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上的版画作品
对接当代,学院版画系如何作为?
徐冰在到中央美术学院上任之初曾表达过对于艺术教育的看法,“将当代艺术和学院教育对立起来的教师和艺术家都是没有出息的……不是说当代性必须从外面引入,美院本身就有这种当代性。”
王华祥一直在学院的系统中,他也曾经把学院当成自由艺术家的“敌人”和“对手”。但他觉得今天学院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再次成为引领当代艺术的先锋性角色:今天学院的版画教学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无论是作为艺术家的身份进行交流,还是作为教师同行的比较,或者学生之间的比较,我们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段。
从学院的教育的重点来说,并非只教授学生几个版种的技术,而是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导师着重在观念与表达上进行引导,让版画回归到表达媒介的一种,而非一个画种。
以两大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为例: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分为四个工作室,分别是:民族性版画工作室、写实性版画工作室、表现形式版画工作室、复合性版画工作室。其中复合性版画工作室侧重对于传统版画语言延伸转台的探索。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六个导师工作室也涵盖了传统、现代与当代实验艺术。第二工作室是综合媒介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研究新媒介与材料;第三工作室着重训练学生利用现成材料来制造作品;第四工作室侧重对于版画概念的拓展,倾向于实验性。艺术家王华祥负责第三工作室,他还开设了艺门重要的课程“一个头像的32种刻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与创造力。
其实,不仅是版画,雕塑、油画等等画种的界限都消弭在当代艺术之中,所有的技术、媒材都不再成为版画家、艺术家的限制。由此,版画也延伸出了更多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从版画的技术思维入手,突破了版画的边界,走向观念艺术。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张辽源回忆起在版画系的四年学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通过铜版、木版和其他各种媒介的版画认识了“其他东西”。不是说一定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艺术好像是一个认识工具。孔国桥将其诗意地称为“通过版画、通过艺术来重建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身是一个大的生态,这个生态中任何一个“物种”的破坏与丢失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社会能够为年轻的艺术家们提供野蛮生长的环境,但是学院在此之前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既有专业性同时具有多样性的场域。并非限制与要求学生,而是帮助、引导他们调动自己身上最为特殊与发光的部分。
【编辑:郭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