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艺术网 -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读图时代,绘画并非"观念性"速成班

导语 手稿作为艺术家绘画技法的体现,一直都被视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中,艺术家越来越看重"观念"的表达,换句话说,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强调"手绘"的时代了,艺术在表达方式上发生了转移。那么在当下的艺术环境中,绘画性是否真的不重要了?我们仍可以发现许多艺术家个案值得我们去研究,他们既用作品传达精神诉求的同时,又不乏坚持对绘画技巧的探索和提炼。或许,在面对这些艺术和社会的困境时,回到手工性,回到个体在场的具体经验便意味重新确立人在当代社会的主体性。
读图时代,绘画并非'观念性'速成班

批评时代的"绘画性"如何自处?

杭春晓:没有被检讨过的概念和方法是不称之为当代的

杭春晓认为,技术和观念二者并不矛盾,当我们看一个电影的时候,银屏有一个时间,有了银屏时间就没有我们座位上的时间吗?在今天也不是讲手绘这样的一个东西就是怎么样的,关键是这两者不是一个完全矛盾的对立体,不是讲有了观念手绘就不重要,或者只要有手绘就一定有观念或者只要有手绘就一定没观念,这些概念都不成立。 更多>>

刘礼宾:技法本身可以衍生出观念

刘礼宾认为,技法本身可以衍生出观念,因为中央美院特别有这样一个传统,从徐冰强调素描变成一个精致的人讲起,包括雕塑系做的这几个展览,隋建国与他的这几个学生都是从写实体系出来的,但是会产生语言的自觉、状态的自觉、观念的自觉,会作出很多观念性很强的作品,中央美术学院更看重的是不立不破,通过一种看起来比较保守的教育可能衍生出很多不保守的东西来。绘画是一个集合概念,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 更多>>

何桂彦:技法与观念缺一不可

何桂彦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艺术创作,只要是视觉艺术的创作,技法和观念都是缺一不可的,因为再好的观念,如果没有一个视觉和形式的载体,这个观念是不存在的,可以说是没有办法作为载体依附的,反过来说你有很好的技术,有很好的材料,但没有观念,这个东西就可能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一种把玩,不能说把玩,就是一种装饰性的东西,一种简单的意识品概念上的东西。 更多>>

王林《绘画的观念性问题》

绘画"性质"在过去对于绘画的研究中作为一种美学判断,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对物种的描述,似乎很难改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既没那么确定也没那么长久。不仅从古到今绘画的性质一直在发生变化,甚至在绘画成为绘画时,不同民族文化对其所作的判断就各有不同。
更多>>

尚辉《绘画性:当下绘画创作的重要命题》

绘画性在绘画时代(新媒体艺术产生之前)是个隐性概念,没有哪位画家因艺术创作而提出绘画性命题。因为在绘画时代,不仅绘画性在绘画自身的领地里是种集体潜意识,而且图像的艺术性也往往以绘画艺术为其模仿和参照的价值标尺。更多>>

朱思睿《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技巧与观念的代沟》

在绘画性方面,随着对观念与图像的过分依赖和强调,绘画本体被削弱,哲学式的释义取代了视觉阅读,风格摹仿掩盖了技巧贫血,造型花样遮蔽了色彩的单调与艳俗,大众化的娱乐性取代了精英文化传统的深刻内涵。批评界认为当代艺术中的"术"长期匮乏,它使拒绝手工的创作者凭借科技实现其"当代"与"艺"。更多>>

杨卫 《回到语言》

回到语言,即是对这样一种文化投机心理的技术过滤。它以忠于自己的内心为主旨,借以画笔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各种生命感受,亦是对观念艺术的一种情感填充。这种填充当然不是我在这里空穴来风,而是许许多多艺术家早已有过的探索和实践,只不过这种探索和实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屏蔽和外来价值的排挤,不被人们所重视而已。更多>>

鲁虹《"大哥们"的素描》

在前所未有的图像时代,80后画家当然有权利对各种各样的图像进行借用与改造,但如何不被机器制作的二手图像所引诱,进而放弃对客观对象的深入观察与机智表现,显然是许多80后画家需要解决的艺术问题。更多>>

盛葳 《"手工":超越形式与观念》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重返手工性也具有相当的启示。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中,可以明显看到的一些普遍趋势是:形式审美型艺术的不真实化和商业化,社会型艺术的媚俗化,观念型艺术的空洞化。从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都是在与官方主流艺术的对抗中获取自我前卫身份的,换言之,这种艺术是一种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的艺术,而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则面临外国资本的进入,普遍被收购,成为"大芬村"的高级表现形式。更多>>

于艾君《绘画的诗学 浅说当代绘画的"绘画性"》

在东方,对今天我们所言的"绘画性"的觉悟和实践要比西方丰富得多,大概因为东方人天然离以技术支撑的"镜像的现实"较远,因此更容易回到内心的缘故吧。更多>>

读图时代的绘画性个案研究

鲁虹:庞茂琨超现实的叙事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庞茂琨显然受启示于艺术大师达利,但他更强调切入生活的现场。如若加以对比,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在庞茂琨早期绘画的叙事方式中,总会有以"反映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本支撑着,它们基本是在一个个貌似真实的空间里呈现了一个个貌似真实的故事;而在他新近绘画的叙事方式中,则显然有超现实主义的、结构主义的文本支撑着,于是,他的画面既近距离地解读了人间万象,也显得荒诞不经。更多>>

俞可:手绘阐释新含义

从今天来看,手绘在今天肯定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是一个强调手绘的时代,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整个艺术,尤其是媒介,包括艺术表达的一种转换,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又回到艺术史早期的,关于艺术家具体在作品中的造型、语言的认识上,强调这些东西,肯定是面临一些困境。我觉得艺术史或者说一个具体的艺术创作,他和艺术史之间构成的一种影响,这种对历史的回望或者对历史的重新认识,这种认识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思考当中,仍然是有意义的。
更多>>

杨小彦:手绘,既是绘画的技术信息,也是绘画的价值

人们已经太过习惯于完整和经过反复制作的东西,而忽视了他的本质的东西,就是手绘这一部分,因为手绘这部分是绘画的一个主要部分,既是绘画的技术信息,也是绘画的价值,这个展览本身是想告诉大家其实绘画和观念,最后的观念和绘画的开始,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针对这样的一个艺术现场,这种手绘性,尤其是在今天似乎忽视手绘性的时候,这种手绘性就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 更多>>

邵大箴: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论庞茂琨的油画语言

庞茂琨的新作品不仅显示了他个人风格的微妙变化,也从一个方面显示了四川写实油画正在发生着变化。这变化表现在:从情节性、文学性转向较为纯粹的绘画性;从表现生活场面的繁复到表现对象的单纯;从乡土写实慢慢转向古典写实。年轻的画家越来越意识到,绘画语言本体的重要性,画家创造主体的重要性,绘画表现深层次、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重要性。
更多>>

王兴伟:坏而美的画

王兴伟的画风格游移在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连环漫画和讽刺漫画中,一丝不苟地精确再现每一幅作品中的背景,即便这很费工,但这种做法丰富了作品的画面内容,提高了整体的视觉吸引力。作品背景中的各种细节有助于故事叙述,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工具帮助他实现"完美"。 更多>>

吕澎:显微的灵魂自传——张小涛及其艺术

他的作品所要展现的问题既是决定的同时也是被决定的,这是一种由感性的心灵镜头去发现并最后由理性的心理过程去完成的艺术行动。从实在的解释到一种纯视觉、图绘性的感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逻辑,我们能够从这样的艺术心理与观念中推导出一个结果:在对已知的事实甚至历史事实,一般理论是无关紧要的,而问题则终将通过艺术暴露无遗,以导致人们可能去重新解释事实甚至历史事实。 更多>>

汪民安:秦琦绘画的异托邦

抽象的绘画原则,他遵循的是一种写实的透视技术,尽管画面中的不同要素相互抵牾,它们歧义丛生,回旋,中断,往复,转折,对抗,和解―尽管是异托邦的乐园―但这些要素本身则是写实的―我甚至要说,它们是朴实的―它像是一张写实画突然莽撞地插入到另一张写实画中来,或者是,一个形象突然莽撞地插入到另外一些形象中来。正是这莽撞的插入,一种清除了莽撞的深思熟虑的绘画才开始形成。 更多>>

杭春晓:意义的"生长"——舒昊"日课"的"意义结构"

空白画布作为绘画载体,表面上是绘画行为的对象,但事实并非如此。绘画行为在画布上展开,针对的对象却是画布之外的预设——比如一个需要再现的自然、一个需要表达的主题,等等。也即,在空白画布上实施的绘画行为,针对对象是之前预设的"意义",带有确定的"发生结构",并最终表现为覆盖于画布之上的"画面",抑或"图像"。 更多>>

读图时代的绘画性个案研究

结语

就像众位批评家所说,手绘与观念是不可分离的,在当下这个越来越重视观念表达的环境下,重新审视手绘的意义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不管何种观念总是需要一定的方式呈现,而手绘也正是所谓呈现方式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是该运用怎样的呈现方式要因作品而异,最重要的还是看艺术家如何更好地诠释了。 关注绘画性、重视绘画技巧并不是要反对绘画的观念性,何况技术与观念并不矛盾,甚至技术本身也可以延伸出观念。希冀通过对于绘画性的重塑,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绘画并不是披着"观念性"的速成班。

责任编辑:李璞
出品:99艺术网新闻部
联系方式:010-51374003-809/816/808
邮箱:xinwen@99ys.com
版权声明:99艺术网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logo 二维码

往期推荐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