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廷:薛松新美学的创造者 2013-06-19 17:36:0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耀杰整理
这是第二次参加薛松作品研讨会,两年前在上海参加过一次,因为我本职专业是做西方近现代史研究的,也是从这个角度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相对来说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脉络比较清晰,因此今天我就从这个角度对薛松的创作做一个自己的解读。

这是第二次参加薛松作品研讨会,两年前在上海参加过一次,因为我本职专业是做西方近现代史研究的,也是从这个角度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相对来说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脉络比较清晰,因此今天我就从这个角度对薛松的创作做一个自己的解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艺术史的角度,这种拼贴的挪用,刚才大家说到的波谱艺术,已经发生了一个转化,我们知道现成品艺术产生的初衷是反美学的,经过了波谱艺术,当代的拼贴艺术发生了一个本质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什么呢?现成品艺术已经由反美学变成了新的美术,这是艺术史逻辑自身的变化,这种历史纬度是非常重要,只有对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细微的变化进行确认,这个艺术家才有艺术史的意义。薛松这种作品的意义,它是契合了这种由反美学变成了新美学。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波谱艺术时期,那些大家的作品没有进行工笔画的处理,非常粗糙,它不是给你观看,是给你思考,它提供一个观点给你,到薛松这里既是观念的,又是可以欣赏的,让你可以面对它,薛松不仅如此,那个现成品在功能上发生了变化,我们传统的拼贴法就是图象本身,但是在薛松这里,他的图象也发生了变化,他是用一种图象制作图象,那个制作图象跟制作图象的材料和他图象呈现材料之间不一定是统一。我们看到他的绘画,全是由拼贴材料制成,但是和最后的拼贴材料是有差异,我觉得薛松是把现成品的挪用和拼贴技术用到极致的一个艺术家。我们在当代艺术界里还没有这么一个艺术家完完全全用拼贴材料进行创作,所以拼贴成了它的杜门绝技,也是它全部的艺术语汇。还有刚才大家强调,那精制的工艺性,它是经过精心的制作,还有一种在现成品材料之外还有绘画,我们说的是透明材料,使得它的画面非常华丽,这是之前的拼贴画没有的。大家用文化波谱的概念来界定薛松的作品,应该是准确的,是在这个范畴里面,我觉得更确切的概念是观念具象艺术。

第二,现在进入他作品含义。此次展览主题碎片时代,这个名字特别准确,它确确实实是碎片时代文化景观,这种碎片化不仅仅是文化,包括彭老师提到的人的精神碎片,整个这样一个现代世界和文化世界,从薛松绘画得到了真实的体现。还有它呈现出来的景观,有一种万花筒般的感觉,我们很难想像三十年前会有这样一种丰富的图象,因为我们现在确实是处在古今中外,所有图象冲击,爆炸的时代,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景观,我们上网也好,从电视上看也好,古今中外没有界限,同时冲击了我们的视野,当然它这里面还有最深刻的含义,就是它反映这个碎片文化时代带来的精神的漂泊。我们中国人是精神的漂泊者和文化的流浪者,我们已经没有根了,但是在薛松作品中,他的情调确实是非常严肃和庄重的,对当今文化来说,一方面是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这是两种力量对比的结果。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