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中国梦之艺术屌丝们的“央美梦” 2013-07-03 10:19:3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潘公凯的毕业典礼讲话,我更愿意理解为,院长苦心营造了一个“央美梦”,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落点实在有些“不接地气”。艺术屌丝们不期待一直强调艺术家身份的潘院长讲话多么气势磅礴,而在于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哪里?

陈晓峰

陈晓峰

潘公凯

潘公凯

潘公凯先生在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我更愿意理解为,院长苦心营造了一个“央美梦”,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落点实在有些“不接地气”。艺术屌丝们不期待一直强调艺术家身份的潘院长讲话多么气势磅礴,而在于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哪里?显然潘及其管理团队给大家很精心的造了一个很合乎官方时态的“央美梦”,但是差异性显然在于,和另一个大众眼里的“央美梦”显然是截然不同的。令人遗憾的是,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在201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的演讲过于高调和程式,而不是发自肺腑之言。应该将得更家常话一些,完全可以谈谈这四年的得与失,考虑一下当下学生对大话废话消化无趣的心情——从而对于管理和教师团队是一种新的提升,而不是对得过且过四年的麻木褒奖。“央美”当然有“梦”,但是“梦”在何方,实在有必要充分讨论。院长讲话和毕业生的展览并不能证明学生合格毕业了,更成不了“央美梦”。我不知道潘院长及其团队是否想过改变这些传统的模式,而让毕业不是一种仪式,而是美院的创新的内容——“央美梦”是大而化之到每个教学的细节与表达中,每个学子个体化的尊重与关怀中,而不是行政化的口号中。

我不知道“恩师们”有没有在这些年对毕业生“产品”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率的创新与真心负责了没有?因此,在毕业季我们仍然分不出谁是“滥竽充数”的“恩师”,这些寄生虫又要吸附其他学生新鲜的血,多么恐怖的教学生态恶循环。如果美院的教学都是正向的,自然会“功不唐捐”,而没有强调那些基本的问题。我宁愿看到潘院长是一个有脾气,甚至性格是爆烈的艺术家形象和思维的院长,而不是成为官方色彩浓烈的工具代言人。退一步,哪怕是小清新风格,也应该沦为官方化的重口味。在毕业典礼上,看不到潘院长对教学业态的创新有多少回应,而毕业生就在眼前——为什么不和四年交了不少学费的他们说说心里话。总不能像高铁运作狂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设计了一条不归路,但是当时没有任何异见分子?——美院有多大程度上能够容忍“异见分子”,如果潘院长能够不回避这些问题,可能在毕业季大谈“央美梦”是符合时宜,但是今天显然是有差距和问题的。如果在毕业季都不能和毕业生说些交心话也不要紧,至少可以检讨一下自己的管理团队四年的一些问题,可能也会给更多人带来希望,可惜的是人们在潘的演讲中看不到任何一种至于社会大观的反省意识与真诚的呼吁。

需要提醒的是,美院毕业季给院长写发言稿的策划团队不应该回避以下这些问题:

1、潘首先感谢培养毕业季的“美院的恩师”们,但是这些是否被学生们评估为合格的“恩师们”,是否在校期间给予学生们真正的知识、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论。是否释放了个性化的学生对艺术创造的热情,而不只是带着迷惘走出到社会。是否真正对学校的教学体系。学校不应该只强调毕业的数量,而关心的是这些毕业生是否在大学期间找到某种奋斗前程的力量感和自信。而不是出现“丘挺门”事件,美院的教学体系和创造力当然不能体现在女学生陪导师睡觉,逼迫师母们站到行政楼高高投诉状。如果潘在演讲中能够点到甚至批评“恩师们”的问题,我想可能对于这些毕业生是一个莫大的希望,但是我们的院长没有,我想美院院长的功能应该更多的批判,而不是成为一个行政化的领导者,这一点在潘的讲话当中,看不出是一个最高美院领导和其他综合性大学校长的讲话有和区别?

2、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预言似的说过,“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再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马上经历,仅次一次,不能准备。”您和您的管理团队应该可以学生一个美好的教学生态,因为美院的教育对学生们而言是一次“马上经历”,而且无法“准备”。潘在讲演中提了一些基本面问题,“数年的大学生活,你们从中央美院获得了什么?又将从中央美院带走什么?未来该怎样处置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你们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但是如果反过来看这些问题,我想如果美院的教学体系是一种互动和可动态监测与反馈的系统,我想潘在演讲中,应该更自信的回答,中央美院的学生应该如何,而不是用笼统的提问应该美院教学的细处,如果美院的每个教学细节是创新而富有创造力,又是适应性极强的专业,我想作为四年教学成果的毕业生“产品”,应该是具有极强的气息,可以传导给管理层,而不至于让管理层如此在演讲过程中派出代表如此模糊而无效率,甚至明知故问的提这些早应该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的基本面问题。如果这些培养学生的基本面都是模糊,被破坏的,那么美院日常的教学内容又在哪里?漫长的四年这些问题真的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吗?作为院长实在不应该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抛给家长,抛给还在学校的学生,更不应该抛给社会。我想美院的精神又去了哪里?真的希望,美院院长的发言是一个创新的讲话,而不是绕在这些形式感很强的信息上。

3、潘的讲话,我最受不了的一段是,他所塑造的很高调的非个性化的“央美梦”:“我们中央美院的学生面貌应该是什么?求真务实,崇尚学术是美院前辈们历来的写照,也理应是所有央美人应有的素养。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避免形式主义,绝不急功近利,这种做事态度虽然已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中变得越发难能可贵,但却理应是你们身为央美毕业生应有的秉性和气质。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避免浮躁功利,专注而偏执地精研学术创作,这种严谨治学的立场或许在当下并不讨巧和实惠,但也应是所有央美学子推崇与追求的风范。因此,我衷心希望你们能继承央美人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保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个性,不要被尘世裹挟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保有你们探究真理的本真,不要因为利益而迷失自我方向,舍弃人生理想。”因为这些都太假大空了,可以视为中国梦的“美院梦”——泯灭了“人性”,完全回避了现时尖锐的社会困境。美院毕业生那么多,为什么不举一两个生动的例子来把这些大问题融入进来,让毕业们感觉到院长最后一次真诚的讲话吗?这些问题,讲的“看上去很美”,但是并不是现在说出来,而应该设计到这些毕业“产品”的四年中,让教育和生活的四年来沉淀和传承这些大而空的“素养”、“气质”、“风范”词汇真正的消失。

4、潘公凯在演讲中最后把“央美梦”推到了一个假性情景似高潮中,提出了四个假设,“如果你成为艺术家或设计师,希望你们的成就感来自于给社会创造了启人心智,经典流传的作品,而不是浮华的名利积累;如果你成为文化艺术管理者,希望你们的成就感来自于为国家构建了精妙周全,影响深远的机制,而不是功利的权职提升;如果你成为理论批评界学人,希望你们的成就感来自于客观公正、富有良知地表达出学术的认知,而不是江湖上的名利塑造;如果你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希望你们的成就感来自于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造就的桃李满天下,而不是自诩的师门威望。”这些都很高调,把经过自己和团队教育与设计下的毕业生推向一个社会看不见的“深渊”——我给院长举个例子就知道这些是大话了,望京地标建筑景观突出出现了一只多么恐怖的熊猫雕塑,为什么离一墙之隔的美院教育不能影响或介入望京的社区的美育与视觉系统?又何谈那么大的空想呢?当然一个院长的苦心总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是我想这个时候应该多多鼓励他们:好好的找到一个工作,好好的生活,好好的预测到前路的困难,好好的找到人生道路的其他良师益友,好好的让自己梦想能够在未来艰难的时间段能够,好好的让美院能够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最给力的大后方,哪怕鼓励他们找到自己人生的重要伴侣,合作伙伴,可能会让人更觉得我们的学校是有人情味的,而不至于如此塑造一个空心人状态的“强人”倍出状的没有核心精神共识和指向的“央美梦”。

【相关链接】

潘公凯先生在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陈晓峰:艺术的好市场在哪里?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