

“二战集中营中,有人会用极其有限的食物去换碳笔,这种人是很值得尊敬的,是难能可贵的。艺术家画画的理由不是好卖不好卖,应该画的是看到的美和有魅力的心灵。”刘墉说。刘墉的书非常畅销,现在他的画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刘墉对一切则很淡然,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喜欢的事情,没想到就很受欢迎。

话语录

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会给别人说不出美好的感觉。

其实画不一定画得像,就苏东坡而言,画不一定要画得像,其实画得不像说不定还更好一点。

中国人说,绘画如果不学古人好像就是夜里面走路没有蜡烛,就没有途径可以入。

幸福的人帮助不幸福的人,有钱人帮助艺术家,这些都是社会责任。

传承

继承传统不能抛弃精神

在研究历代皴法和从事教学工作时,刘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画的传递中只有符号,而没了精神。“老师把他的老师教给他的那些符号教给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又把学到的符号教给下面的学生,而没有传递精神,这就是中国绘画比较容易产生的问题。”刘墉说。

科学家经常在实验中发现惊喜,刘墉则是在生活中发现惊喜。有一次,刘墉画完一张画之后摆地上,第二天起来再看那幅画,发现很多点在上面,原来有老鼠踩过那幅画。当这幅画拿出去后,很多人都说风格不一样,属于点描派。此时,刘墉才明白,皴法的名字不是乱起的,鼠足点正是古人将生活与绘画的结合,由此他也更加明白了画画不是临摹,而是学习溯源。

“当我们总是在临摹从上一代教给下一代的时候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不努力的一些学生很可能画麻雀跟画山鸡还有大雁是同样的笔画,但是他们的笔法是不一样的,从地面如果看那些老鹰他的羽毛是岔开的,野鸡翅膀的羽毛不会岔开的。所以我是追根究底,包括鸟的爪子、嘴这些。”刘墉说。

中国绘画的演进是有传承的,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传统精神,通过皴法的演变,让画家可以理解更多为什么要这样画,而不是简单的临摹,这也是刘墉为什么要热衷于研究皴法的演变,他正是从皴法的演变中延续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走起路来不像王维

60有余的刘墉还像个孩子一样,喜欢新奇的事物,随时都能量100分。在演讲前,他三两步跨上讲台,然后进入他演讲家的角色。在记者对他的独家专访中,刘墉与在讲台上的形象略有不同,温文尔雅,只有在讲到绘画的时候,他才会情不自禁地运用肢体语言。刘墉很喜欢用古诗对作品做注释,他也会自己写诗作为自己作品的题跋,古人中他很喜欢石涛、唐寅、八大,诗人中他经常会提到王维。在出门乘电梯时,他快步如飞,还不时提醒跟在后面的我们:“我走得很快,你们可能跟不上。”等电梯的时候,他突然说了一句:“王维可不是像我这样走路的呀。”

【相关阅读】

刘墉分享"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

北京匡时:刘墉、雪珥、白谦慎、何国庆联袂演绎“博物志”

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匡时艺术体验季推出刘墉专题讲座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