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文史馆收藏有蒙寿芝、经亨颐在1933年合画的《竹菊图》,是赠予于右任的秘书李祥麟的。经亨颐曾任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工书善画,与于右任交往甚为密切。1928年冬经亨颐、于右任在上海发起组织“寒之友社”, 经亨颐任社长,何香凝、陈树人、黄宾虹、张大千、丰子恺等名家为社员。每逢雅集,赋诗作画,极一时之盛。1932年,上海友声文艺社刊印的于右任书法集《右任墨缘》的封面就是经亨颐题的签。蒙寿芝经常参加“寒之友社”的翰墨雅集活动,时常与经亨颐切磋,故此幅《竹菊图》虽笔墨各有特色,却又一片和谐。
钱化佛和于右任同为国民党元老,民国成立,钱化佛急流勇退,避谢一切官职解甲返沪,专绘佛像,取“万佛楼”为其室名,所绘佛像栩栩如生。陈存仁在其回忆录《银元时代的生活史》中,载有于右任为报一青楼女子在他反清困厄之际收留之恩,携钱化佛、陈存仁去故地寻访,曾被“狗仔队”曝光的事。于此可见于、钱相交之非同一般。蒙寿芝为于右任义兄,和钱化佛亦过往频繁。钱化佛曾组织“艺乘书画社”, 蒙寿芝参与其间。1933年钱化佛过寿,蒙寿芝作蔬果一幅为钱化佛贺寿。
另一位擅画佛教人物的王一亭(名震,字一亭),曾任商务买办,加入同盟会,资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1910年10月,于右任在王一亭的资助下创刊《民立报》。王一亭曾为于右任画像一幅。1915年于右任作七绝二首,标题为“题王一亭为余画像”。王一亭早年师从任伯年学画,与吴昌硕并称清末民初画坛“海上双璧”。王一亭笃信佛教,曾任中国佛教会执行委员兼常委,上海佛学书局董事长,并积极致力于慈善事业。由于于右任的关系,蒙寿芝与王一亭亦交之颇深。蒙寿芝晚年信奉佛教,投于印光法师门下,自号“邋遢僧”。印光法师是陕西合阳人,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深远的大德高僧之一,人称“弘一似水,印光如山”。 1930年,蒙寿芝书《妙法莲华经》二卷,王一亭为之绘观音立像,落款:“庚午冬初,佛弟子王震敬写。”又书“度一切苦厄”一帧,落款 “王震敬书”。蒙寿芝在卷末题记曰:“……录成二本以一本赠张镜吾兄,请其就正于法师。法师校阅题识后携归见示,喜曰:吾二人居海上,毫无他长,不知何因得与法师、一亭、右任、镜吾诸先生结此一桩佛缘,亦人生乐事也。”由此可见蒙寿芝与王一亭的熟悉程度。王一亭当时的社会地位极高,无论在商界、政坛、佛教界、书画界、社会慈善事业上都举足轻重,在当时的上海艺坛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1931年秋赴东京参加“中日美术书画联合会”的中国书画代表团,团长就是王一亭,成员有张大千、张善孖、黄宾虹、钱瘦铁、孙雪泥、阎甘园等20人。而其中的陕西蓝田人阎甘园是代表团中唯一的西北籍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