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甘园1929年从南京移居上海,加入南社。1933年,64岁的蒙寿芝为阎甘园作山水册页,取龚贤积墨法,纯用水墨,画得厚重华滋。幅幅题跋,多为画论,下款为“为甘园老友作”“甘园仁弟以为然否”,于此可以看到蒙寿芝与阎甘园的交往。
蒙寿芝在手书《妙法莲华经》卷末题记中提到的张镜吾(1882~1956年)乃陕西澄城人,蒙寿芝故里大荔县与澄城县相邻,民国以前都属同州府。张镜吾系儒商,民国时期经商上海、苏州等地,兴办地方教育,造福桑梓,颇负声望。张镜吾之母逝世3周年时,蒙寿芝为张母王太孺人之像书像赞,书像赞者还有张凤翙、于右任、茹欲立、印光法师等诸多名家。蒙寿芝与张镜吾交往甚深,不但为张镜吾之母书像赞、绘山水,而且为张镜吾手书《王太孺人懿行述》。
辛亥革命元老尚镇圭,1923年闻曹锟就总统职,愤极失音,10月19日肝病突发,逝于上海,终年48岁。11月10日在上海举行追悼大会,孙中山特题“正气浩然”四字。蒙寿芝与尚镇圭同为大荔人,有同乡之谊,《尚镇圭墓志铭》由蒙寿芝书写,楷书写得瘦硬劲健,既工稳又飞动。
蒙寿芝在上海交游甚广,与朱文侯、陈师曾、曾熙、徐羡云等都有交往。陈师曾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蒙寿芝与陈师曾曾合作《花枝双禽》一幅,蒙寿芝画树、陈师曾添画小鸟两只。画面上有二人题款,蒙寿芝款为:“似花非花,是树莫名,乱点飞抹,竟成画图,后之览此图者,当发仁人天耳。邋遢僧写此图时床已妥,将眠写之,是戏笔耳。”陈师曾款为:“小鸟二只,是日与寿翁同榻剪烛,戏写之。师曾陈衡恪。”从两人的题款上看,此画系二人当夜同榻就寝前所作,由此可见二人的谙熟程度。蒙寿芝于沪上广交名家圣手,深受海派影响,于书于画,如琢如磨,砥砺不已,逐渐融合南北派风格,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名噪沪上。
蒙寿芝潜心书画,一心学佛,也并非不闻世事,而是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民国18年(1929年)前后,陕西连年大旱,关中、汉中50余县霍乱横行,凡树叶、树皮、草根之类俱将被人食尽,死者载道。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3年大荒中饿死、病死者300多万,流离失所者60多万,这便是历史上令人震惊的“民国十八年年馑”。1929年的大荔县,“秋禾为洛水淹没殆尽,死亡相继,设粥厂11处,仅容4000人,待赈饥民7万人以上。”在上海的蒙寿芝得悉这一惨状,哀恸不已,遂发起陕灾书画助赈会,呼吁赈灾。1929年7月19日,蒙寿芝与曾熙发起陕灾书画助赈会在宁波同乡会开幕。1928年7月26日《申报》报道:“陕西灾情奇重,饿殍载道,惨不忍睹。旅沪陕人蒙寿芝等爰有陕灾书画助赈会之发起,赞助画家有曾熙、伊立勋、王一亭、谢公展等20余人,参与画家有邓春澍、陈树人、马公愚、于右任、张大千、张善孖、吴青霞、李秋君等百余人。”蒙寿芝又在南京、上海举办书画展,将义卖所得全部捐赠赈灾。8年后蒙寿芝去世,于右任于悼词中赞之曰:“惠被关中,泽施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