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博伊斯?

导语 博伊斯在中国的首个展览终于亮相了,原有的激动和亢奋随着开幕式的到来逐渐转变为另一种气氛:哑火。都知道博伊斯是一个高峰,当博伊斯真的来了,我们又无所适从、无言以对。为什么会这样?究竟谁是博伊斯?他跟中国当代艺术有什么关系?
第九日话题44期

谁是博伊斯?

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在七十年代享受着政治预言者的完美名誉。作为雕塑家、事件美术家、“宗教头头”和幻想家,博伊斯成了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曲折而短暂的一生

  • 5月生于德国,成长在与荷兰接壤的小城克雷夫。童年时曾随马戏团离家出走,专门喂养动物。十多岁时,经常去田野和林子里,收集动植物,制作标本。

    1921年
  • 中学时代曾画过一批水彩画。但他当时只知道美术,而不知道有艺术。

    1936年
  • 加入纳粹青年团。

    1938年
  • 在二战中参加空军。

    1940年
  • 被击中降落在苏联领土上并被当地鞑靼人救起,“我记得的最后的事情是要跳伞已经太迟了,要打开降落伞已经太迟,我记得他们用帐篷的毛毡和奶酪、油脂及牛奶覆盖我的身体,使它重新温暖。”日后,他频繁地使用油脂、毛毡去做作品。

    1943年
  • 带着切除了脾脏的身体和一枚金质伤员勋章,波伊斯在库克斯港被英军俘虏,结束了军人生涯。

    1945年
  • 进入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

    1947年
  • 受聘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得以专心实验艺术与艺术教育,进而提出“社会雕塑”的理念。

    1961年
  • 以极端民主的态度组建“德国学生党”,1968年,改称为“激浪西区”。

    1967年
  • 因为一场“占领学院事件”,被校方解聘。1978年由于学生们的支持又恢复了教授名誉,期间6年他在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作品展览,赢得了世界性的声望。

    1972年
  • 他投身绿党从事绿色社会运动,试图找到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另一条道路。

    70年代末
  • 病逝于杜塞尔多夫。直到病逝前,他还自认为是个多重身份的人:不仅仅是艺术家,还是社会活动者。 [更多]

    1986年

博伊斯

博伊斯作品

“巫师”的作品与理念

博伊斯有两个妇孺皆知的艺术理念:“社会雕塑”和“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晦涩的语言系统与形而上的乌托邦诉求,制造了巨大的理解困难,理解博伊斯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入他的作品现场。

博伊斯的行为作品

博伊斯观察一:何谓“社会雕塑”?

博伊斯擅长取材日常、形下之物,通过艺术的装置和塑造,对之进行精神的凝视、提炼、象征化与意义化,经由一种“精神物理学”的艺术转化,指向一种超越性、乌托邦式的形上理念,并最终指向对人的生存“和平至上”状态的不懈追求,这是创作理念的核心所在。 [更多]

博伊斯观察二:“人人都是艺术家”谓何?

博伊斯彻底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藩篱,与杜尚有别的是,波依斯始终认为,创造力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艺术并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而是一切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产物,在此意义上,他宣称“人人都是艺术家”。 [更多]

博伊斯作品

博伊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

谁在关注博伊斯?

岛子:

博伊斯曾说过:艺术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动物和土地连结为一体时,才可能有出路。

朱青生:

博伊斯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到现在依旧是一个高峰,他跟杜尚正好差了一代,杜尚是在做观念,博伊斯是把艺术变成了不可知的干预,杜尚有点儿像一个禅宗的和尚,博伊斯则像一个革命者。博伊斯用他全面的感觉打破了所有的禁忌,他希望打破一切既有的传统和限制,开放新的可能性。博伊斯很愿意把自己的经历转化为对问题探索的起点,但绝不是对战争经历本身的回忆、反省和批判,这很重要,他是从具体的经验转化为人类共同意识的建立。 [更多]

隋建国:

博伊斯坚定地主张艺术要成为社会权力战场中的有力武器被加以运用,如果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博伊斯和栗宪庭都把艺术当成了工具,而隋建国与大多数的当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认识是含糊的,他们在大多数状态下,都是在为艺术而艺术,或许可以说是艺术的奴隶,因为艺术凌驾于艺术家之上。

中国的博伊斯?

艾未未:

我主要是受美国影响,美国影响就是消费文化,是波普、观念艺术、极少主义这一块,没有那么沉重的历史负担,但是我自己又有沉重的历史负担,所以在这两者之间我被拉了一下,最后又变成博伊斯那样了。但我认为我的负担比博伊斯要重,我们所承受的的确很重。” [更多]

何云昌:

最开始了解博伊斯是在我25岁左右,当初把他当神一样看待,他的理想主义,及他个人的魅力始终让我敬佩。他的为人像个火山一样,他强悍的理念像熔岩,并不像是烟花绽放的那么短暂。当下世界上的每位艺术家都会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毋庸置疑。 [更多]

邱志杰:

其实我上美院之前我就知道自己要搞当代艺术,在美院里对我影响最大的西方艺术家,一个是博伊斯,另一个就是激浪派。在今夏的8G案中,有人提出邱志杰要超越博伊斯;而博伊斯展览亮相后,邱志杰又主动提出“一定要来讲一讲博伊斯”,标题为《博伊斯与中国当代艺术》。

博伊斯的囚徒困境?

博伊斯作为一个高峰, 从来不乏激烈的讨论。亢奋之余仍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在博伊斯自我构造的艺术系统中,他晦涩的语言建构的乌托邦理想中,究竟有没有缺憾、不足乃至质疑?

匍匐于西方文明的困境:

博伊斯的可贵在于,他在基督教普遍式微的世界上追求基督精神;但博伊斯的困境在于,他所追求的基督精神已经彻底脱离了圣经所启示的神圣真理。与其说这是基督精神,不如说是人类的自我完善精神,是对自我强力意志的高扬。因此,正如博伊斯把消费资本主义视为当代的奥斯威辛一样,他自己所构筑的艺术乌托邦又成了另一个奥斯威辛。 [更多]

遭遇东方文明的妙悟:

博伊斯是一个巫师,改变着几代人对世界的看法。但他也只能是一个巫师,因为他只能在自己的套路中玩弄人的觉悟的机遇。尤其碰到对这一套更熟练的东方人时他的笨拙时有显现。
[更多]

结语

博伊斯是个高峰,但不是神话。他把当代艺术重新带入返魅的向度,他创造的有难度的艺术系统挑战着日趋平庸的思维现状与存在境地。进入博伊斯,方能理解他,方能明辨他,方能创造新的艺术可能。

责任编辑:赵成帅
出品:99艺术网新闻部
联系方式:010-51374003-809/816/808
邮箱:xinwen@99ys.com
版权声明:99艺术网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logo 二维码

往期推荐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