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读 图   展 讯   评 论   访 谈   画 廊   艺术家   文化专题  在线展销   论 坛   艺术博客
 
作者:郭伟 作者:郭伟 作者:郭伟 作者:郭伟
作品名称:头骨no.1 作品名称:头骨no.2 作品名称:头骨no.3 作品名称:青年
尺寸:290*160cm 尺寸:160*120cm 尺寸:160*120cm 尺寸:200*160cm
创作年代:2007 创作年代:2007 创作年代:2007 创作年代:2007
点击查看详情
郭伟

郭 伟 
1960  生于四川成都
1989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系
现居成都 
个展
2007  虛拟的自我  复兴艺术馆   新加坡
2006  “关注当下”郭伟个人展,第雅艺术,台南   
      “房间里的云”,LOFT画廊, 巴黎,法国
2005  “网络笔记”个人展,现在画廊,北京
2004  “室内、蚊子与飞蛾”,LOFT画廊,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2  “郭伟个人画展”,东方艺术基金会,澳门
2001  “郭伟个人画展”,FRUMKIN/DUVAL画廊,洛杉矶,美国
      “郭伟个人画展”,LIMN画廊 旧金山,美国
2000  “郭伟个人展览”,LOFT画廊,巴黎,法国
1999  “包扎状态”郭伟创作展,台湾山美术馆,高雄 
群展
2007  “七座高原”,Ming Art 画廊 北京
      “从新具像到新绘画”北京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 交叠”,goedhuis画廊,纽约
      “ 黑白灰”,今日美术馆,北京
2006  “兄弟”,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北京
      “赤裸真相”,唐人画廊,曼谷,泰国
      “虚虚实实——亚洲当代艺术的再发现”, Heyri艺术基金会, 韩国
2005  “难以言喻的快乐”中国当代艺术选展,塔马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墨西哥
      “明日不回眸”,关渡美术馆,台北
      “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 ,成都
      “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爱尔兰当代美术馆,爱尔兰
      “中国艺术双年展”,蒙彼利埃,法国
      “中国当代艺术展”,首尔艺术中心,韩国
2004  “面对面——六个画家和一个时代”,第雅艺术,台南
      “之间”,唐人画廊,曼谷,泰国
      “居住在成都”,深圳美术馆,深圳
      “遥远,又如此近”,华人艺术中心,曼彻斯特,英国
      “塑造”,艺博画廊,上海
      “4+1”,亚洲艺术中心,台北
2003  “中国前卫”,Foundation Culturegest,里斯本,葡萄牙
      “来自中国的艺术”,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雅加达
      “新绘画2003”,艺博画廊,上海
2002  “中国的现代性”,阿罗罗·阿尔瓦雷斯·彭特亚多基金会美术馆,圣保罗,巴西
      “来自中国的新艺术”,古豪斯画廊,纽约,美国   
      “郭晋和郭伟”,四合苑画廊,北京
      “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
      “郭晋和郭伟”,古豪斯廊,纽约,美国
      “巴黎——北京”,皮尔·卡丹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2001  “下一代”——亚洲当代艺术展,帕萨热·德雷斯美术馆,巴黎,法国 
      “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郭伟和郭晋”,中国当代艺术廊,伦敦,英国
      “梦:2001中国当代艺术”,红楼轩画廊,伦敦,英国
2000  “郭伟、郭晋新作品展”,四合苑?廊,北京
      “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展”,澳门
      “世纪之门”,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1999  “代表人民”,纽卡斯尔,英国
      “第14届亚洲国际邀请展”,福冈美术馆,福冈,日本
      “世纪之门”邀请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中国当代艺术展”,LIMN画廊,旧金山,美国
1998  “困惑——中国当代绘画和摄影展”,阿姆斯特丹,荷兰
      “郭伟和郭晋艺术展”,FLANDERS,明尼阿波利斯,美国
      “郭氏兄弟展”,斯民艺苑,新加坡
1997  “东方与东方在西方相遇”, LIMN画廊 ,旧金山,美国
      “8+8-1——15位当代艺术家绘画巡回展”,少励画廊,香港
      “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1996  “中国当代艺术展”,慕尼黑,德国
      “今日中国艺术展”,巴塞尔,瑞士
1995  “中国油-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展”,THEOREMES画廊,布鲁塞尔,比利时
      “来自15个中国艺术家工作室的作品”, REITHALLE ,慕尼黑,德国; LITTMAM             KUNSTPROJEKTE,巴塞尔,瑞士; KIRIN艺术空间,东京,日本
1994  “94陌生情境”, 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 重庆
1993  “首届中国油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
1992  “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 “首届广州双年展”,中央大酒店展览中心,广州

 

GUO WEI
1960 Born in Chengdu, Sichuan
1989 Graduated from printing department of Sichuan Academy of Find Arts
Present Lives in Chengdu

SOLO EXHIBITION
2007“Suppositional Selfhood”Museum of Renaissance Art Singapore
2006“Attention Now”Guo Wei solo exhibition Robert&Li Art Gallery Taiwan
    “Clouds in the Room”LOFT Gallery, Paris, France
2005“Netnote”solo exhibition Beijing Art Now Gallery, Beijing
2004“Indoor, mosquitos and scalewing”LOFT Gallery, Barcelona,Spain
2002 Guo Wei solo exhibition Oriental Foundation, Macao
2001 Guo Wei solo exhibition FRUMKIN/DUVAL Gallery, L.A., the U.S.A.
     Guo Wei solo exhibition LIMN Gallery, San Francisco, the U.S.A.
2000 Guo Wei solo exhibition LOFT Gallery, Pairs, France
1999 “Enswathement State”Guo Wei inditement exhibition, Taiwan Mountain Art             Gallery, Kaohsiung

GROUP EXHIBITION
2007 “Seven Altiplanoes”Ming Art Gallery, Beijing
     “From New Figurative Image to New Painting”Tang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Beijing
     “Intervein”Goedhuis Gallery, NY
     “Black, White and Grey”Today Gallery, Beijing
2006 “Brother”Cheng Xindong Space of Contemporary Arts, Beijing
     “Stark-naked Truth”Tang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Bangkok, Thailand
     “True or False—Rediscovery of Contemporary Arts in Asia”Heyri Art      Foundation, Korea
2005 “Ineffable Happiness”Selected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s Exhibition, Tamayo      Contemporary Arts Museum,Mexico
     “Don’t Look Back Tomorrow”Guandu Gallery, Taiwan
     Chengdu Biennial Exhibition, Chengdu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Chengdu
     “Dream of Dragon Race”–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on, MMAC Art College,      Ireland
     “France Montpellie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Biennale” Montpellier, France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Seoul Performing Art Centre, Korea
2004 “Face to Face—Six Painter and One Era”Robert&Li Art Gallery, Taiwan
     “Among”Tang Contemporary Art Center,Bangkok,Thailand
     “Live in Chengdu”Shenzhen Art Museum,Shenzhen
     “Far & Close”Chinese Art Centre,Manchester, Britain
     “Figure”Yibo Gallery, Shanghai
     “4+1”Asia Art Centre, Taiwan
2003 “Avant-courier in China”Foundation Culturegest, Lisboa, Portugal
     “Arts From China”Indonesia National Art Museum, Jakarta
     “New Painting 2003”,Yibo Gallery, Shanghai
2002 “Chinese Modernity”Arroro Arvalace Pentyato Foundation Art Museum, St. Paul,      Brail
     “New Art From China”Old House Gallery, NY, the U.S.A
     “Guo Jin & Guo Wei”Courtyard Gallery,Beijing
     “the First Triennia Chinese Art Exhibition”Guangzhou Art Museum, Guangzhou
     “Guo JIN & Guo Wei”Old House Gallery, NY,the U.S.A.
     “Pairs—Beijing”Pierrecardin Art Center, Pairs, France
2001 “Next Generation”–Asia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Pasaro Terrence Art      Museum, Paris, France
     “Chengdu Biennial Exhibition”Chengdu Modern Art Museum, Chengdu
     “Guo Wei & Guo Jin”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London, Britain
     “Dream: 2001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s” Honglou House Gallery, London,      Britain
2000 “New Painting Exhibition of Guo Wei, Guo Jin”Old House Gallery, Beijing
     “Future—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Macao
     “Century Gate” Chengdu Modern Art Museum, Chengdu
1999 “Deputy of the People”Newcastle, Britain
     “the 14th International Invite Exhibition in Asia”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Fukuoka, Japan
     “Century Gate Invite Exhibition”Chengdu Modern Art Museum, Chengdu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LIMN Gallery, San Francisco, the U.S.A.
1998 “Bemusement—Chinese Contemporary Painting and Photograph Exhibition”      Amsterdam, Netherland
     “Guo Wei & Guo Jin Art Exhibition”FLANDERS, Minneapolis, the U.S.A.
     “the Guo’s Exhibition”Soobin Art Int'l Gallery, Singapore
1997 “East and East Meet in West”LIMN Gallery, San Francisco, the U.S.A.
     “8+8-1—Circuit Exhibition of Fifteen Contemporary Artists”Schoeni Gallery,      Hongkong
     “the First Contemporary Art invite Exhibition”Hongkong Art Centre, Hongkong
1996 “Chinese Oil Paintings Exhibition: From Realism to Post-modernism”THEOREMES      Gallery, Brussels, Belgium
     “Works from Fifteen Chinese Artists and Studios”REITHALLE, Munich, Germany;      LITTMAN KUNSTPROJEKTE, Basel, Switzerland; KIRIN Art Space, Tokyo, Japan
1994 “94 Strange Instance”Display Museum of Sichuan Academy of Find Arts,      Chongqing
1993 “the First Chinese Oil Painting Biennale Exhibition”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1992 “Post-89 Chinese New Art Exhibition” Hongkong “the First Guangzhou Biennale      Exhibition”,exhibit center of the Central Hotel,Guangzhou

自述
我喜欢荒诞,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是今天生活的本身。

两个城市一个向度 作者:锺鸣
    在我所欣赏的过去的“朦胧诗”句中,柏桦的“两个城市一个向度”值的玩味,上下文是这样的:“一个城市有一个人,两个城市有一个向度,寂寞的外套无声地等待”(《悬崖》),诗的意向原型,应该和里尔克的诗有关:一个人在走着,在世界上无端端地走着,一个人在哭泣,在世界上无端端地哭泣……简单中弥漫着一种萦绕不去的哲学意味,因为这里面有一种不同的向度。其样式的质朴简单,在我看来,也正是郭伟的绘画风格,这点画家不会和我们有什么异议,多年来,他一直强调着排除其它一切附会的绘画本身,“画画就是画画”,这是他最喜欢说的,有时几乎固执地影响了所有的人,――但,绘画脱离了画家的范畴,就会有歧义,就会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蕴,因为产生了新的目标,也就产生了新的向度,而郭伟的向度在他和城市之间。

  这是两个意义的城市,一个看得见,一个则是看不见的――就前一个物质城市而言,它有残剩的墙垛,街道,车祸,人群,饮食,垃圾,服饰,生育,死亡,一连串的数字,事件,它构成了我们庞大的日常生活,它有“天府”的殷实,有地方志的安慰(中国雕版印刷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有人的安贫乐富,知足常乐,这是幸福喜悦的一面,而另一面,那就是它阻滞精神性生长的恶习,这点也是古已有之,比如“蜀人好斗”,“蜀人好敛财”――说穿了就是为富不仁,没有大循环观,中上者好算计,俗人好手段,并争凶斗狠,或洁身自好,鼠胆寸目,玩物丧志,一只鸟笼定乾坤,这又共同导致了一种地缘政治的封闭性,这点,往往人们把它归结于可见的地理因素,其实不然。

  因为这种外省特征,往往又是国际性的,――比如远古的丝绸之路,比如近现代革命始作蛹者,当代国际化的诗歌群,绘画在全国范围内的鼎足之势……但发动很早,这是外省的特征,却不一定收获最早,尤其艺术,无定力者,多容易随之萎靡自我消解,求上进者,于惊恐之中拔脚渗入北京、上海这些口岸,融入主流,恍惚终获“安全”,余下不够胆的,要么霉臭,要么被本土融融乐乐的幸福生活方式消解掉,要么多拣嗟来之食,首鼠相望,而郭伟却是个异数。

  ――因为这和他看不见的城市有关,和他画画儿手上的活路有关,不管这城市繁荣到什么程度,嘈杂到什么地步,都恍惚和他没什么直接关系,因为,从心理上他是拒绝的,从观察上,他保持着一种近乎他作品中偏色的冷智,在态度上,却宽容而幽默与共,这就决定了他的描述对象并不直接就是这城市,甚至这城市的表层生活,而是,他所想要观察的生活,没有更多的物质表现,而更近乎一种透明的姿势,他让它们凝固,趣味缭绕,他让自己的画画为社群又独立出一个特殊的群落来,与其说他们是对象,不如说他们是没有年龄的心理投影,――因为这些人要按照画家所暗示的方向成长,而不是按照实际时间的岁月成长,也就是说,在艺术里他们为了艺术本身(画画儿本身)永远不急于滋生,这个向度是非常明确的。为了确定自己的纯画风格,即与时俱进,而又保持距离,熟睹主流各种伎俩,而又不重蹈覆辙,这要靠深厚的内功,关键取决于性格,也取决于个人眼光和策略。

  在我印象中,郭伟是个非常幽默的人,按时尚的话说,就是搞笑。他的个头和脑袋的造型均有幽默的成份,言语日常而每每出人意外地爆料,跟面食中伴嚼的大蒜一样,格外添了滋味,让你觉着生活还有点意思,虽则微妙,转瞬即逝,但有那么一点莫名的刺激,总比没有的好,――这不光是本土的境况,所以,有这样消解平庸琐屑的手段,他在艺术上便总该有些名堂,否则,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就很容易变得索然寡味,聊无生趣,――恰恰这又非常的危险了,因为一过头,你也很可能就堕落成了“油子”,通天晓地,玩世不恭,这是通病,狡滑而令人生厌――所以本土古籍概言之“君子精敏,小人狡黠”(《华阳国志》),占据手艺,艺术也就失了本性,腐朽之中,恰到好处地点亮自己的优势,犹如沉闷邦国中微暗之火,这正是郭伟摆脱旧窠的精要所在,看来人的向度是求不来,寻不来的,因为发乎本性,顺其自然。

  这种个人的“本生故事”,转而为艺术内容的敷陈,便成为绘画知面上的东西(这里借用罗兰?巴尔特使用过的术语),所谓知面,就是观读者对事物的关注,具有一定热忱,并不剧烈,知面犹如现象,辽阔无比,如果涉及绘事,便使我们很快地识别出画家来(即操作者),站在郭伟的画前,我不可能错判他为机关干部,或伙夫,甚或美院的初级生,因为他用娴熟的技法,表现着一个很特别的社会范畴,并隐藏着一种成熟的思想,长年关注的主题,正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他的人物对象一定是在社群中受些许影响但绝无滥交的院落少年,犹如部落中受到保护的逸民,这正是我们城市的佚史,也是他个人的成长史和“教育论”,并不仅仅是因为先天的体量和知面上类似“童心未泯”这样的契机。

  这与画家的生活方式及相关的思维有关。郭伟的生活是简朴、毫不夸张、收缩性的,任何目标(生存或艺术)均以自己的能量来测量,就像儿童只扑向自己的戎毛狗或玩具熊,而与真正的东北熊则宁可保持令人生畏的距离,宁可从动物园或书本上去观赏其獠牙和体魄。这样生出的间距,自然与后现代生活日益严重的疏离感有关,――但更直接的原因却和他衡量社会的原因相关――从其作品就能观察到。

  当代生活,充满恶俗与恶搞,美术界并无二致,那种美术表达几近泛滥的所谓世俗化狂暴的“张力”,充分说明了个人和社会正彼此恶化着,审美着,相互挑逗着,浅薄着,极端表面化,与社会学的“现代”也好,“后现代”也好都没什么学理上的关系,而失控的批评,泥沙俱下,反倒把此当作趋势,怂恿着而一发不可收拾。郭伟置身其间,当然是洞察了的,就像他画中的那些少年,没有不对社会的恶俗,甚至世界性的恐怖主义,都有种美学上的影射――这就接近其作品真正的主旨了,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刚刚交代了的知面上的东西。我们的画家,精神中墩厚的底蕴,“齐家修国”的潜意识,都在混淆中拯救着自己,有了条界线:“成长”――或成长到一个社会学的峰值,在他的作品中正好代表着一种不可扼制的恶俗化,就像许多人抗议的全球化一样,但我们看到的多数画家,恰恰就是在这上面痴迷于施展拳脚,和他们的人物一块脑袋膨胀,嗤牙咧嘴……,所以说,郭伟一边是按自己的心理习惯和思维方式退到自己的防线上来,找到了一个临界点,这是“情”,而一边又是按伦理学来界定此岸和彼岸的,这出于“理”,他的作品,在一个看似平和,十分嬉戏生态的情境中,其实暗寓着某种危险和残酷――人的亦或社会的,这是他高明的地方。

  他题材范围内的少年,都恍惚处在一个偶然或必然的过程之中,人生也不过如此,你身历其境,你可以按照画家的“希望”不长大,在此岸永葆单纯,这里,每个人是自己的魔法师,你也可以长大,到彼岸恶搞,因为最凶恶的敌人也往往是你自己――所以,郭伟的画是千万误读不得的,他不是要描述成长小说中的“田园风光”,简单的天真和自由,而恰恰是受制于社会放肆的前奏曲,暴风雨前的宁静,――“前社会型老辣”,他们的动作,表面上是自己那个层面的嬉戏,而其实从社会学角度看,又都是本质上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大人,他们的怪相、噘嘴、嬉皮笑脸、后现代似的滑稽打拌、裸露、习惯性的时髦、性本能、狂喜打闹,随时随地找乐子、自我表现、争作熊猫似的世界主义的乖乖等等……,这些中国式的“风俗画”般的情景都具有两面性,可以是儿童世界的,也可以是成人世界的,画家本人的精神向度和潜台词就隐藏在这里――画家和我们一样十分清楚,他的少年,最后都是非要成长突破到他画框以外的年龄的,冲破他的希望的,作为父亲,他的绘画便有些像积极的成长小说了,恰恰作品中的主角,有许多就正是他的女儿,我们看着她一天天的成熟,画家当然莫可奈何――于是乎,作品表述便具有了象征的意味,而非写实的层面。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更深入点的东西,那就是我要谈的刺点的问题,所谓“刺点”在这里就是指作品冲破知面的某些元素,就画家而言是敏感点,它可以骚扰知面,当然也就骚扰了我们的视觉和阅读。郭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抽掉其背景的,视表现而定,多数为室内线与面的关系,或采用纯摄影式的单色背景,若非要室外的,比如云啊,山啊,星星啊,泳池啊等等,他都只是缩小比例将其符号化,清淡化――童稚化,不抢夺人物,人物造型都是风俗画式的,甚或漫画式的,波普又古典,看得出画家在融合风格时的分寸感。

  但这些还只是方法。能够上刺点的,一个是他赋与作品的表情链,人们会说,只要表现涉及人,自然就有表情,但这很微秒,许多作品――即使曾非常成功的,我们看到的面部,都受着美学的支配,你会说本身就该这样,就该那样,你根本不会去注意分析表情的意义,它在整体构图的氛围中被省略了,不需要细读,但郭伟的作品,表情具有独立的意义,他是表现了笑(比如室内?寓言),但你马上就必须去想,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笑呢?而且,为什么要讪笑,大笑,或狂笑呢?这里光从笑本身你是无法找到答案的,――因为你还必须知道画面中人物引人爆笑的典故,在富裕怪癖的外省,在这座古老好奢侈耽乐而又本份的城市,要做到这点非常困难,而也没有必要,但你得承认它是个语言链,或许那本身就是画中蕴藏的秘密,不在语境中,本质上你是无法知道的,但是画家知道,这就是他之所以要这样构图画画的原因,而且也正是画家要和我们观赏者建立城市向度的唯一契机,他让你去猜想,这就是画家用了少年段位折磨我们的地方,因为,你甚至还不清楚是用少年语境,还是用成年人世界的习惯,是直击画中人的关系,还是联想你自己的境遇――其实,这正是艺术的“阴谋”,――表情隐射了我们,隐射了我们的时代。

  另一个他最常用的刺点,是画家自己阐释过的,在许多作品中,这个量较之早期的作品,已非常少了,现在仍在延续――那就是,他在绘画中,羼和了许多微弱得你几乎不会去关心的符号,就像他故意藏在图像中的其它表情故事,本生事物,这种微妙之物,而恰恰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象征,比如烟蒂,蚊蚋,非物质线型等等,人们当然可以像徐冰一样,去关心庞大的“烟草计划”,意义重大,但是,更多时候,更多人,接触的却相反――毫无意义,就像卡内堤说的:历史包含每一个意义因而毫无意义。正因为这“毫无意义”,在郭伟的画中,烟蒂一类有了特别的提示,因为我们在画中看到的烟蒂并非烟蒂,蚊蚋也非蚊蚋,那是画家用来说明芸芸众生问题的――生活中,恰恰是许多微不足道的东西在骚扰我们,叮咬我们,腐蚀着我们,灼热我们,许多看似没有意义的东西在产生着意义,如果说世界十分危险,但最后砸死我们肯定不是核弹,本?拉丹,而恰恰可能是一粒盐,一粒盐似的蜚语,一只臭虫,或一个不起眼的误会,――但是,正因为郭伟的作品给了我们一个向度,一个刺点,所以,我们杂乱无章的生活和艺术便有了一种观照,不啻是美学的,而也是社会学的。

  2006年11月4日于点石斋

 

室内的世界
作者: 翟永明
    在一个“因需要而存在”的美学时代,绘画的绘画性是被忽略的。绘画的风格,质量,形式让位于观念,绘画语言几乎成为正在瓦解的问题。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艺术家来说,架上绘画似乎不可逆转地成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语境和版图中,从中找到新的形式和新的价值成了更为困难的事。

  事实上,如果抛开时髦来谈实验,所谓创新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它的绝对价值仍将随时间而改变,因此我更愿意相信某位建筑师说过的话:“我们只能身在一个传统之内才能反对该传统”。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先具备这样一种资格才能来建立一种新的准则,且不会窒息艺术中最具活力的部份。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更愿意关注在规定动作中不断寻找突破的艺术作品。

  郭伟的画在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中引人注目,这几年他的创作在观念和绘画风格上越来越成熟,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个性。这也许跟艺术家本人始终避免坠入僵化,始终从内心出发寻找变化有关。

  郭伟的画表现了新一代都市人的渴望和空虚所交织出的内心的荒芜,这些画中人都带有作者自叙的影子。(有许多画作也可视为他本人的自画像)。郭伟关心的是“人”的问题,且坚持以普通人的视点来展现他对“人与人之间非人性化和异化状态的一种谴责”。他自已也说:他是将人作为一种文化问题。他表现的是现代社会的孤独者(表面和内心的)在日常生活中的欢乐,他们对美好或不那么美好的事物的热切追求,他们组成一个个浮游在主流社会边缘的巨型蜉蝣的小群落。日常生活是他们的存在,躲避和对信仰的抗拒,日常生活的表演也成为他们抵抗焦虑,抵抗外部世界的有效方式。

  郭伟的《室内》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人物的呈现方式都象电影《楚门的世界》一样,让我们看到自已其实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虚置空间里,我们的全部真实,都建立在虚构上,而一切打破这种虚构的努力都会使我们无功而返和倍感无力。就象楚门根本无法进入真实世界一样,我们也只能在一个虚置空间里表演。

  郭伟的画正是在纪录“无意义生活”的框架下,来表现真正的意义和从中寻找生活的非私人性质。他的画中人物既是自已又是别人,通过自已与周遭环境,生存状况的关联,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变形和夸张,来建立与时代同步的私人记忆。

  关注人,将人作为画的主题,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画自已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女儿,自已,日常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室内大大地寓言化了。在他最新的作品《室内》系列中,两根垂直的直线概括了场景,概括了人物关系,也概括了社会形态。生存经验和现实威胁也在这两根线上展开。也许因为长期在一个拥挤的室内作画,也许因为“室”是一个对自已视点或观念的有效限制,郭伟通过这个被限制的小世界来表达那个更大的世界。画中的人物关系张驰有致,夸张,变形,又有戏谑成份,象是从家庭这个广角镜头里望出去,一直广到这个时代的横切面。

  室内,有时象一个舞台,上演一幕一幕的超现实的游戏场景:他们(成人和孩子)回家,淋浴,撒欢,嬉戏,尖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一些象征意味的戏仿,围绕着家庭这个核心向外伸展开去,在这样一些故作轻松的家庭生活仪式中,他调侃和解释了现实社会中人物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一种既在现实中,又试图超越现实的想象关系。

  这些游戏和戏谑都具有一种无法避开的严肃,郭伟的作品有时会产生这么一种东西:他越是表现游戏,他作品传达出来的特质就越显认真,越游戏越严肃,越严肃越游戏,这差不多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种类似于上了发条的关系,在这个亦真亦幻的游戏怪圈中,我们根本停不下来。

  就象郭伟自已所说:“不同时段,不同视点,不同关系的人物的并置是荒诞的,……荒诞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它是今天生活的本身。”所有这些游戏都提供给我们一个现实的真实情况,但这些真实又异常地陌生,就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我们身在其中却又不知身在何处。我在他的近作《室内 蚊子与飞蛾》中看到一个戴墨镜的男孩背上长出一双天使之翅,这个翅膀画得有陶瓷或塑料之质感,又象是一对巨大的招风之耳,在同样两根直线规定了的常境中,这种“是天使不是天使”的戏仿中,有对日常生活的非常表达,也有作者对生活的特殊幽默。

  从“红色时期”到最近的一些新作:《飞蛾》,《室内》等系列作品,都可以从中看出郭伟对油画写实技巧的部份迷恋和某些刻意放弃。这种对绘画写实的矛盾心理是他那一代艺术家所特有的,就象郭伟曾经喜欢的美国画家费谢尔所谈到的感受一样:“想用它,又想甩开它”。正是这种压力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富有张力的技术上的坚实和敏感。蚊子,飞蛾,小女孩或男人的内衣裤,某些随意的线条,肌理,横贯的划痕,这些元素既是一些细节处理,也是技术的物质形态。在最新的作品中,这些技术性的处理变得更为轻松,随意和不拘其形。

  对技艺和观念的选择和结合使得他的画面带有质量上的魅力,站在画前很有看头。(这是我理解的好画家的标志之一,否则我们就不必看展览,只消翻翻画册就行了)。

  我始终热爱这样一种专业化的创造:不是强调身份或职业的专业,而是对自已要创造的东西的专业精神。就象我所喜欢的画家培根曾经说过:“真正的想象总是建立在技术想象的基础上,剩下的就是想象性的想象了,毫无用处”。我所说的专业,接近于这样一种“技术想象”的感觉,它是清晰的,也是意外的:无论艺术家们是写字,绘画,装置,或作行为,无论他们是哪一种想象的方式和手段,他们的作品都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除此之外的东西,无论它短期内何等喧嚣,都是些琐屑之物。郭伟的作品,他的艺术思考,他所追求的艺术品质,都在接近这样一种充分发挥“技术想象”的创造力。

  从当初的红色过渡到后期的黑白基调,从最具标志的布上丙烯,到不妨也在厚纸上使用油画颜料,从以前画面略嫌冗赘的层层堆砌,到现在运动中的流畅勾勒,郭伟始终尊重自已的感觉和变化的趣味。难得的是在当代艺术中强调“重复即力量”的时效强音中,他还希望打破一种“惯性工作方式”,希望在一种艺术逻辑中找到可持续的推进。很少有艺术家能够真正保有创作上的巨大激情和对自我的反复处理(大多数艺术家急于赶快找到一个符号,急于赶快把找到的符号固定化,急于在批评家和观众的大脑中保存下来这一固定符号)。我理解郭伟这种把个人创造热情放在前位的态度,是一个艺术家极为自信自律的表现,也是一种极为自由和开放的心态,它保证艺术家免受毫无创造性的重复的侵害。

  对郭伟而言,敏感而粗拙的混合处理是他本来的气质(“拙”而敏锐是郭伟作人和作画之间的统一体)。因此他也蕴含了一种藏而不露的深层潜质,不会因横绝的才气而过早消失。而是一步步,一次次地越来越接近他自已的目标。这个目标也许目前已不被人称道,但却是最接近真实的,也是必将被新一代的佼佼者所证实的:那就是绘画未被穷尽的无限可能性。

  看到郭伟最新的一张画,可以把它视为作者的一张精神自传图像。在画中,郭伟自已紧闭双眼,身体弯曲似乎处于一种太空中失重的状态,又好象自已也既将化身为蛾,飘然而去。旁边是一个男人体,与他构成一个支撑关系,画面既陌生怪异,又为我们所熟知,可视为画家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某个瞬间的真实,但也是全部的真实。

  那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让我想起多年前我最喜爱的一句诗:无论我活着,或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大苍蝇(蚊子或飞蛾亦然)。

   

Baidu
map