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笔下的王小箭
澎湃新闻:《四川美术学院一副教授被指饭馆强吻两女子,校方介入调查》
澎湃新闻率先据网帖爆料、电联学校问询、搬出政府禁令。“10日,网曝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某在校外一餐馆,当众亲吻两女子,举止狎昵,有失教师风范。……澎湃新闻通过去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彭某辨认,证实该男子确实为该校副教授王某。11日下午,澎湃新闻致电四川美术学院宣传部……澎湃新闻查询得知,2014年10月9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对学生实施性骚扰属于违反师德行为……”
网传照片
新华社:《王小箭“顶风作案”自应严惩》
整顿师德“红七条”刚出,“顶风作案”者就现——四川美术学院退休教师王小箭因为在公众场合行为失范,遭到公众谴责,并被学校予以严肃处理。记者认为,“顶风作案”自应严惩,而要真正崇尚师德,净化行业风气,还应靠禁令长期给力,让“师德”红线持久“通电”。
王小箭被处理,是其自取其咎,也是落实“红七条”的体现。但人们希望,当事人被惩戒不仅仅是因为其“顶风作案”,否则时间一长,风头一过,又要故态复萌。只有让师德“红线”持续“通电”,对败坏师德者“零容忍”,让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共同形成守护师德的风气,才能避免更多类似事件重演。
腾讯网:《对强吻女生的副教授应刑事调查》
新闻工作者刘彦伟发表评论专题《对强吻女生的副教授应刑事调查》称:首先,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性骚扰案例;由于其性骚扰程度严重,已经涉嫌犯罪;“权利意识”是对抗性骚扰的有力武器——别人为他的毛手毛脚难堪,他还自以为是风流倜傥,是该依法展开刑事调查,来刹刹王小箭们的“自我感觉良好”了。
京华时报:《校园反性骚扰不应囿于道德规范》
京华时报:爆料副教授公开骚扰女生;川美取消其教学资格;当事人承认酒后失当;学生:待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圈内人:生活随意没别的不好。
遏制校园性骚扰,更应立足于专项立法高度,从全局性着眼,将相关行为纳入法律约束范畴。王小箭性骚扰事件为此提供了最新例证。虽然学校已对此事件进行处理,但反过来想,若非此事被曝光,引起公众热议,学校会如此迅速作出回应吗?进一步讲,若有法规作为支撑,不仅相关道德规范可操作性更强,学校介入处理时才有法理依据。当然,这更有利于当事人拿起法律的武器,理直气壮地对校园性骚扰说不。
南方都市报:《川美副教授回应“亲吻女生”:是在哄她们》
王小箭对南都记者说,这件事是一个“泛师德问题”。因他现在已经退休,不再算老师,只是仍然承担带研究生的工作;而这两个女生虽是四川美院的学生,但不是他的研究生,不算是他的学生,他没有权力迫使她们做什么,所以跟师德无关。至于所谓的“性骚扰”,需要当事人自己才能举报。外人把拍到的照片发到网上,不但对两位姑娘造成了伤害,还需要承担学校、女生、他的名誉损失。他告诉记者,他当时没有喝醉酒,记得亲过女生的脸和手,但这是正常交流。王小箭表示,学校找他了解过情况,他也是上述表态,他表示希望这件事到他为止,“我一个人担着,不要伤害那两个姑娘。”
艺术批评界的声音
批评家
栗宪庭(批评家):我和小箭三十多年的朋友,我相信他的为人。
岛子(诗人,批评家,艺术家):红七条强制为法规,第二条显然属政治意识形态干预学术自由。后五条当首先审查教育部官吏,教育腐败缘何而生,正人必先正己。然为师者若一时荒唐轻浮,并非流氓成性,本属私德,向当事女生道歉,从善如流则是。今王师事发,男性女性各有视角,莫衷一是。如今以红七条开祭,停课降薪,实为对自由知识人公开施暴,愿神怜悯这一切。
吕澎(批评家、策展人):历史上的任何陈旧、腐朽的政治手法,如果在一个新文明时期居然被继续使用,那表明一个历史的巨变即将开始。
皮力(批评家、策展人):我对王小箭先生印象很好。喜欢喝大酒,喝大了酒喜欢握着人的手说酒话。谈不上猥琐,倒是可爱。小箭先生早年激进,只身回国后,全心投入教育直到退休,富有正义感。网上传的照片和新闻让人心疼小箭先生。猥琐的倒是那些偷拍和在这个关键时机上报道的人。十多年前报效川美的海归,从高名潞到王小箭,都落不下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令人唏嘘!
陆蓉之(策展人):这么多人站出来,认为王小箭不至于如此,我非当事人,不论其真伪,从照片看来,他被陷害的可能性很高。但是,此事应该作为艺术圈内一次反省的机会。近年来,艺术圈很乱,比我十年前初到内地风气败坏许多,男性将女性视为玩物的风气,恶劣到我实在看不下去,从这一点来说,王绝对不是那么罪大恶极的,比他恶劣几十几百倍的都不在少数,为何惩罚他,这是起人疑窦的,所以大家都看不下去。希望那些平日存心吃女生豆腐,恣意玩弄女性的坏男人小心了,你们的两性观念太偏差了!王的冤枉,在他真没那些恶心又恶劣的人那么糟糕!女性同胞需自觉,爱护自己,保护自己,人的自尊,对女性而言,是无需打折扣的。但是两厢情愿的爱,谁也管不着。对于王小箭老师,是酒后失态,我是愿意相信的。该要制裁的应该是那些恶形恶状的色鬼们,希望这个事件能让那些真正的恶人有所警惕,这么多人站出来为王老师说话,对他而言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贾方舟(批评家、策展人):我跟王小箭认识很多年了,算得上是老友。大家之所以看到艺术圈有很多声援的声音,就是因为王小箭在艺术圈人缘太好,他平时就是一个嘻嘻哈哈、很随便、很随和的老头,加上又喜欢喝一点小酒,他离婚后,就再也没有组建过新的家庭,他这个行为在我们艺术圈的朋友看来,太过正常,并没有当个大事儿来对待。但是我不得不说,他这个行为及其不恰当,不论以他的年龄,或者以他川美教授的身份,都不能对学生有这样的行为。(来源:网易艺术)
王春辰(批评家、策展人):我刚看到关于王小箭老师报道的这个新闻标题时,很诧异。因为这个标题正好是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时候,所以很会让人联想,关于网上的评论我看过一些,很多网友是开口就骂,其实网友的这种“骂脏话”是针对中国目前的这种社会风气不正,学校教育缺失问题的谩骂。
我和王小箭老师在北京或重庆时有见面,他喜欢喝酒,平时喜欢跟学生在一起聊天吃饭。他很率真、直率。人在酒喝多了的时候,行为或者举止有些不受控,尤其在网络图片上看,更有些不正当不正常。但是反过来想,他不是在一个私密空间,比如:卡拉ok或者酒吧,他就是在饭桌上,且是一个大厅里。这种事情但凡把它放大了,加上人们对这个事件过分或者过度解读,就会上升到道德审判的层面。从道理上讲,老师必须要严肃。王小箭老师也在自己的道歉声明中说到,不应该喝了酒有失不当。
这件事终究会过去,不妨通过这件事做下自我反思,第一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务必注意自己的言行。另外当下更多人的社会心态还要慢慢调整,因为心态的问题,网友一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会群起而攻之。而了解的人都知道王小箭老师不是这样的人,我们不妨通过这件事,静下心来思考,切勿盲目谩骂,以免造成更多人的伤害。(来源:网易艺术)
杨卫(批评家、策展人):打开手机看新闻,看到王小箭的事仍在各媒体上继续发酵,非常担忧。作为老友,我绝不相信小箭兄会对学生有非分之举,我了解他,他这个人心慈,对学生极为爱护,除了生活随意一点,没有别的不好......我怀疑是有人落井下石,因为小箭兄常在微博上发表意见,难免不得罪一些小人。此事也是一个教训,提醒意见人士在各方面都应该有所注意!
管郁达(批评家):倾见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小箭的传言,不禁悲从中来,为小箭、为川美担心。很明显,这是一桩恶意炒作的事件。……小箭有赤子之心,待学生如家人,经常自掏腰包请同学吃饭,与学生打成一片,这也是川美自黄桷坪以来的学风、传统。他治学严谨通透,但往往述而不作,整天与群氓大战于网上……他不是那种关在书斋中的知道分子。而是有公共意识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美术批评界,他是四代通吃的批评家,人缘之好,善良、宽厚、天真、有情怀、有担当,找不出第二个人。
学生眼中的王小箭
赵克家(艺术工作者):老王,85新潮——当代艺术运动重要亲历者和参与者(原《美术》杂志编辑),后出国。回国后受邀前往川美美术学系授课。不多赘述,04年我入读后认识了这个乐于请学生们吃饭喝酒的老头,后来我们一直称呼他老王。那时他正在筹备艺术数据网,我们开始很抵触,因为老王经常骂我们,而且是相当严厉,不留任何情面。还记得我当时传错一张作品图,就被他骂了一下午。不过晚上去依旧请我们吃饭,然后酒吧喝酒。而我从发手写名片-编辑-责任编辑,一直到主编助理。
他上课不拘形式,一般在饭桌上、酒桌上、茶馆里讲更实用、更直接的社会和实践知识,从如何发名片到如何拜访艺术家,再到如何做采访、写评论等等。利用假期带我们一众人前往北京实习,吃住他家,睡地铺(他陪男生睡地铺,女生睡卧室)、喝牛二、拜访艺术家,参观艺术展,教我们如何拓展人脉,教我们学着看作品。后来又把我们推荐到各个美术馆、画廊、工作室、网站、杂志等机构和媒体。再后来很多人成为了当代艺术圈的主编、主笔等各机构的中流砥柱,没有老王,就没有当年我们同级大部分同学投身当代艺术圈的壮观景象;没有老王,很多同学可能不会或者说没有机会去北京;没有老王,我们的生活轨迹不会有那么精彩和辉煌的篇章;没有老王,就没有我们这帮小伙伴们的今天!
还记得他酒后恨铁不成钢的骂我们废物点心。还记得网站出了问题内容大部分被删,他急的上火。还记得同学失去实习或者面试机会,他暴跳如雷。还记得我们得到一份工作,他欣喜若狂。还记得他醉了,兴奋的诉说八五。还记得他不止一次的跟我们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桃李满天下,你们都有出息了,我就最开心”。
小小(媒体人):我与王老师不熟,他也为给我们上过课。但身边有不少朋友跟他很熟,男生女生都有,他爱骂人,爱喝酒。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不顾是什么场合,什么难听捡什么骂,也因他的口无遮拦,得罪过不少人;爱喝酒,经常喝得东倒西歪,学校不少师生应该都见识过,当年我那么宅,都见过几次………有时候媒体在选择性叙事时,造成的片段化误导,难免变成了别有用心者的帮凶。昨天的图片,确实百口莫辩,但熟悉他为人的人,心里是有一杆称的。
梁丽春(供职某艺术机构):从大二就开始跟王小箭做艺术网站和策划展览,她回忆:“每次我们见面,王老师都笑嘻嘻地拿着他的酒杯说,‘哎呀,我们家春儿来啦,来来,抱一个’。”她还记得到北京实习时,跟几个同学住在王小箭家,“他自己跟几个男同学打地铺,几个女生睡床”。“他待学生真的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毕业多年了,但工作上一有困难,他一样会无私提供帮助。”
廖上飞(高校老师):“到底是‘真流氓’还是‘假流氓’,是需要调查并辨析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流氓无‘丑闻’。王小箭先生生活中的确‘有些放纵’,比如他经常通过啤酒释放艺术激情,但他确实是一介手无寸铁的老书生。尽管口无遮拦、脏话不离口,但为人慈善。很多时候让人不禁觉得他比较可爱”。
王灏(艺术工作者):如果我说是和小箭老师最亲近的人,熟悉的人应该不会反对。2001年认识至今14年了,我们之间是师徒也是父子,公开课上上他的课,第一次上他的课就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在第二次上课的课间我把信给他,他随即就看了,把我叫了出去。说了一句:走,喝酒去!就从那一天起,开始了对我漫长的私人酒桌教学,读书四年里,几乎每周都会一起喝酒交流,而且每次都是他掏钱。对我而言,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无私的把人生、专业、社会的知识传授给我,而我当时也是尽力来照顾这样余一个孤独无依靠的老年。我与他之间没有任何契约关系(我非其专业的学生)他对我完全是出于对年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以及他内心深处那热切的理想主义,他常因社会的不公正、学术和教育的腐败义愤填膺,他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这世界两种人不能没道德:一是医生、二就是教师。我想,这样的话说给一个与他毫无利益关系的人听,当然是发自内心……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太多的伪君子、道貌岸然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人多了,而小箭老师却是个坏话说尽,好事做绝的人。
王小箭教师生涯
据四川美院美术学系网站介绍,王小箭是四川美院副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1999年开始在四川美院任教,主要承担符号学、专业英语等课程教学,招收艺术学理论、美术学系、艺术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因到退休年龄,止2013年12月31日起退休。
结语
一个“王小箭”,两类“媒体”,多种“声音”,讨伐王小箭者有之,力挺者有之,同情理解者有之,追问始作俑者亦有之……不如借用艺术策展人、批评家郝青松的观点:“今天几乎所有的公共事件都不能再以惯常逻辑去看待,又几乎所有的公共事件都指向公权力对私人权利的侵犯。对于有血性者会因寻衅滋事抓你,对于平和者会首先抓住你道德失范的把柄。”
责任编辑:大白
出品:99艺术网新闻部
联系方式:010-51374003-809/816/808
邮箱:xinwen@99ys.com
版权声明:99艺术网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第82期 苏富比当代水墨部成立 蛋糕能否做大?
第81期 入乡难随俗,博罗那上海当代之殇
第80期 走马换帅:范迪安&潘公凯&吴为山
第79期 天价拍品何时"买单"?
-
第78期 民办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第77期 艺术家与画廊的"婚姻"如何维系?
第76期 当代水墨,墙内开花墙外如何?
第75期 博物馆频频卖萌为哪般?
99艺术网微信二维码
99艺术网APP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