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葳:从性质上说蔡广斌先生的绘画是用水墨材料在描绘照片,这是对他作品性质的一个定义;从艺术史上看摄影和绘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紧张的,最早的时候产生摄影,摄影方式是模仿绘画称作“画意摄影”,有绘画意境的摄影,中国也有,像朗静山,他是用正好和蔡广斌先生的绘画相反,他是用照片的方式拍摄一种中国画式水墨的意境,正好相反,后来这个东西还影响到印象派的画家,比如德加或者是马奈的一些绘画当中都可以发现这样的因素,非常明显,他们的绘画从来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非常临时性的状态,比如夹着烟头或者正在扔烟头,这种状态如果不是通过绘画记录或者通过肉眼观察基本不会记录下来,这是绘画和摄影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很紧张的关系,到后来变成绘画模仿摄影,蔡广斌先生的绘画当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虽然今天是一个图像的时代,我们可以好像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用绘画去画照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与此同时实际上也可以选择用绘画去画不是照片的东西,所以这里就需要给出一个理由,为什么要去画照片。而且是用的水墨的语言方式,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有意义的问题。
之前我想谈的问题是技术问题,刚才春晓也谈到,技术问题并不是说直接相关的,但是我想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也许老的相机也可以推进到一个手臂的距离来拍摄,这是可以做到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而在于我们能不能想得到。那个时候之所以没有那么做是因为想不到,而是因为能做到。因为今天技术的发展,摄像机被安装在手机上,使得我们被迫地进行这种行为,因为不可能放得很远,以前也有自拍,但都是放得远远的,放在凳子上或者一个别的东西上边拍照的人摁下开门有十几秒自拍时间可以跳到合影当中来的一种方式,现在相机使得你被迫进行一臂之距离的拍摄,而且是及时性的拍摄,这种东西决定了照片画幅的大小、构图。
春晓刚才还谈到一个问题集体意识对审美的控制,我觉得也是这样,我们无法逃脱这样一种集体审美的控制,比如刚才谈到45度角或者是噘着嘴,弄一个什么样的眼睛是我们都无法逃脱的,我想说的是我重视的个人性恰恰不是审美的集体性,因为蔡广斌先生刚才也谈到这些照片审美的样式是集体主义的,被社会所规定的,这样一种方式是90后的方式,那样一种方式是80后的方式,实际上是被决定的,我所强调的个体性并不是拍出来的结果,而是他所进行的拍摄的行为,就是社会对我们的控制使我们不断地忙于应付那些机制而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这个过程当中是丧失了主体性,我想拍摄行为为什么说它有意义,是因为他是重新寻找自我,找回自己主体性的方式,至于拍出来的样式对于别人没有意义,只对他个人有意义,照片的传播,手机像素很高,拍出来不比专业相机质量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素仍然还低,依然有技术问题在里边,因为带宽有限,虽然发展到3G时代,当你们发微博、微信或者美图秀秀会主动对你的照片进行压缩,因为只有压缩照片才可以在网上传播,太大不能传播,比如打开论坛照片有10兆可能看都不会看,也许只有500K迅速打开,也能够在网络上通过现有带宽的技术传播,太高无法传播,受制于技术主动压迫使照片像素变得很低,当我们放大的时候无法看清楚,放大的时候会看到位图点状的状态,我把它称之为低技术,以前强调摄影都是高技术,精度高,而且有的时候我们的摄影会主动地模仿低技术,就像在音乐里边同样出现以前强调高保真,摇滚乐有低保真是同样一个道理,变成另外一种审美,这种低像素的美学包括LOMO相机的出现是低技术的相机美学,正是这种低技术的美学使得水墨画语言能够与之呼应,因为都是一种虚虚的感觉,看不清楚,水墨恰恰非常适合于贴合地表现这种东西,与此同时包括在宣纸上进行喷绘,也有这样一个因素在里边,因为宣纸可以承载水和墨进行运染,打印上去能够呈现模糊的效果,如果用一个高精度的相片纸可能是一个方块的位图出来,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用水墨表现是比较贴切的。
另外蔡广斌先生之前的绘画我也看过,他的绘画之所以有意义,一方面是因为语言,对中国画或者是水墨语言上的拓展。作为我个人的关注角度来看,我觉得水墨这种艺术方式要走入当代艺术可能更多的是集中在对整个社会或者是整个文化的一种关怀上面,蔡广斌先生的绘画一直也有这样的一种趋势,像早期的一些绘画,是描绘城市生活的人的一种状态。可能早期是一种宏观的人文关怀的一种角度,从现在这一批作品深入到了一个局部或者是深入到一个细节当中去进行这种表达,可能让我们感觉到能够更加的贴切或者是感同身受。
主持人:蔡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想要补充的。
蔡广斌:我想补充一个问题,关于我为什么在宣纸上画画是以图片作为参照或者我直接描绘图片,这个是基于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从艺术观念角度,从我个人角度,我想图片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真实,瞬间把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人的精神和他的内心意识表现并记录下来,在这一点上它是非常吸引我的。
另外在宣纸上比如说很多油画家或者是其他用各种材料的画家也画图片,但是为什么说我在宣纸上画图片?这个里边也是基于我多年来我对宣纸材料的理解,我发现宣纸材料用水墨机理方面比其他材料更有优势,水墨机理的变化自然形成的机理,另外加上人工可控制的机理,可以把我的个人对人的理解及内心想法表现出来。比如当我画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发现这种机理变化对表现皮肤、皮肤的心理质感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当我画很多形象的时候,每一个形象的机理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不同的效果既表现出了对皮肤的一种生理感受,另外也把个人心理意识、个人想法都能很充分地表现出来。对形象与皮肤起伏的心理意识,这两个层面它很吸引我,它也能很充分地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
主持人:在此非常感谢三位批评家今天对蔡广斌老师的作品进行一些非常深入的分析,包括对这些作品不管超出视觉本身一些文化问题的可能的一些探讨,给我们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也再次感谢三位批评家的到来。今天的视频到此结束,谢谢!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