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讲究神韵之美。工笔画以精谨细腻的笔法刻画事物,工细逼真,呼之欲出;写意画则用简练概括的笔法描绘事物,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一个精雕细刻,一个“轻描淡写”,将中国画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许多人欣赏工笔画严谨的造型和有序的绘制过程,以为工笔画注重写实,而简约率意的写意风格似乎与缜密细微的工笔画格格不入;更有人认为工笔画不可能存在写意性,因为写实偏于客观再现,而写意侧重主观表现。那么写意画是否与工笔画是一对矛盾体呢?
6月9日,记者在我省著名女画家谢晓虹的画室中与她聊及工笔与写意的迷思,这位正在汉口花园道的艺元空间举办画展“妍手慧心——谢晓虹·朱雅梅作品展”的画家,以其自身的工笔与写意创作,很好地阐释了其中的审美问题——工笔画也讲究意境的营造,写意同样注重细节的刻画。
突破传统
让工笔成为带写意性的诗意创造
谢晓虹自认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她的工笔作品。试观谢晓虹的工笔画作《穆柯寨》,似乎并没有传统工笔画的写实,也没有过多的色彩渲染,而更似萧条淡泊的文人画之境。她自己也称“我的工笔作品带有很强的写意色彩”,如这一作品中,场景的描述被混沌的墨色取代,情节的铺陈让渡于人物的神态。
而《鲁迅与史沫特莱》这一工笔作品,更突显着“谢晓虹式”的处理手法。她摆脱了传统工笔平面化的绘画手法、造型手段,用大排刷以写意的状态做减法处理,在墨色变幻的光影间表现了古典的美学氛围。黄棕色的色调传递着久远深沉的气息,强调了虚实关系,营造出整幅作品飘忽、不确定的影像质感与时光感,跳脱出传统中国画的视觉经验”,显然让观者在“过去”“现时”,“永恒”“缺失”这几种情绪中游走、摆荡。
正如谢晓虹所说:“传统意义上的工笔语言已不能满足作品的审美需要,突破工笔画的传统经验,在反复的‘破’与‘立’间,形成厚重的视觉语言,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情绪为脉
将工笔审美转换至写意视觉
在表现方法上,工笔画讲究工整细腻,讲究三矾九染,不露笔痕,例如唐代的《簪花仕女图》等。写意画讲究笔墨意趣,注重表现画家的思想情感,追求笔墨效果,落墨为格。比如八大山人朱耷的《荷花水禽图轴》,齐白石的虾等都是写意的。
谢晓虹说:“我有一批写意作品,得到了非常多都市白领的喜欢。”其中,《画堂锦绣》便是代表。这些作品中的古典仕女,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表意与指代的符号,她们也许是《红楼梦》中端庄秀丽的十二钗,也许是李清照词曲中凝重感怀的旧式才女,又或许是张爱玲小说里苍凉却兀自美丽着的布尔乔亚女人。
这类作品中频繁出现屏风、香炉、折扇、砚台、围棋、横笛、几榻等陈设,一下就将观者拉进斑驳旧影之中。谢晓虹说:“我的写意作品与工笔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就表现在其中,对时间的兴趣、对过往风情的留恋,这些情绪的一致性。”她将审美要求转换到写意的视觉体系中,运用了工笔的色调,让写意画的背景也厚重起来。
形式的准确决定作品主题表达的准确,表现的体裁是基于绘画内容而改变的。谢晓虹的写意画不仅能表现意象中的图景,更能展现现实主义的画面。如她的《杜鹃花开》一作,便是神农架农民耕种实景的再现。画中的老农、农家女在似与非似之间,然而状态质朴,勃勃生机扑面而来,真正营造了气韵生动的局面。
中国绘画总体上有着一种写意的精神,哪怕绘画的表现手段不同,其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致的。在同一画家的工笔与写意作品比照中,流露出的一脉相承的意趣追求,本身就值得玩味。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