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的热议声音
观点1:这是单纯的慈善行为
中国官方:这一意愿符合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的原则精神,是对中国人民的友好表示。体现了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文物返还其原属国价值理念的认同。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对中法两国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历史无法改变,或许我们对历史的解释和理解还有某些差异,但我们今天的努力,不仅在续写历史,也在改变历史。皮诺家族宣布捐赠两件兽首的意愿,又为这两件文物增添了新的含义。
> 4月2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会见了弗朗索瓦-亨利·皮诺
观点2:一次成功的中国市场公关
业内某观点:这一捐赠行为无疑等于给该集团做了一个最大的免费广告。皮诺家族不仅控股佳士得拍卖行,其巴黎春天集团还网罗了多个世界知名的奢侈品以及体育用品品牌,在华拥有大量业务。在佳士得公司刚刚在上海成立独资拍卖公司之际,该家族捐赠圆明园兽首,被指为向中国示好的商业行为,其目的,是希望帮助佳士得解除国家文物局对其拍卖文物的限制,以及赢得中国的奢侈品市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不管皮诺家族捐赠兽首的动机如何,更深层的始终是经济考量,体现的是中国与欧洲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在眼下旗下奢侈品牌在华销量增幅较低的敏感时期,奢侈品维持与中国政府良好的关系,树立亲民的正面形象尤其重要。
中国奢侈品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芮妮·哈特曼(Renee Hartmann):这一举动体现了皮诺家族对中国市场长远的战略打算。皮诺家族意识到兽首事件的敏感性,并表达了实质性的善意。他们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与中国政府的关系,而且提升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公众形象。皮诺捐赠两件文物,为中法关系架起了一座善意沟通的桥梁,但借助捐赠,PPR集团也做了一次成功的宣传,旗下诸多品牌因此更加为人熟知。
法国《费加罗报》:本次归还兽首可能是由皮诺家族控股、当年执行拍卖的佳士得拍卖行面对北京做出的某种‘让步’。佳士得一直想开设自己在中国的分行,可它之前在上海只有一个办事处,‘游离’于中国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之外。
作家吴澍:捐赠兽首是场明白无误的交易,皮诺家族是大赢家,佳士得成功解禁登陆中国上海,而且先声夺人,省了难计其数的巨额广告费。
羊城晚报:在这场交易中,中国人赢得“面子”,而皮诺家族赢得“里子”,顺利攻占中国市场。
> 佳士得位于洛克菲勒中心的纽约分部
观点3:是国宝?还是文物?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的一条微博:圆明园12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外国列强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的艺术性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认知。
作家吴澍:衡量一件文物的价值有三个标准:历史价值、工艺(审美)价值、研究价值。从历史价值看,兽首只有200多年,时间很短;从工艺价值看,青铜器最美最好的是‘早三代’(夏商周),兽首跟它们没法比,‘早三代’的青铜器很多流失海外,没有引起国民应有的关注,把注意力集中在兽首上,是很幼稚很不成熟的做法;从研究价值看,兽首亦不具备。兽首不中不西,不土不洋,不具备太多文物价值,它唯一的文物价值是记载中华民族在某一阶段的屈辱史,是一件普通文物,难言国宝。
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兽首是有史以来回归的分量最重、价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圆明园文物。尤其在经过了2009年的拍卖风波之后,兽首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感情,如果现在再拍,价格肯定要超过5亿元人民币。兽首之所以珍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能确定的从圆明园遗失的文物很少。据他的统计,除了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博物馆外,全世界能确定为圆明园文物的不过一两百件,再加上兽首牵系着中国人的感情,把它称之为“国宝”一点都不为过。
著名清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我觉得兽首制作相当精美,牛和虎都栩栩如生,牛的眼睛特别有神。我认为制造艺术水平还是很高的,虽然它只是个喷头,但是相当高水平的喷头。圆明园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为现在能够看到的圆明园的文物很少,兽首又是货真价实的圆明园文物,所以自然会附带了爱国情怀。虽然它们是由外国人设计,但当时真正的总设计师是乾隆皇帝,大主意都是乾隆抓的。市场之外。
>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
观点4:文物回归良好开端?
收藏专家马未都:这次捐赠行为是中国文物回归之路的一个良好开端。但是,捐赠不一定是未来的所有中国文物的回归之路。
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法商捐赠圆明园兽首,毋庸置疑“是件好事”;但是,捐赠并非法国政府的官方态度,仅仅只是法国商人的个人行为,这是“绝对的特例”,很难代表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个开始或者起点。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文物追讨问题,对于文物的追讨,重要的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国际法则。
广东新闻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流失海外的文物总量大约在1700万件。这一数目远远超过了我们全国博物馆收藏品的总量:1200万件。即使知道这些文物的去向,想要索回也非常不容易。因为根据相关国际公约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这追溯期限一般只有几年,显然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中国流失文物的追索。鼠首,兔首的回归尽管让人欣慰,但更重要的是国家应该尽快建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加强海外流失文物的调查、取证,为今后的追索做好准备,让这些流失国外的文物,也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能尽早回家。
山西晚报:法商无偿捐赠圆明园鼠首兔首,至少表明,文物归还原属国还是有可能的。对海外流失的文物,中国当然应当通过外交途径尽力索回。即便此举难度很大,我们也需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若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它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身子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这个出身不会变。文物残缺的历史,依然是值得珍视的历史。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 收藏专家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